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山洪一样的掌声 3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山洪一样的掌声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7 20: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洪一样的掌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无限爱戴,感受周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人格。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节的方法。
4、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重点理解积累“气氛”,“春寒料峭”,“凌厉”,“凛冽”,"肆无忌惮"等词语,背诵课文结尾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认读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从课文对会场和周总理精神的细节描写中体会总理的精神和品质,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交流关于周总理和邢台大地震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1966年3月8日,在中国的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在地震的第二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前往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的群众,在慰问灾区群众的过程中,周总理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了解其中的一的故事。
  板书课题 2、山洪一样的掌声。学生齐读课题后,激趣:这山洪一样的掌声是怎样爆发出来的呢?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检查课前预习)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圈画出来,查找工具书或合作交流解决。(解决重点字词,通过卡片或同学交流体现)
  2、同桌互读,看谁读得流利。(重点练习、指导朗读)
  3、指名读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练习归纳主要内容、表达力,师重点指导读,激励读)
  4、引导学生理清叙述的顺序。指导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按时间顺程序等)
  三、研读重点 感悟精神(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按提纲学习,提前出示阅读提纲,课件出示)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场面。(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2、引导交流,谈感受和体会。(自由发言)(激励学生大胆发言,提供锻炼机会,练习表打力让学生思考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
  (1)听说周总理要来,人们蜂拥而来的场面,表现了什么?
  (2)人们不约而同的面朝寒风而坐的场面,表现了什么?
  (3)周总理对县委书记的会场安排提出质疑,表现了什么?
  (4)周总理蹲在打谷场于社员交谈体现了总理的什么精神 ?
  (5)群众迎风欢迎总理以及总理指挥群众转移方向,表现了什么?
  (6)总理迎风伫立,掌声像山洪一样,这一场面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整体回顾感悟精神(关注细节教学,提升阅读品质,研读语文教学的基本,发散思维,读中促思考,)
1、课文中两处对总理眉毛的描写,体会这两处细节所表现的复杂的心里活动。
  2、作者为什么用“山洪一样的掌声”做题目?这个题目还可以换成别的题目吗?为什么?
  3、回顾课文,从作者的叙述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事情的起因:一是发生大地震;二是天气寒冷,寒风呼啸。
  事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与环境直接相关,前后互相关联。
  启示: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注意事情的前因后果,用环境渲染场面,用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全文通过记叙周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慰问群众,群众报以热烈掌声的动人故事,表现了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高贵品质以及总理关心群众,群众热爱总理的鱼水深情。
  六、拓展收集资料,1、介绍周总理的事迹材料2、推荐好书有关总理的。3仿造课文写一段场面描写片段。
  (拓展阅读引发思考,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第二课时
  一、回味全文积累内化(读文学法)
  1、感情朗读,读出总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
  2、合作交流以小见大以及运用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识字写字迁移练习(读文巩固,字词)
  1、读准7个生字的读音,注意“砭”、“惮”、“扒”的读音。
  2、写字要求:写正确,端正,美观。
  3、练习填空,体会好处。
  (1)浓黑的眉毛( )了一下,随即总理看了看,( )向打谷场南头走去。
  (2)这欢呼声发自人们的心灵深处,是那么( ),那么( )!
  4、小练笔:学习作者写场面和写细节的写法,描写生活中的某个场景。
  三、总结全课谈收获体会。(交流体会读文感,突出语文教学的思想性)
  板书设计:
  2、山洪一样的掌声
  关心群众:时间:1966年3月8日
  地点:河北省邢台地区
  事件:发生地震——总理临危慰问
  鱼水深情:布置会场
  群众利益至上
  总理迎面面对群众
  总理心为群众,群众不忘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