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试题
一、精挑细选。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统筹(chóu) 滥用(làn) 怡情(yí) 傅彩(fù)
B.粗鄙(pǐ) 咀嚼(zǔ) 矫情(jiǎo) 诘难(jié)
C.狡黠(xiá) 固执(zhí) 藻饰(zǎo) 逻辑(jí)
D.滞碍(zhì) 伦理(Iún) 蒸馏(liú) 劝诫(jiè)
2.下列划线的词语不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 )
A.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这句话讲得通俗(明白)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
B.先从事实下手研究。譬如(比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
C.“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悠闲自得),令人心旷神怡。
D.言是散碎(零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当暴风雨将要到来的时候,人_________着生产方面的损失以及人事方面的_______,不是更要感到__________吗?为什么抛开了人不说,却去说一些_____________的鸟儿?
A.忧惧 阻碍 担心 无关紧要
B.忧惧 阻障 不安 无关紧要
C.担忧 阻障 不安 无足轻重
D.担忧 阻碍 担心 无足轻重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首歌谣,不但口头唱,还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指使用纸和笔以前的时代而言)
B.于是所谓文艺,从外表说,就是一篇稿子,一部书,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C.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海鸥在暴风雨前头哼着,——哼着,在海面上窜着,愿意把自己对于暴风雨的恐惧藏到海底里去。
二、衔石填海。
6.阅读下面的语段,将其补充完整,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久雨不晴,人们管它叫“霪雨”;久旱而雨,人们管它叫“甘霖”。它或为丝丝小雨,温柔连绵;或为滂沱大雨,快疾迅猛。
“两三点雨山前”,勾勒了雨的零落稀疏;“天街小雨润如酥”,描绘了雨的温柔润泽;“清明时节雨纷纷”, ;“白雨跳珠乱入船”,表现了雨的欢快活泼;“夜阑卧听风吹雨”, ;“身世浮沉雨打萍”,慨叹了雨的肆虐无情……
翻开诗文卷著,处处看得雨景,听得雨声,品得雨味,赏得雨情。雨,不就是一首首纯情的诗吗?
7.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惆怅 真 zhì 浮光掠影 暮 ǎi
渲染 朝朝暮暮
8.马南邨(1912—1966),原名 ,福建闽侯人。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时就有“ , ”的志向。25万字的《 》,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3月,以“ ”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 》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9.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③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④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是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经到了末日。
10.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①周密 ②庄重 ③灵秀 ④深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 ,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三、活动探究。
11.为纪念“世界读书日”,学校将开展以“走进图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2)根据示例,将下表①~②横线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名人主张 读书方法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法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①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法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②
(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
仿写:一本好书像 。
四、精准阅读。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炫更须自制
桑林峰
①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某艺术展上,一名留学生为了自拍自炫,不小心撞翻了一个展柱,结果整排展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致使价值近135万元人民币的艺术品被损坏。这是自炫的代价。
②喜欢自拍自炫,喜欢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③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给人们自炫表演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处在一个沟通时代,人们对外交往、社会活动增多,展示自我、炫耀自我也是一种渴求交往的心理表现。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通过自炫表达心声是很多人的选择。我们又处在一个游子的时代,很多人远离家乡在异地工作,通过自我欣赏、自我展示来寻求一种心理慰藉。
④自炫和表演彰显个人自信,调节生活味道,追求时代风尚,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些自炫和表演大伤风雅,让人很难接受。有些人喜欢搞直播,不是充满暴力,就是充满色情。有些人喜欢暴走,声势浩大,不是走僻静处,而是走大马路,不仅不听劝说,还升级“装备”对峙公共秩序。有些人喜欢旅游,到了景点,不是欣赏美景,而是爬上爬下,不惜登上“禁止之地”,甚至登上英烈雕像,为的是拍个照片发朋友圈。
⑤诸如此类的“炫”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炫时代如何自制。物质越丰裕,越需要精神的丰盈;社会越开放,越需要个性的合理表达;生活越自由,越需要良好的秩序来保障。
⑥自制的前提是自尊、自敬。自敬者,人恒敬之;自爱者,人恒爱之。社会生活是有底线的。不讲底线,只管自炫,必会让人厌恶。
⑦自制在形式上是一种自我控制,内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内涵式发展、庄重式表演。
⑧事实上,那些胡乱的炫、疯狂的炫,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糊涂,对前景的一种迷失。学会自制,才会让人清醒,让人思考,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事件的价值、生活的格调。就拿旅游来说,很多人并不知道旅游是为了什么,只是把旅游当作一种跟风、一种炫耀。为什么旅游,唐朝的柳宗元早就告诉我们:“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登其高,有旷达之感;探其奥,有幽奇之得。仅把旅游当作“炫耀”,无疑丧失了旅游的情趣和意义。
⑨自制而后可以精彩、可以丰盈、可以厚重。学会自制,知道哪些能炫,哪些不能炫,哪些是底线,哪些是应追求的高标准,才能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喝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如何才能做到自制?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⑧段的论述层次。
(4)仿照下面的句式,在第④段末尾,再补充一则事例。
有些人喜欢 ,不是 ,而是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朝窗外的月亮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把的爹的身边:“叫娃复读吧!”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姑父说:“我供他!”爹连珠炮似的说:“考上了你供,还考不上你供吗?”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来的广播里传来了“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留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里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和亲切啊!文扭头一看是爹。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摔死算啦!”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也许他心里也好受些。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么?
(1)文中画线句子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
(2)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的作用是: 。
(3)文中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作用是 。
(4)从下面两句描写中任选一句,做简要评析。
①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个个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声声的上课铃声。
②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5)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
(6)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
五、快乐作文。
14.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功成名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部分
1.B
2.C
3.B
4.B
5.A
6.描写了雨的绵密繁多;传达了雨的猛烈急切
7.chóu chàng;挚;lüè;霭;xuàn;zhāo
8.邓拓;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中国救荒史;马南邨;燕山夜话
9.夸张;比喻;借代;比喻、拟人
10.③;①;④;②
11.(1)进入阅览室阅读书刊有以下两种流程:一是读者入馆阅读书刊,阅读完毕后将书归还原处方可离馆;二是读者入馆阅读书刊,如果需要复印,须办理借印登记,复印完后办理归还手续,之后才能离开。
(2)质疑读书法;循序渐进法(熟读精思法)
(3)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12.(1)自炫更须自制。
(2)①要自尊、自爱,有底线;②自我控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首先从反面提出“胡乱的炫、疯狂的炫,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糊涂,对前景的一种迷失”。接着从正面提出“学会自制,才会让人清醒,让人思考,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事件的价值、生活的格调”。最后通过举旅游的例子,并引用柳宗元的名句,对此进行论证。
(4)转发文章;细心地品读;只看标题,走马观花,甚至谣言也转
13.(1)①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做铺垫。②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是文章富有感染力。
(2)分别与出来因高考落榜的懊丧和复读无望的手龄之情
(3)层层蓄势,表现文的锲而不舍
(4)①表现了文对上课的向往,心里非常渴望能够复读。②表现了文对爹的态度转变难以置信。
(5)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其复读时的努力、考上大学的结局便不言而喻。
(6)文是一个认准自标不言放弃的有志青年。
1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