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0张PPT)
第一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主题素材——汇水成川,积土成山
诗的国度
【情境导引】
一部《诗经》,镌刻着几千年前先民们或深或浅的脚印,记录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展卷吟诵,我们仿佛感受到了那跳动的脉搏,听到了那历史的跫音,也听到了那穿越时空的声声叹息……
一篇《离骚》,我们惊叹于那精骛八极的想象,嗅到了那随风盘旋的花香,看到了汨罗河畔徘徊的身影,更有那颗为国家民族而跃动的心……
中国诗歌,发源于斯,发展于斯,繁荣于后世。
醉倚纱窗,一季繁华,却不与我有染。独守寒舍,万种风情,唯赋予落花知。待风华正茂,和着平仄交错的韵律,轻弹琵琶语,浅唱采莲曲,低吟浣溪沙,尽享空山鸟语的诗意生活;等流年老去,沾染风花雪月的柔情,醉卧山间云,闲钓水中月,笑看雾里花,品味云水禅心的超然境界。
于是,在精神的天空中,永远闪耀着两颗理想的星星!我们的生活,也因有了诗意的点缀,而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绚丽多姿!
一
1.素材积累
爱是一种责任
《诗经·卫风·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上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和负心汉的情感故事。诗人们曾千百次将它作为创作的题材。然而,今天我们读着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绝对不会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诵读之中,仿佛仍能听到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仍能看到她那哀伤坚强的感人形象。“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是女主人公在多年的婚姻生活中所得出的痛苦的经验教训。诗中女主人公无可告慰、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至今读来仍使我们深受触动。她所经历的一切,是由古代男子在婚姻上占支配权所造成的。难能可贵的是女主人公最后表现出自己的清醒与坚强,这给当今婚姻中受欺凌的女子带来了启示。
【应用角度】 “婚姻与爱情”“自尊自爱”“男女平等”“追求与放弃”“责任”“承诺”“爱情”“悲剧”等。
2.素材应用
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求婚时道貌岸然地“抱布贸丝”,表现出一副忠厚老实相;新婚时又信誓旦旦地许下“及尔偕老”的诺言;后来却“二三其德”“至于暴矣”,成为无情无义的负心汉。这一极不负责任的反面人物形象至今仍被人们唾弃。
爱默生曾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科尔顿也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对责任的追求。”
责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
二
1.素材积累
爱国是一种精神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重用,官居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在内政外交上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招致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而被楚怀王疏远。楚顷
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荒僻之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挨,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应用角度】 “爱国”“坚守”“理想”“人格”“生命与信
仰”“民生”等。
2.素材应用
忆往昔,屈原为国为民“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关注民生的胸襟为后世的官吏和读书人树立了榜样。看今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关注民生,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当作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前提条件。促成了政通人和、社会和谐大好局面的形成,满足了人民的心愿,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三
1.素材积累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宗法礼教、家长专制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刘兰芝既是淑女、贤妻,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勇敢,坚强,富有
反抗精神。焦仲卿从软弱逐渐转变为坚强。他开始时对母亲抱有幻想,当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摧毁后,他坚决向母亲表明了以死殉情的决心,用“自挂东南枝”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他的变化,深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
【应用角度】 “爱情”“悲剧”“反抗”等。
2.素材应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爱情是美好的,却往往伴随着遗憾,徒增几许悲伤与凄美。
“彩云易散琉璃脆”,爱情悲剧一幕幕上演。人们只得一次又一次地为感情苦恼而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分别,便有了“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感慨,便有了“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决绝。
四
1.素材积累
在困难面前,很多人都会意志消沉,垂头丧气,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可是,当李白空怀抱负却多年不仕、入仕做官却只任闲职之时,他所发出的“难于上青天”的慨叹,非但没有丝毫的萎靡不振,反而让我们感到有一个不屈的灵魂在泥淖中挣扎,虽然会跌倒,但一定会站起来;让我们看到一个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敢于探险的志士,战斗在这“壮”
而“奇”的漫漫险途中!或许只有想翻越蜀道,并对蜀道那边理想的生活有无限向往的人才会备感其难;或许只有在攀缘险途时全身心投入、努力奋斗拼搏的人才会体会到如此深刻细腻的“难于上青天”!
【应用角度】 “乐观豁达”“自信”“坚强”“胸怀”“奋斗”“拼搏”等。
2.素材应用
一幕幕尔虞我诈的权势纷争上演在李白的眼前,一个个钩心斗角的故事发生在李白的身边……丑陋叠加着丑陋,敲打着李白敏感的心灵,让他伤心欲绝!借着酒气与剑气,诗人痛快淋漓地呼出:“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留下千古之绝唱——《蜀道难》。鲁迅先生面对旧社会“碰扁了鼻子”的黑暗,高呼:“正视淋漓的鲜血,
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是鲁迅先生遭遇挫折时的一种人生态度,正视挫折与痛苦,坦然地面对它,握紧拳头,阔步上前迎接它。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才创造出许多为后人所赞颂的业绩。 如果他们不去面对自己所遭遇的挫折和痛苦,如果他们在痛苦降临时,只是一味地哀婉伤叹,我想他们的人生也就不会闪烁出那么美丽的光芒!这就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深刻的人生启迪。
五
1.素材积累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他一生盼望为国效力,但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杜甫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沉淀于诗中的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应用角度】 “理想”“爱国”“自强不息”“老骥伏枥”等。
2.素材应用
读他一遍遍,我懂得了为什么沧桑的岁月与冷酷的历史会选择他,让他来雕刻历史、传递真情。那是因为他有一颗忠诚的心,一种爱国爱民的责任感!尽管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依然呼吁“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为皇帝分忧,为国家担忧,正如他在《蜀相》中表达的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尽管妻儿饥寒潦倒,他依然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总是推己及人,处处为民着想,而不以自己的处境为意。
六
1.素材积累
柳永的幸与不幸
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柳永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叛逆精神,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仁宗初年的再试,他的考试成绩本已过
关,但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斥责:“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再度的失败,使柳永心灰意冷,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伎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应用角度】 “逆境与成才”“理想与现实”“幸与不幸”等。
2.素材应用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是是非非,沉沉浮浮,在泱泱的、漫漫的人生路上,今天,明天,有太多的无法成就和圆满。可是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卧薪尝胆,有人怨天尤人,有人百折不挠。柳永应该也是属于百折不挠的,在49岁时,毅然再次赴考,终于进士及第,得偿所愿。但他终究摆脱不了潦倒的宿命。也许在所谓的功名上、仕途上,他是失意的,可是,他成了一位纯粹的词人,以个人的方式感受现实生活,在诗词里抒发社会思潮下的情绪,让历史永远地收藏了他,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他最终还是成功了。
那么我们是否在失意的时候,也能换一种心态来劝慰自己呢?翻转观之,未必都是沧桑,也许我们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只要心在,意志在,一切皆有可能。
七
1.素材积累
姜夔出生于书宦门第,幼年随父受教,擅长诗词,熟谙音乐;父辈文墨交往的感染、城市歌舞的熏陶,为其爱好的培养和学识的长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姜夔少年丧父,曾随姐姐生活。得亲友介绍,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得其赏识,并娶其侄女为妻。姜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终身为布衣,但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自青年时期起,他就广泛交友,往返羁滞于江淮湖
杭之间,结识了当时宿儒名士如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丰富了学识,提高了诗词和音乐的创作水平。词至南宋已发展到高峰,词家辈出。取材广泛,笔调不一,斑斓缤纷。但一般词人所作,多依传统词格填制,有的已拗口,不易歌唱。姜夔因娴通音律,于通用词调外,每自创词牌,自制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和。姜夔一生困蹇,怀才不遇,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
【应用角度】 “怀才不遇”“环境与成长”“淡泊名利”“善于学习”“追求无止境”等。
2.素材应用
假使我们认为自己的学知程度已经到了“海纳百川”的境界,已经到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境界,认为自己的学习像吸水欲坠的布,那时我们便会习惯性地停止脚步,自傲会成为主宰知识的主人;可若干年后,仅有的自傲也会在停滞不前中退化,我们就会愚昧畏缩,也会被社会淘汰,落伍的我们会顿时感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相反,若我们把书当成人类进步的阶梯,就会被“世界之广,
舞台之宽”的文化深深吸引,不断迈着前进的步伐,冲破读书的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坐拥书城,其乐融融。我们会跟紧时代的步伐,知识的风气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观,会让我们与更杰出的人物相识,会为祖国的明天谱写更辉煌的篇章。此时,我们可能认为自己的知识依旧未满,所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向成功的彼岸一点点迈进。正如白石道人姜夔擅长诗词,熟谙音乐,不断学习,不断追求。
[名言警句]
《诗经》名句
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选自《诗经·卫风·淇奥》)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选自《诗经·郑风·风雨》)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选自《诗经·周南·关雎·序》)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选自《诗经·卫风·硕人》)
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选自《诗经·王风·采葛》)
6.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选自《诗经·鄘风·相鼠》)
7.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选自《诗经·召南·江有汜》)
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选自《诗经·卫风·木瓜》)
9.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选自《诗经·小雅·白驹》)
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选自《诗经·小雅·小旻》)
1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选自《诗经·大雅·荡》)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选自《诗经·王风·黍离》)
《离骚》名句
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7.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8.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9.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精彩片段]
1.热爱诗词,不应止于背诵
《中国诗词大会》暴露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着,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
2.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中国诗词大会》是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透露出的是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美的滋养的认同、享受和期待,也说明很多人愿意亲近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需要的,是有一个契机去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有一种热情去延续古老诗词歌赋的青春。
有人说,传统的诗词歌赋正在引发今天国人的文化共鸣。需要看到,从对诗词节目的追捧,到大众“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这种诗兴与气势不是看几次弘扬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就能达成的。如何以诗词热为契机形成良好氛围,启迪更多人去热爱和学习传统文化,值得思考。
培养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既需要丰富艺术人文学习经历,引导人们逐步理解传统文化精品的意境和美感,还需要在文化普及层面做更多的探索。尤其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上,需要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高度,更加重视古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期待在诗词热“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引导下,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真正深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群文阅读——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品美文]
溯水而上
陈蔚文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扑面而来,“丰年”“泮水”“良耜”“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小雅·采薇》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绵延千古的情感……哀怨是《卫风·氓》与《邶风·谷风》中的弃妇,坚贞是《邶风·柏舟》中的女子,明丽是《郑风·溱洧》中在春天河旁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采葛》还有《秦风·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声。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的车站或是“肯德基”,又能到哪儿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心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他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一下刺酸了我们的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所有都像麦秸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里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净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有删改)
《诗经》是一本至纯至美的书,对《诗经》的解读正是对这种至纯至美的发现与挖掘。本文通过想象与联想,串联了《诗经》的意象,丰富了诗歌的情景,使那些超越千年的事件与人物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文章语言华美,手法多样,是一篇不可多见的优美散文。
跄踯躅,经过一整夜的煎熬思索,在黑夜行将逝去的时刻,你拒绝接受黎明,回首再看一眼遥远的郢都,你看到的是在冲天大火中次第崩塌的宫殿和秦兵耀眼的戈矛,你听到的是奸臣们的阵阵狞笑和父老姊妹撕心裂肺的哭喊,你彻底绝望了,以必死之心怀抱起石块纵身向江面跃去,进行了千古的一跳!汨罗江惊悚了,容纳不下你崇高的身躯!三湘大地战栗了,承载不了你沉重的人格!从此在中华的江河湖海里,无处不寄寓着你贞洁的灵魂;在长城南北广袤的原野上,无处不矗立着你伟岸的身影。
我曾想,先生何其愚啊,你为什么不向楚王表示些许忏悔,求得他的宽恕?你为什么不向奸人哪怕假装出一副笑脸,与他们沆瀣一气、同流合污?那只不过是几句话语、一副笑容而已;那只不过是让腰身略微弯曲几厘米,也不过是几分钟就可了结的事情。那样的话,高车驷马、一呼百诺的尊荣便可接踵而至;灯红酒绿、钟鸣鼎食的优裕也可唾手而得;退而求其次,与渔父为伴,弄一叶扁舟荡漾于烟波之上,也可落个诗酒吟咏、逍遥终生。我也曾想,为什么对那样一个昏聩无情的国君,你却反复眷顾、恋恋不舍?在举世皆浊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泥污涂身反而独自保持芳洁?在众人皆醉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沉沉睡去反而独自保持清醒?
两千多年了,你离我们已相当遥远,但却又十分切近。你凝结自己鲜血的诗篇扬起了一面宏伟灿烂的大旗,哗啦啦飘扬在历史的长空,一代代人从那里汲取着精神的营养。你以生命为代价铸就了完美无瑕的人格的丰碑,你的精神哺育着一代代后世子孙。
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你还有什么遗憾呢?那么,请来接受对你的祭奠吧,屈原先生!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这是一篇直抒胸臆的仿古祭文,写得如泣如诉,哀婉动人。文章较多地借助了感叹句和问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力量,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你也曾苦苦地奔波于这滚滚红尘,只为寻求你生命中的真爱。
日日里你织素诵书,然而并不以为尺幅鲛绡之中竟会藏有你的痴憎怨苦,人生于你,不过是一段既无须取亦不可不舍的虚影浮云。
然后,你遇见了他——焦仲卿。
你所有十七岁少女的愁苦,因了仲卿——这个你心中眼中唯一的少年——而美丽起来。你的生命,如一枝春天的花,不可遏制地绽放了。
是这般温润如玉的少年啊,才会令你感知这红尘的媚惑,你愿意以陶醉的心态沉沦……
如同站在悬崖边,兰芝,你的脸上滑落了两行绝望的泪。那仿若渐去渐渺的庭院,藏着你与仲卿的故事,藏着你曾坐愁红颜老的“长干行”。
你终于决定离开了,离开——离开这风尘人间。可是,可是然后,你突然怔住了,于是,你凄婉的容颜遽然璀璨,然而你竟是无法言语的,你能拿什么来担当呢,除了你孤注一掷的爱与美?!
仲卿——这个人海之中左右为难的男子,以他最后的坚决勇敢、最初的美丽情感,那般欣喜焦急地向你奔来……
千百年后,我来赶赴这场历史的传奇,禁不住为他们的莫失莫忘落泪,谨以此致世间所有不离不弃的爱。
(有删改)
本文采用第二人称的口吻,写兰芝的凄婉哀怨,抒叹息怜悯之情,如对面畅谈,故而亲切感人。作者善于采用靓词丽句,营造凄美的意境,语言精美而又无哗众取宠之感,因为文章以情做骨,以语造势,所以全文气势流畅,意到笔随,文质兼美。
李白这颗诗星灿烂了一千多年,让他的“诗迷”们追了一千多年,也让当下的诗人们羞红了脸。李白说:我喝的是酒,吐出来的是诗。我说:我喝的是酒,吐出来的是饭菜。李白仰天长笑。
与李白饮酒,不能不提起诗;与李白论诗,不能不说起酒。因为酒是李白心灵的慰藉,酒是李白诗作的源泉与动力。酒杯一端,文思如泉,一口下肚,运笔有神。在李白这儿,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
“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让李白逍遥无比,惬意无比。但是他不愿做“隐者”,而要做“饮者”。“古来圣贤
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虽然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可李白并没有消沉萎靡。也许,正是酒,使李白愁而不悲,悲而不戚,戚而不伤,伤而不废;正是酒,使李白忘却了人间的烦恼;正是酒,使李白活得潇洒,活得从容。
李白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有人同饮,他“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出了万丈豪情;无人对酌,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喝出了浪漫飘逸。得意时,他必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失意时,他抽刀断水,举杯消愁。
自古鲜花送美人,宝剑赠名士,那么,酒,不就是上苍给予李白的最好馈赠吗?李白因酒而越发洒脱飘逸,酒因李白而更加酣畅淋漓。不知是酒成就了李白,还是李白成就了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我想,诗人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非常中肯!
(有删改)
自古鲜花送美人,宝剑赠名士,那么,酒,不就是上苍给予李白的最好馈赠吗?李白因酒而越发洒脱飘逸,酒因李白而更加酣畅淋漓。不知是酒成就了李白,还是李白成就了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我想,诗人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非常中肯!
(有删改)
文章紧紧围绕李白和酒的关系,说明酒在李白的一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酒,李白从不被重用的阴影中走出来;因为酒,李白的诗词历久弥香;因为酒,李白其人其诗流传千古。正是酒,使李白愁而不悲,悲而不戚,戚而不伤,伤而不废;正是酒,使李白忘却了人间的烦恼;正是酒,使李白活得潇洒和从容。
文章结构合理,大量引用李白的诗句来体现李白的性格,全篇语言华美,韵味十足。
千古文人同一梦
梁卫星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扬州的歌吹是那么悠扬喧响又那么令人断肠吗?他是精通音律的,却不曾聆听过如此奇妙的天籁,他也做不出这样的丝竹。他加快了马速。他是多么迫不及待啊!——马蹄嗒嗒,多年之后,他才知道,他所走着的不是路,而是杜牧的诗行。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世间,真有如此绝代天颜吗?想莺莺燕燕已是难见的美人了,可又如何能如此惊世骇俗,见证一个时代的盛大繁华呢!
想十里扬州路,因了这旷世美人,是怎样的春光旖旎,大约即使是置身其中,也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吧!而杜牧,杨柳轻拂之中,长亭流暮之时,为他斟酒,为他啼乱红泪的,是这样的绝色佳人吗?而杜牧却策马远行,扬长而去,不再回头,扔下一声悠长的叹息,自历史深处涌来,响彻他姜夔的耳鼓,将他也变成了一声叹息。他又一次举起了马鞭,多年之后,他发现,他不知不觉地成了杜牧诗节中一个幽幽难诉的音符。
马累了,马已口吐白沫。姜夔呢?他也已双鬓染灰,满面憔悴。看远处烟波浩渺,枯木延天,而酒却已尽。放下这干涸的酒壶,看看这手,这被缰绳磨烂的手,宛如赵宋王朝一样千疮百孔,这样的手,可以触摸那纤细不堪一握的楚腰吗?梦里醒时,他做的都是扬州梦,只是他在多年之后才知道,一直做梦的他却是别人的一个隔世的幽梦——他不过是杜牧用平平仄仄曲曲折折绕成的一个梦。他不知道,这一切,他都不知道。他想,快点走吧,且穿过现实的屏障,越过历史的尘埃,去学那杜牧享受盛世里的温柔与浪漫,繁华里的痴情与甜蜜。然后,挥一挥衣袖,给十丈软红、千里春光留一个苍凉难言的背影。
就这样,他走在杜牧精心构织的汉字罗网之中,昼夜不息,他记不清掠过了多少长亭和短亭,不明白来了多少春夏又去了多少秋冬,他只有一个念头:扬州。心中也只有一个人:杜牧。
杜牧?那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肯定有绝世的才华,有令人高山仰止的风范,有山藏海纳般的胸怀,有无与伦比的剑胆琴心吧!他不是和李商隐,那个长年生活在蓝田玉雾中的人一同开辟了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个诗歌时代吗?他还是一个精于享受生活的人吧!想绝代红颜在侧,旷世楚腰盈眼,在爱情的海洋之中他一定饱尝了自由的大欢喜、大悲哀吧!扬州,何等美丽的扬州!扬州,何等荡心动魄的扬州!扬州,何等幸运的扬州啊!就这样,他在梦想中翻山越水,他满怀希望与企盼,他终于到了扬州。
然而,这,就是扬州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他此时才知道,他已晚了四百年。大唐已不在,他置身的是赵宋王朝,一个任异族凌辱而不思进取的王朝,一个国破家亡、丧君辱祠而不图报复的王朝,一个不知羞耻醉生梦死的王朝,一个杀了岳飞、废了陆游、残了辛弃疾这样盖世豪杰的王朝,一个山河破碎、哀鸿遍野且与繁华强盛数百年无缘的王朝……扬州城头的断墙残壁可以作证,十里长街上疯长的青青荠麦可以作证,空中弥漫的悲凉戍角可以作证,一路行来历历在目的妻离子散、尸横遍野、万家同哀可以作证……他站在二十四桥上,清冷的残月在河心苦涩地波动,提醒他这一切似乎都只是一个梦。
恍兮惚兮,他听到一个声音在说,你来了吗?迷糊之间,他答道,来了。你找不到杜牧了吗?找不到了,我来迟了。是啊,你来迟了,我也来迟了,我们都来迟了。只是你何用找杜牧,你到现在还不明白你就是杜牧,杜牧就是你吗?杜牧没有爽约啊!——杜牧就是我?我就是杜牧?是啊,四百年前,你是杜牧,四百年后,杜牧就是你。而四百年前的以前呢,又安知李白不是杜牧?阮籍不是杜牧?屈原不是杜牧?——我们来迟了,从一开始就来迟了——我们本不该来啊!哪里有什么春风
十里扬州路,哪里有什么青楼薄幸名,哪里又有什么卷上珠帘总不如,什么都没有啊,不过是一声叹息,一个梦的注脚罢了。生在这样的国度,活在这样的文化与文字之中,说什么盛世,道什么明君,论什么年华,谈什么爱情,更遑论什么自由……这样的土地上,千古以来,就只有梦,残损的梦。你是我的梦,我是他的梦,他呀,也不知又是谁的梦!
不,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难道一切都是徒劳,你,你是谁?你何以要这么说?是啊,一切都是徒劳。我是谁?我怎么知道我是谁呢?我只知道我有过许多名字,我叫过屈原,叫过阮籍,叫过李白,叫过杜牧,如今,我叫作姜夔。将来,我会叫什么呢?我不知道,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叫什么不是一样吗?我们都有一个本质的名字,我们都叫文人!唉,文人!有什么好说的呢?不过是一个梦,我要走了。走吧,走吧。——我要去哪里?我也不知道啊,我只知道,我哪里也去不了。多少年了,大约有几千年了吧,我本以为自己脚踏实地,却不知不觉迷失在汉字的诗行之中,找不到出路。现在,我都感觉自己变成形形色色的汉字笔画了——我能去哪里呢?
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戍角的悲吟又荡进了耳鼓,残月也依旧在波心痛苦地呻吟,他呆立在那里,神智渐渐消失,他看见他自己终于还原成了一个梦,以夜色浓重的形态弥漫了整个天宇。
又是许多年过去了,扬州城依旧固执地荒凉在那里,二十四桥也依旧绵延着久远的寂寞,桥下的河水清冷地流着,像一个久远的梦。波心也在动荡着旷古的哀愁。只有桥边的红药,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像是在讲述着这河水流淌着的那神秘而伤残的梦。
(有删改)
本文想象奇特,笔法精妙。姜夔,娴通音律,自创词牌,自制曲谱,并能吹弹伴和,然而,他却往返羁滞于江淮之间,一生困顿。追慕杜牧,到头来发现只是一个残损的梦。荒凉的扬州城,清冷的桥下河水,悲哀的戍角,向人们讲述着姜夔那哀愁而又伤残的梦。
[感时文]
读书“三境”(素材分类:读书)
宋代的《五灯会元》里,有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禅师青原行思谈及他的参禅过程,认为经历了三种境界,刚开始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悟时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时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由懵懂无知,到雾里看花,再到透彻明悟,有我、无我、忘我,三种境界,依次展开,引人深思。(借典入题,引出“三境”。)
其实,读书何尝不是如此。哲人有言,“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书像是修剪移栽。”某种意义上,读书给人带来的,除了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心境的提炼和升华。成就大学问,实现“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或许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达到的,但读书所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是每一个人可以追求的。正如参禅,读书也有三境。(由“人生三境”提出“读书三境”这一中心论点。)
有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人生的避风港。(分论点一)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引用论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态度。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但后者未必就是逃避。通过读书,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以退为进、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论说语言准确精辟。)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几分“卷帷望月空长叹”的烦恼纠结,多一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反而有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化用诗句,提升文学美感,字里行间充满生活哲理。)
无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诗意的栖居地。(分论点二)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撇掉左冲右突、内心喧嚣的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细节点染,表现快节奏下人心之浮躁,读书之必要。)苏州有一家大型书店,这家书店的一个特点就是拥有非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在于让每个来到书店的人在拾级而上的过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式。(段尾简单总结,精辟到位。)
忘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气质的涵养源。(分论点三。三个分论点“有我,无我,忘我”构词相似,并且都运用比喻论证,喻体分别是“避风港、栖居地、涵养源”,三者也同样有相似处,并且层层递进。)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将人的认识区分为“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见闻之知”说的是对外部事物的认识,而“德性之知”则指向内在的精神涵养。刘勰《文心雕龙》有言,好书奇文可以“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引用名人之观点论证,增强说服力。)读书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一些新东西,增加见闻之知,更在于滋润心灵、塑造人格、熏陶气质,提高德性
之知。(句内排比,增强语势,朗朗上口。)每每翻开书本,都会为那些浩然正气所感染,“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的文天祥,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有“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的报国志向;“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有“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坚定信念。(排比修辞、引用修辞连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语势。)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段尾运用整句结尾,语势依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引用李白诗句。)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比喻论证,准确精当。)摩挲书页,捧卷而读,聆听文化的钟鸣,啜饮文化的甘露,我们每个人都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运用整句,使结尾充满诗意,余韵悠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些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学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海16岁女生武亦姝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很多观众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示:“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6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所思所感。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认真审题,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可从三个角度考虑:思考“当代才女的标准是什么”;探究“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探讨“学习的真正目的”的问题。还可以综合立意,探究“阅读古诗文的价值所在”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结合这些关键信息,挖掘材料的深层含意。行文时要注意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论述,论述中可结合当下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和文化核心素养的培养等热点话题分析,使文章深刻。
[参考例文]
诗里青春,手中流年
(标题诗情画意,美感十足。)
五千年的浩瀚岁月里,诗歌是一朵馥郁袅娜的墨花,于变换的时空里绽放着中华大地的千山万水,更传唱着中华儿女的喜怒悲欢。无论是春来秋去,还是朝代更迭,诗歌的国度始终盛世未央,多少年沧海成桑田,诗人们的缱绻心事依然触手可及。(用诗样文章来解读诗酒年华,穿越时空,意象浪漫,比喻新巧,使人有迫切读下去的欲望。)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久违的文化盛宴,16岁的少女武亦姝凭借其过人的诗词功底勇摘桂冠,博得一片喝彩。当人们无比钦羨这个 华横溢的少女时,一个新的问题也在人们心中萌生开来:古诗文默写在150分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只占了6分,这4%的比重,是否值得我们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呢?(回扣材料,简述新闻事件,提出问题;入题迅速,不蔓不枝。任务驱动性文章中,折射出的是一种简洁明朗、铿锵新锐的文品。)
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背诵诗歌的最初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传承文化,继往开来,而非仅仅获得高考试卷上那4%的分值。从何时起,我们将背诵古诗文当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抱怨古人为何要写那么多诗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背诵古诗文,我们能收获的不仅仅是试卷上的那6分,更有文学修养乃至整个人生的满意答卷。(西方名言入传统篇章,文化融合,交流互鉴;驳论范式,现象列举,对症下药,观点和盘托出。)
诗歌源自生活。尘世的苦辣酸甜,生命的喜怒悲欢,都在诗歌中涓涓流淌,于岁月的流光中隽永绵长。那是“桃花灼灼,枝叶蓁蓁”的绚烂花事,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千古遗憾,是“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真情告白。当生活跌落现实的尘埃,诗歌却在尘埃里萌芽开花,绽放一片锦绣山河。诗歌源于生活,更是生活的升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人们目睹了现实世界的悲欢离合,便在心中勾勒了一座诗歌帝国。那是屈子的“后皇嘉树,橘来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是辛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陈与义的“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寥寥数语的背后,藏着朝代更迭的烽烟,更藏着诗人们无尽的山河泪。(分论一,诗中山河,词里盛衰,我们含着泪歌咏祖辈的起承转合,那些诉尽流年的珠玑,或璀璨繁盛,或笃定真挚,或悲辛酸甜,或痛定思痛,记录并反思,总结并鉴戒,铭记并励志,如果把这些源自生活诗章的多面历史价值再阐发翔实一些,会更加饱满撼人。)
诗歌是生活的升华,是古人智慧的精粹,更是我们受益终生的文化瑰宝。在烟海浩瀚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时空辗转的不同风景,领略了星移斗转的岁月变迁。那些背过的诗句或许已经被我们遗忘,但是它们已经汇成了我们的骨血,在悄无声息中晕染着诗意的青春。总有一天,我们会带着无限诗情画意去看王摩诘的松间明月,去品元好问的千山暮雪……(分论二,总结“诗歌”的真谛。)
诗里写青春,手里舞流年。背诵古诗文的意义是不需要质疑的,愿我们都能领悟诗歌的真正内涵,诗海扬帆,谱写自己最诗意的青春。(点题照应,以呼吁作结,结构完整。)
诗意的探寻
[活动目的]
1.认识学习古诗词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2.比较《氓》和《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诗的异同。
3.学会分析古诗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4.比较《望海潮》《扬州慢》在意象选择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5.分析阅读欣赏古诗词获得的审美体验。
[活动时间]
适当穿插在课文教学中或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专题活动。
活动一:“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班级研讨会
一、问题导引
诵读和欣赏本单元所选的诗词名作,结合已经学过的古诗词,联系当代文化生活中有关古诗词诵读的现象,想一想: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到底有哪些帮助?……围绕这些问题,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举办一次班级研讨会。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提炼观点,推选代表在会上发言。
二、思路点拨
关于对待学习古诗词的态度,思考角度有:①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古诗词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②学习古诗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职责;等等。
关于古诗词对当今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渗透”,可结合《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好诗词》等电视栏目备受观众喜爱,古诗词在当今一些流行文化形式(如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博文、短视频等)中的体现等进行分析。
关于古诗词对语文素养的提升,思考角度有:①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②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③中国古典诗词美好、高雅的文字和意趣,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焦虑,让我们的心灵更纯净、坦然;④让诗意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精神更具高贵的气质;等等。
三、写作指津
1.什么是发言稿
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写发言稿是上台发言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也是发言成功的前提。
2.发言稿的常见形式
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常见的形式有:
①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看法,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的总结。
②直接写出要讲的问题或意见,可用序号1、2、3等表示,问题讲完,即告结束,不写开头和结尾。
③汇报经验、情况的发言,内容比较系统,它包括情况叙述、经验介绍、体会收获等,这几方面的内容要连贯地写出来,构成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
3.写发言稿时注意的问题
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说明; 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听众,所以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唆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4.发言稿的格式
一般包括标题、开场白、正文、结尾四部分。发言稿的收束语一般为“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如果是争论性强的话题,可以说“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等。
5.发言稿的语言
简洁、条理、清晰,风格相对书面化。
四、参考范例
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
——给高一师弟师妹们的一封公开信
亲爱的高一师弟师妹们:
你们好!“统编本”新教材开始启用,古诗文比重也显著加大,一些学弟学妹向我表达了“是否有必要”的疑惑。在此,我郑重地告诉你们:有必要!
古诗文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先贤的窗口,更是我泱泱两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从“雨雪霏霏”开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自然喟叹;“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人生豁达;“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绵绵情思……我们吟诵着一篇篇传世佳作,也在琅琅书声中尽览文化的魅力。我们学习的一篇篇古诗文,并不枯燥乏味,反倒在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心灵以补养,让我们如沐春风。在古诗文的海洋里畅游,我们的灵魂不断涤荡升华,我们愈加不畏风雨,无惧挑战。
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唯有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屋中,才能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的文化光亮润泽。沈从文先生说:“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也必将被历史忘记。”请诸位试想,若我们任由古诗文残留在历史的尘埃里,任由她冷落在岁月的风霜中,若连中华儿女都不再愿意亲近古诗文,不再愿意深情地抚摸她字里行间的文化脉络,不再愿意虔诚地延续她优秀的民族基因,谁能坚信“佛狸祠下”的悲剧不会再重演?谁能相信“戍卒叫,函谷举”的场景不会再蔓延?谁又能肯定“后人复哀后人”的时代不会重来?优秀古诗文中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依旧历久弥新,依旧对各位同学的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三年里,我学习了不少古诗文,且不说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仅这一本本教材中古诗文的熏陶已让我成长不少。踏上岳阳楼,我体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泛舟赤壁,我“纵一苇之所如”,纵享“凌万顷之茫然”的超然;登临滕王阁,我也不再对眼前的美景无语凝噎,而是自然浩叹“秋水共长天一色”。
加大古诗词的学习比重,确实有其必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希望各位师弟师妹们能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投入古诗文的怀抱中去。
祝学业有成!
一位高三师兄
简评:本文有四大亮点:一、有很强的任务意识,开篇即能针对学弟学妹们的疑惑明确地回答问题,“在此,我郑重地告诉你们:有必要!”铿锵有力,鲜明而坚定。二、有很强的结构意识和分层说理的意识,能条分缕析地具体阐述“加大古诗文的学习比重”的必要性,有宏观的历史角度,有微观的个体角度,亦有对当下国际形势的分析。三、有很强的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能结合自己学习古诗文的体悟,能结合教材中大量古诗文素材,以激发学弟学妹的情感共鸣,交流亲切而自然。四、有较丰厚的文化积淀,语言表达诗意盎然。
略显不足的是,文章虽有宏阔的视野,能结合“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一背景,但对“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特质分析不够深入,从而影响了“加大古诗文学习”的价值针对性,影响了说理的针砭力度。
活动二:比较《氓》和《孔雀东南飞》的异同
一、问题导引
中国的古典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也有一些侧重叙事的诗作,如《氓》和《孔雀东南飞》。这两首诗都是讲述古代婚姻爱情悲剧的民歌。试分别梳理它们的情节,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作的异同。
二、思路点拨
情节梳理的思路:
可以以人物或叙事主体为中心,概括其做了什么或发生了什么。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做了什么或遭遇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等。如果作品有完整的情节结构,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进行梳理。
比较异同的思路:
①人物形象
可从社会背景、身份地位、年龄职业、经历遭遇、命运结局等外在属性,肖像、性格、品质等个体属性,以及作者所赋予形象的意义及其创作意图等角度比较。
②语言风格
可以从语言的整体风格和具体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语言的整体风格特点有:清新明丽、朴实自然、绚丽飘逸、委婉含蓄、庄重典雅、豪放雄浑、婉约细腻、沉郁顿挫、舒朗旷达等。
语言风格的具体特点及个性化特点,体现在语体色彩、音乐节奏、旋律节拍、叠词炼字、语言运用等方面。
③表现手法
古典诗歌常用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渲染烘托、欲扬先抑、铺垫(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运用典故、虚实结合、赋比兴等。
三、参考示例
1.情节梳理
(1)《氓》
情节:相恋—婚变—决绝。
第一、二章写“氓”与“我”相恋:氓追求“我”,甜蜜定情;“我”陷情网,占卜成婚。
第四、五章写婚变:《氓》负“我”心,弃“我”谴归;多年劳苦,辛酸自知。
第六章写“我”的追忆与感慨:叙述幼年友爱,今日乖离,斥责氓的虚伪,表明一刀两断的决绝态度。
(第三章写“我”的感慨,不在诗歌叙事情节之列。)
(2)《孔雀东南飞》
开端:兰芝请归
发展:仲卿求情,兰芝赠物,兰芝严妆,兰芝辞归,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兰芝伤归,兰芝拒婚,刘兄逼嫁,郡府迎娶
高潮、结局:兰芝备嫁,仲卿生怨,生人死别,双双殉情
尾声:合葬化鸟,告诫后人
2.《氓》与《孔雀东南飞》对比鉴赏
对比点 相同点
人物 形象 ①女主人公都生活在男权社会里,都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身份地位低下
②女主人公都具有温柔、体贴、勤劳、善良、坚强等性格特征
③女主人公都忠于爱情、渴望幸福
④女主人公都是被压迫的对象,婚姻都是悲剧结局
对比点 不同点
人物 形象 ①《孔雀东南飞》比《氓》塑造的人物更多,除女主人公外,还有焦仲卿、焦母、刘兄等
②《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更为饱满、立体;性格更为丰富、复杂;表现更有力度
③《氓》中女主人公是自由恋爱;而刘兰芝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④人生结局不同,《氓》中女主人公决绝反省婚姻,顽强生活;而刘兰芝性格更为刚烈,以死殉情
⑤刘兰芝形象的塑造更多体现出反封建礼教的思想;而《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侧重于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男女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
对比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语言 风格 ①两诗都运用了叠音词,声韵铿锵,色彩鲜明,富有音乐性 ②两诗都是民歌,语言都质朴、通俗,朗朗上口 ①《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韵律分明;《孔雀东南飞》是三节拍的五言诗,节奏丰富多变
②《氓》中经常运用“之”“也”“矣”“焉”“哉”等语气词,加强了抒情和议论语气。《孔雀东南飞》则运用了“公姥”“父兄”“弟兄”“作息”等偏义副词,使文辞圆融且富有文采,诵读起来,给人以宽缓不迫之感
③在通俗化、个性化等方面,《孔雀东南飞》更胜一筹。描摹情态,铺叙事物,通俗易懂;人物对话,真实贴切地反映出人物性格与心理
对比点 相同点
表现 手法 ①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②都运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人物心情,或暗示人物命运
③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两首诗中对往昔的回忆为虚写,叙述现实为实写
对比点 不同点
表现 手法 ①《氓》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而《孔雀东南飞》用第三人称叙述
②《氓》主要采用对比手法,融抒情叙事为一体,时而夹以感慨式的议论。《孔雀东南飞》多用排比铺陈,少有议论
③《氓》出自《诗经》,属现实主义。《孔雀东南飞》属乐府诗,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如夫妻化鸟相向而鸣)
④《孔雀东南飞》有多处细节描写,《氓》中多概述性描写
活动三:探究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一、问题导引
古典诗词多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艺术境界。如《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从本单元中另外选取一首诗歌,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的。
二、思路点拨
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有很多常见的表现手法,而虚实结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种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用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回忆已逝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亡国之君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已经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事实,这显然不是眼前之景,故也是虚景。
3.设想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往往表现为此时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离情延伸至未来,更添委婉悽恻之感。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这种手法,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能够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虚景和实景是相反的,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三、分析示例
姜夔的《扬州慢》,忧时念乱,写的是破国失家之痛。此词由虚起笔,先写昔日的扬州,这里曾是历史名城,“名都”“佳处”“春风十里”;然后转入现在,战后劫余的扬州郊野是茫茫一片“荠麦青青”,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扬州,到处是“废池乔木”,“渐黄昏”无限沉寂中油然而起的声音是“清角吹寒”。通过今昔对比,以虚衬实,反映出作者心中的惊讶、失望、悲怆和怨愤,无情地揭露出战争的罪恶。这是上片的内容:由虚到实,实为主,虚为次,以虚衬实。
下片以虚为主,虚实交融。作者看到昔日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如今一片狼藉,名都变成了废墟,心中之悲愤难以言传,于是作者借杜牧来抒情,以抒发自己的悲怆痛惜之情,通过写“虚”达到言“实”的目的,思想内容和上片一致。
活动四:《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鉴赏
一、问题导引
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二、思路点拨
意象,简单说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的组合,指具有不同属性的意象连缀在一起,组合成具有某种特质的画面或场面。
意境,指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意境的特点与意象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密切相关。
因此,分析意境的特点与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对诗歌情感主旨的分析鉴赏。
三、分析示例
《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之处:
1.《望海潮》
①意象选取:词人选取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天堑”“珠玑”“罗绮”“重湖”“叠 ”“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千骑”“高牙”等意象,或明丽或浓艳,或芬芳或富贵,或优美或繁华,描摹出钱塘景观之优美、百姓之富庶、市井之繁华,营造出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
意象的组合:词人以钱塘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人文景观为主体,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色彩缤纷、荷花芬芳、管乐之声缭绕、歌吟之声不断的繁华富庶的江南生活图画。
②意境营造:词人选取具有相近特点的意象,通过组合,营造出浓艳瑰丽、秀美繁华、富庶奢华的意境,以乐景抒乐情,充分表达了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扬州慢》
①意象选取:与《望海潮》多有不同。无论是序文中的“夜雪”“荠麦”“寒水”“暮色”“戍角”,还是词中的“废池乔木”“清角”,荡在“波心”的“冷月”,要么色彩昏暗,要么色调阴冷,要么声音悲凉,呈现出一幅萧条、荒凉、清冷的画面。
意象组合:背景、主题与《望海潮》恰恰相反。该词以寥落、空寂的扬州城为背景,主体为具有自然属性的意向,以在凄凉戍角悲鸣背景下的夜雪、荠麦、寒水、乔木等意象,烘托出战后扬州城人际杳然、街巷空寂的凄凉景象。
②意境营造:与《望海潮》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营造的主体意境不同,该词用清冷意象营造出的是萧条、荒凉、空寂的令人伤感的意境。二是词人在主体意境之外,还运用了移情入景、以乐景抒哀情的写法:词人以往昔的乐景如“名都”“佳处”“二十四桥”等,衬托哀情。如,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令人伤感的画面和意境与令人回味无穷的繁华昨天,形成鲜明的对比,读之椎心泣血。
活动五:分享阅读欣赏古诗词获得的审美体验
一、问题导引
选择本单元所学的一首诗歌,或拓展阅读下面所列古代诗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可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自己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全班合作,编一本《古典诗词鉴赏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编排,如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
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②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③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④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⑤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二、思路点拨
1.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思路
(1)诗歌鉴赏文章的内容选择:
综合分析——通过对全诗的整体鉴赏,解析诗歌内涵,分析艺术手法,鉴赏诗歌之美,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分析——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或从某个特定角度进行鉴赏,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要求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营造、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炼字等,展开分析鉴赏即可。
(2)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步骤:
①选定诗歌,了解创作背景,把握整首诗歌的主旨。
②了解作者生平、主要作品、思想主张、创作风格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③把握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沉郁顿挫,还是慷慨激昂;是自然恬淡,还是愤世嫉俗;等等。
④诗句分析,分析诗意、手法、意象。其中“手法”包含“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
⑤抓住重点,赏析诗歌之美。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或句子,分析鉴赏其内涵与妙处。如果属技巧之妙,指出其妙在何处;如果是语言运用或情态表达之美,应赏析出其美在何处。
⑥注意遣词造句,观点表达准确、鲜明。
2.《古典诗词鉴赏集》的编写思路
(1)在体例架构上,除按照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方式编排外,还可以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
(2)在作品选择上,可以选择某个历史时期内的作品,如《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中的弃妇诗、《诗经》中关于劳动的诗、《诗经》中的宴饮诗、《诗经》中的征戍诗等。这是从某一大型诗集中选材,形成对涉及作品的分类别、系统性认识。还可以从某一诗歌流派的角度选材,如选择田园诗,可以分别编辑为魏晋田园诗专辑、唐代田园诗专辑、宋代田园诗专辑等,梳理出田园诗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此外,还可以从某一艺术特色的角度选材,形成不同的专辑,如初唐诗歌中的情与景、中晚唐诗歌中的情与景,了解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对情与景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
(3)在鉴赏内容的分类上,或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角度分,或从抒情类、说理类、言志类、咏物类、叙事类、写景类等角度分,或从现实主义诗篇、浪漫主义诗篇、豪放类诗词、婉约类诗词等角度分。
三、参考示例
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因此学者往往给予特别关注,解读评鉴,发掘之深,体会之细,分析之精,可谓字无剩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写作歌词时主观上所欲表现的内容意蕴。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
过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形成对比,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初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后穿上新罗襦之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
“面”“映”,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
2.《古典诗歌鉴赏集》编写示例
《中国古代边塞诗鉴赏集》
第一编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征人之苦·思妇之怨
1.《“加餐饭,长相忆”中的思与恋》——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2.《边地战事急,壮士赴国难》——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3.《战乱离骨肉,一曲动九州》——蔡琰《胡笳十八拍》赏析
……
第二编 隋朝时期的边塞诗——边地奇景·男儿豪情
11.《混一南北、风骨凝然的炀帝诗》——杨广《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12.《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卢思道《从军行》赏析
……
第三编 唐代边塞诗——格调高亢·美不胜收
(一)边塞风光篇
21.《归雁入胡天,长河落日处》——王维《使至塞上》中的风物之美赏析
……
(二)征戍之苦篇
26.《沙场征战哭,归期哪可期?》——高适《燕歌行》中的复杂情感赏析
……
(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篇
31.《征战虽云苦,男儿气冲天》——王昌龄《从军行》中的慷慨气概赏析
……
(四)征妇之怨篇
35.《哪只黄莺儿,一怨长千年?》——金昌绪《春怨》抒情技巧之妙赏析
……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
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