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选择题
1.(2021·江苏灌云·七年级期末)下图所示的是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 )
A.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B.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
C.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D.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
2.(2021·江苏广陵·七年级期末)下图是紫禁城,也称故宫。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廷建筑群。为了突出皇权至上,建筑艺术家们用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建筑、美术等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出了一条神秘奇特的中轴线。上述材料能说明紫禁城
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②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③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④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1·江苏靖江·七年级期末)美国建筑学家贝肯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北京市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保护古都风貌和历史文物,使北京城的格局得以留存。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
A.金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2021·江苏赣榆·七年级期末)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5.(2021·江苏太仓·七年级期末)明成祖时期重新规划并营建中轴对称、主次突出的北京城。作为北京城核心的是( )
A.外城 B.宫城 C.内城 D.皇城
6.(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 故宫》,将现代的文化创意与历史、文物相结合,展现了紫禁城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底蕴。紫禁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7.(2021·江苏灌云·七年级期末)我国现有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是( )
A.北京故宫 B.万里长城 C.承德避暑山庄 D.秦始皇陵
8.(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明代长城的修筑最初是为了抵御( )
A.匈奴人 B.突厥人 C.女真人 D.蒙古人
9.(2021·江苏江阴·七年级期末)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其目的是( )
A.扩大明朝疆域 B.发展旅游业
C.防御匈奴 D.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10.(2021·江苏东海·七年级期末)航摄照片显示:长城与大运河像一个“人”字书写在华夏大地上。这两大工程的建设反映出下列大河文明典型特征是( )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 B.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C.华夏子孙聪明才智的体现 D.古代中国工程技术的高超
11.(2021·江苏灌云·七年级期末)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修整。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 )
A.东起辽东,西起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12.(2021·江苏海州·七年级期末)“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史实。”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A.明长城 B.兵马俑 C.北京故宫 D.都江堰
13.(2021·江苏淮安·七年级期末)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
A.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 B.撰写《伤寒杂病论》
C.编写《千金方》 D.编写《本草纲目》
14.(2021·江苏江阴·七年级期末)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人物与屠呦呦在同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是
A.李白
B.宋应星
C.李时珍
D.徐光启
15.(2021·江苏灌云·七年级期末)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医药学家李时珍,它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编写出一部药物学巨著,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位巨著是:( )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6.(2021·江苏宝应·七年级期末)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我国的中医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下列属于我国中医学著作的是
①《本草纲目》②《天工开物》③《伤寒杂病论》④《齐民要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1·江苏海州·七年级期末)某出版社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列为同类古籍出版发行。因为这类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A.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18.(2021·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的编写者是
A.李时珍 B.宋应星 C.徐光启 D.祖冲之
19.(2021·江苏太仓·七年级期末)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与屠哟坳同属医学领域的古代人物及作品是( )
A.玄奘《大唐西域记》 B.李时珍《本草纲目》
C.罗贯中《三国演义》 D.徐光启《农政全书》
20.(2021·江苏灌云·七年级期末)被后世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徐霞客游记》
21.(2021·江苏高邮·七年级期末)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图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22.(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3.(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应该查阅(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物种起源》
24.(2021·江苏东海·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科技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梦溪笔谈》——宋应星 B.《天工开物》——沈括
C.《农政全书》——徐光启 D.《本草纲目》——张仲景
25.(2021·江苏广陵·七年级期末)“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 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史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6.(2021·江苏涟水·七年级期末)下列图片均选自同一部明朝科技巨著,这部作品应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7.(2021·江苏江都·七年级期末)想了解中国17世纪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的首选资料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28.(2021·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这部书的作者是
A.贾思勰 B.宋应星 C.徐光启 D.徐霞客
29.(2021·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及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其中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30.(2021·江苏赣榆·七年级期末)下列科技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齐民要术》---李时珍 B.《天工开物》----贾思勰
C.《本草纲目》-----宋应星 D.《农政全书》-----徐光启
31.(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明代的一部科技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这部巨著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四库全书》
32.(2021·江苏广陵·七年级期末)一位学者在评价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时说:(它)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挡箭牌,有时又是“诡计”的密钥机,而这段动乱历史的创伤记忆被装潢为“分合之道”。“它”指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33.(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中属于元明时期的是
①《三国演义》 ②《水浒传》 ③《西游记》 ④《红楼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2021·江苏靖江·七年级期末)“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东坡追忆的这场战役在下列哪本小说中有详细的描写?
A.《水浒传》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二、填空题
35.(2021·江苏江阴·七年级期末)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其中最优秀的是戏剧作家是_________代表作为《窦娥冤》;明朝宋应星编著的《__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6.(2021·江苏吴江·七年级期末)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出现于明朝中期,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它是《()》。
三、综合题
37.(2021·江苏吴江·七年级期末)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科技水平在其平稳的社会背景下还是有着较大的发展,这段时期所刊印和流传的几部科技文献也都具有实用价值。
——李响《明朝与它国科技文献交流研究》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材料三: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技文献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具有代表性的两部科技文献?
(2)据材料二说明16世纪前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要实现科技创新应该怎么做?
38.(2021·江苏锡山·七年级期末)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科技水平在其平稳的社会背景下还是有着较大的发展,这段时期所刊印和流传的几部科技文献也都具有实用价值。
—— 李响《明朝与它国科技文献交流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 ~公元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技文献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具有代表性的两部科技文献。
(2)据材料二说明16世纪前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要实现科技创新应该怎么做?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图片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组成。它以“万岁山”作为全城中心点,中央的宫城又叫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城是朝廷统治者的居住去;内城设有中央官署、粮仓、城楼等各种民生设施。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C项符合题意。从整个布局突出以皇帝居住区皇城为中心,其他的围绕着这个中心,AB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A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是北京的核心。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题干材料能说明紫禁城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①②③正确,选项A符合题意;封建社会是等级社会,④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不正确,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C
【详解】
明成祖时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也成为了此后清王朝的都城,故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明朝。故选C,排除ABD。
4.D
【详解】
根据题干给出的“紫禁城、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故宫。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 D符合题意;ABC项时期故宫还没有修建,排除。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明清建筑——故宫。
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因此北京城核心的是宫城。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明清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被誉为“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故选项D符合题意;秦、汉、隋、唐、宋、元都是明朝之前的朝代,都未在北京修建紫禁城,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7.A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北京故宫是我国现有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故选A。
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代修筑了长城。故D符合题意;秦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排除A;突厥人、女真人与明长城无关,排除BC。故选D。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其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长城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详解】
长城与大运河像一个“人”字书写在华夏大地上。这两大工程的建设反映出的是大河文明典型特征是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B项正确;ACD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D项正确;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
根据材料“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史实”结合所学可知,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东起鸭绿江,连接秦长城,然后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犹如游龙一般穿梭在我国领土上,因此材料内容描述的是明长城,A项正确;兵马俑即是秦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与材料“越峻岭,奔腾万里”等描述不符,B项错误;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与“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等描述不符,C项错误;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而材料描述的是明长城,D项错误。
13.D
【详解】
考查点:《本草纲目》。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D项符合题意;A项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撰写《伤寒杂病论》的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编写《千金方》的是孙思邈,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
14.C
【详解】
依据材料,屠呦呦获得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屠呦呦在同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他编出《本草纲目》这一药物学著作,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的介绍了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主要疗效。这部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丰富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宝库,故C符合题意。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宋应星编写著名的农业、手工业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徐光启编写农业著作《农政全书》,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选项B《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选项C《农政全书》是一部农学著作;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都属于我国中医学著作,故①③符合题意;《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②,AC不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排除④,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A
【分析】
【详解】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都是我国古代科技经验总结性著作,故选A;《天工开物》能够体现手工技艺推陈出新,《农政全书》反映农业技术推广普及,《本草纲目》反映传统医学不断发展,BCD都不是《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著作的共同点,排除。
【点睛】
1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因此A正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排除;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C排除;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方面,D排除。故选A。
19.B
【详解】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B项正确;《大唐西域记》与玄奘西行天竺相关,排除A项;《三国演义》是小说,排除C项;《农政全书》是关于农学方面的,排除D项。故选B。
20.B
【详解】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该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故B符合题意;《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故A不符合题意;《本草纲目》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故C不符合题意;《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B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都是反映的手工业的内容,插图最有可能出自《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产地、种类、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B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本草纲目》、《齐民要术》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图片信息“陶瓷、煤炭”是解题的关键,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内容,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产地、种类、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
22.C
【详解】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C。
23.B
【详解】
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我们应该查阅《天工开物》,选项B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药学巨著,A排除;《农政全书》是农学方面的,C排除;《物种起源》不是中国的,D排除。故选择B。
24.C
【详解】
明朝农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了西方科技知识的农学专著,《农政全书》—徐光启对应正确,C项正确;《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著作,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的著作,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确切数据,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因此“北京王麻子剪刀”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天工开物》,C项正确;《史记》是一部史学著作,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著作,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D项。故选C项。
26.C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农耕”“织布”“炼水银、朱砂”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明朝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收录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书,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一部农书,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7.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因此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首选的资料是《天工开物》,故C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A排除;《农政全书》是明末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B排除;《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化学以及科技诸多方面,D排除。故选C。
28.C
【详解】
据题干关键信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所学,明朝农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了西方科技知识的农学专著,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C正确;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A排除;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排除;徐霞客的代表作是《徐霞客游记》,D排除。故选C。
2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正确;《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A排除;《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C排除;《资治通鉴》是史书,D排除。故选B。
30.D
【详解】
明朝农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故D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写的,故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宋应星写的,故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写的,故排除C项。
3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该书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A正确;《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故B错误;《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科学巨著,故C错误;《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故D错误。综上答案A。
32.A
【详解】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根据“(它)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挡箭牌,有时又是‘诡计’ 的密钥机,而这段动乱历史的创伤记忆被装潢为‘分合之道’”及所学知识可知,“它” 指的是《三国演义》,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的主旨内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
33.B
【详解】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内容多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明清时期,著名的古典小说有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被称为明清四大名著,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34.D
【详解】
题干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追忆的这场战役是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故D符合题意;《水浒传》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排除A;《资治通鉴》是史学名著,排除B;《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排除C。故选D。
35. 关汉卿 《天工开物》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宋应星编著的是《天工开物》,所以①是关汉卿,②是《天工开物》。
36.司马光;《西游记》。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出现于明朝中期,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它是《西游记》。
37.(1)具有实用价值;《农政全书》 、《本草纲目》。
(2)变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 。
(3)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明朝科技水平在其平稳的社会背景下还是有着较大的发展,这段时期所刊印和流传的几部科技文献也都具有实用价值。”可知,明朝科技文献具有实用价值;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具有代表性的有科技文献有《农政全书》、《本草纲目》 。
(2)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可知,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
(3)根据材料三“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并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要实现科技创新应该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
38.(1)具有实用价值;《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2)变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
(3)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明朝科技水平在其平稳的社会背景下还是有着较大的发展,这段时期所刊印和流传的几部科技文献也都具有实用价值。”可知,明朝科技文献具有实用价值;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具有代表性的有科技文献有《农政全书》、《本草纲目》 。
(2)依据材料二“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可知,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
(3)依据材料三“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要实现科技创新应该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