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课时3)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其作为“动物的主要类群”的一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脊椎动物的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之间的进化关系,通过图片展示、文字描述等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各动物类群的特征,促使他们对脊椎动物有所了解,同时帮助他们在不同类群动物的学习中,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与其它知识的联系
动物类群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相关联;动物系统进化树与生物进化的知识相关联;不同动物类群的特征与“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相关联;珍稀动物的知识与动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保护相关联;不同动物的分类与生物分类的知识相关联;不同动物类群的动物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想关联。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和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列举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不同类群的对比学习,增强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不同动物类群的了解,进一步体会动物 的多样性,通过不同动物类群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脊椎动物的类群。
2、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脊椎动物不同类群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对动物多样性、动物资源及其保护、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章也初步学习了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对于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他们相对比较熟悉,已有充分的生活经验及基本印象。因此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九张大家熟悉的动物图片,由学生说出九张图片动物的名称。
2、根据上堂课学的生物圈中的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由学生上黑板操作,刚刚屏幕展示的九种动物中哪些是无脊椎动物哪些是脊椎动物。
3、老师归纳导入新课。
(二)授新课
1)阅读教材分组讨论问题
(1)脊椎动物分为五大类吗?哪五大类?
(2)下列动物分别属于那类动物?为什么?
(3)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见课件)
2) 交流讨论归纳问题
讨论题1:脊椎动物分为五大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讨论题2:
(1)由学生把事先做好的动物卡片贴在对应动物类群内;
(2)学生说明原因
(3)教师归纳(见课件)
讨论题3:
(1)学生回答
(2)教师归纳(见课件)
三)课堂小结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各类动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主要有
鱼类:体表被覆鳞片,身体一般流线型,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
爬行类: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体内受精,卵生,卵的外面有坚硬的卵壳,变温动物;
鸟类: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恒温动物;
哺乳类:体表有毛,胎生哺乳,恒温动物,大脑和感觉器官发达;
四)巩固练习(见课件)
五)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与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二、脊椎动物的类群
(
鱼
类
) (
脊椎动物
) (
鱼
类
) (
哺
乳
类
) (
鸟
类
) (
爬
行
类
) (
两
栖
类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