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9课、妙笔生花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师 耿玉霞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体验笔墨变化在创作中的应用。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或蔬果的形象特征。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难点: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课前准备 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毛毡、旧报纸、课本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启发兴趣毛笔蘸上墨彩,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子一样,在宣纸上跳起了曼妙的舞蹈,她轻轻的脚尖所到之处,就会留下漂亮的印记,这美妙的情景,真是应了一句成语“妙笔生花”。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中国画的神奇世界,感受笔墨迷人的艺术魅力。 二、示范引领 探讨笔墨 1、师:首先明确今天我们是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中国画,大家要敢于表现。表现优秀的同学奖励绿卡。2.师:说到中国画,离不开笔墨,“笔墨”二字拆开来就是“笔”和“墨”,它是我们画国画的工具 ,专业点来看,笔墨是指国画技法或者说气韵。师:之前我们了解过国画用笔方法,同学们可以说一下吗?生:中锋、侧锋、逆锋、拖锋、散锋等师:关于墨色的知识,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生: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师:非常正确,在画家眼中,墨不是一种黑色,它不仅斑斓多彩而且绚丽多情。现在让我们试着来随意画几笔画,感受不同墨色。现在我们试着来把大笔上蘸满水分,笔尖蘸一点浓墨调和,含满淡墨,笔尖再蘸点浓墨或焦墨,侧锋画一笔,试着画一画,用完笔中的墨之后再次调色。这样画出的特点是笔触大,形比较概括写意,一笔下去有枯湿浓淡之分。(边讲边示范)学生试着画一下,感受墨色变化。三、欣赏作品 品味画意课本上为我们展示了国画大家齐白石的作品《事事清白》以及于希宁的《丝瓜》,大家欣赏一下,你能说一说画法吗?《事事清白》是白石老人六十五、八十五岁时的佳作。齐白石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苦之家,认为白菜是菜中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宣称“菜根香处最相思”,常以白菜谐“清白”之音,一生喜画白菜。齐白石画的白菜,宛如田地里刚出土。本幅作品白石老人用水墨画了两棵大小、舒卷、深浅不同的白菜,干净、壮实,带着泥土的芳香。他用篆书笔法中锋一转锋,准确地勾出白菜的轮廓,再用蹲笔刷出菜叶,然后用小笔破墨勾筋,使菜叶墨色丰富,层次分明。两棵白菜的方位聚散穿插得恰如其分,富有浓郁的田园之气。四、教师范画 领悟方法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1)画菜帮:中锋蘸淡墨勾出,先从中间一块画。 (2)画菜叶:用大笔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注意墨团有浓淡大小的变化。 (3)画叶脉: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4)画菜根:中锋蘸浓墨,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下按。 (5)画辣椒;用大红色画辣椒,尽量一笔完成。 (6)题字和盖印: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15分钟)。五、尝试创作 体验情趣作业要求:结合墨色画一幅常见的花卉或蔬果。1.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对蔬果的形状发挥个人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进行造型。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指出不足,发扬优点 六、作品点评 提高审美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学生自己的绘画进行自评或互评。 教师的范画吸引学生兴趣 复习国画知识,为本课作铺垫。随意画不同墨色初步感知墨色变化的魅力。初试调墨方法 欣赏名画提高审美教师示范画法,解决难点。学会品画提高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妙笔生花用笔:中锋 侧锋用墨:焦 浓 重 淡 清方法:泼墨
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接触水墨画,兴趣较浓,初步感受了水墨画调墨的方法,进行了大胆表现,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渗透国画布局、用墨、用色的知识,同时拓宽孩子视野,感受现代水墨的情趣,做到传承与发展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