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7 18:0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材分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议论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大多是阐述求知问题的文章。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有两个:一是阅读杂文,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二是学习作者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课文是鲁迅先生为批驳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有人散布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悲观论调而写的一篇驳论文,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一、语文课标的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对议论文学习的目标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二、教学目标与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依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课文的具体内容以及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习鲁迅先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驳论艺术。
2.学习课文准确、生动、严密的论述语言。
3.弄懂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法学法分析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学习本篇文章, ,引领学生通过诵读、讨论、交流,与文本对话:站在鲁迅的角度——讨论“中国人失掉自信 力了吗”,明确鲁迅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论方法;再揣摩语言,贴近鲁迅的心灵——体会我是怎样的“中国人”欣赏鲁迅尖锐泼辣而深沉热烈、富有战斗性的语言风格;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可能的发展水平,教学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法主要有: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讨论点拨法。?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且介亭杂文》切题激趣敌论我知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自夸地大物博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我来当鲁迅 曾经有过“他信力”信地 信物信国联一味求神拜佛麻痹自己现在发展着“自欺力”驳敌论证论据论点:两年前:不 久:现 在: 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直接反驳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1—2)(3—5)敌论据论点偷换概念鲁迅提出了怎样样的观点?论据是什么?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语句来。间接反驳 己论点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己论据古今埋头苦干的人有确信, 不自欺 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前仆后继的战斗舍身求法的人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脊 梁(6—8)(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敌论点:以偏概全 A:品读第一段,讨论下面加横线的字顺序能不能调换?说一说你从中品出了什么意味?B:品读揣摩课文3、4段,揣摩“自欺力”、“他信力”造语的新奇。
C:结合语境说说“中国人”的 含义。要求学生按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找出含有“中国人”的句子,并辨析其含义, 我来品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以偏 概全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古至今有“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