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认识万以内的数-4.5、万以内数的认识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认识万以内的数-4.5、万以内数的认识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13 09:2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 姓名 年级 二(下)
课题 认识万以内的数(一) 单元 四 课时 5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第二次大的循环,这个循环又分解为两个小循环进行教学,即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千以内数的认识的知识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数的意义、组成、读写、大小比较等内容。本节课内容在学习应有知识即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基础上,使学生感受算盘在认数教学中的日常化,将算盘与认数单元恰当融合,作为学生学习认数的媒介,大大降低了学生读写万以内数的难度。本课时的教材设计时关注到万以内数的整千,没0,末尾有一个0、两个0以及生成的一万,但是中间有0以及中间末尾都有0作为了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我们再次将两课时进行了整合,利用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进行主动迁移,这样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2.学生分析经历了第二次大循环中“千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已经知道了千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读数写数的经验,学生在上周学习的千以内的时候已经提炼概括千以内数认识的方法结构,现在万以内数的学习是学生对千以内数学习方法结构的应用,但是在迁移过程中,学生仍然有一定难度,例如中间连续两个0的读法以及学习完一万之后感受一万的组成,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知,有着一定的难度。二、 建立的具体目标1.学生借助算盘拨数,经历直观写数、读数和具体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和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并能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学会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能按要求在算盘上边拨边数数,感受九千九百九十九添上1变成一万的过程,认识十个一千是一万。2.按照认数的方法结构主动去分类研究万以内的数;感受算盘在认数教学中的日常化;体会万位产生的过程,感受一万的大小与组成。3.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1.读一读,并说出数的组成329 450 508 610 800 1000 1.读一读,说一说2.回忆千以内数的学习过程以及读写方法。3.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回忆千以内数的学习方法以及读写法,为本节课万以内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核心推进 一、初步读信息,理解数的意义。二、分类探究四位数的读写和组成。1.分类2.分类研究读写与组成三、数数并产生一万,学习一万的组成感受一万的大小 1.欣赏信息及图片2.尝试读一读并说说组成。3.在算盘上拨出信息中的十个数,每拨好一个在作业纸上试着写一个。4.比较投影上抽取出来的十个数与写出的十个数的特点与联系1.观察数的特点汇报分类想法:没0、有0。2.根据0的位置思考如何二次分类: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1.分类研究读写与组成没0的一类以教为主②中间有0一类以扶为主,但是需关注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读法③末尾有0和中间末尾都有0由生自主研究2.总结读写法与如何说四位数的组成方法1.按要求在算盘上边拨边数数2.生成一万3.学习的一万的组成并感受一万的大小 信息由学生自己收集,均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比较大小写之间的联系体会最高位是千位的数就表示是四位数结合已有的认数经验,通过聚类分析,提炼万以内数认识的方法结构。在把握千以上、万以下的数的结构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一万和建立万位的概念和上节课认识的一万和万位作一个沟通。
开放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分类学习了万以内的数(揭题)快速反应总结:学习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与千以内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以后我们还要用这样的方法来认识更大的数。 看多种形式的数读数说收获、说学习过程、说不同 通过快速反应反馈了学生今日所学的知识,最后对万以内数的学习进行回顾再与千以内数作一个比较,感受万以内数的读法中的知识拓展点。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没0:8844 7489 高位起,依次读(写) 中间0读一个(要占位)有0: 中间有0:4028 6008 1608 末尾0都不读(要占位) 末尾有0:7000 4200 3860 中间末尾都有0:1020 2080 10个一千是一万
没有教师的创造精神,就没有师生的生命价值的提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