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达标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出现统一趋势时,赵匡胤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他建立的朝代及其建立时间、建立者所属民族,搭配正确的是
( C )
A.元朝—960年—汉族
B.元朝—961年—蒙古族
C.北宋—960年—汉族
D.北宋—961年—蒙古族
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空白处应填 ( D )
A.增强了军事力量 B.促进了贸易发展
C.推动了文化昌盛 D.强化了中央集权
3.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及后继者采取了多种措施巩固政权,逐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对“重文轻武”理解正确的是 ( B )
A.文官受重视是因为科举选拔的文士太少,人才贵重
B.目的是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C.其不利于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D.对军队战斗力没有影响
4.王安石变法中,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该措施是 ( B )
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农田水利法
5.王安石《周公》载:“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 ( D )
A.推动社会转型 B.加强中央集权
C.整顿官僚机构 D.实现富国强兵
6.据《宋史》记载,“帝(宋真宗)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与材料相关的是 ( A )
A.澶渊之盟 B.《绍兴和议》
C.靖康之变 D.岳飞抗金
7.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进攻北宋,双方损失很大。随后出现的情景是
( A )
A.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B.西夏每年送给北宋岁币
C.夏宋实现了统一,建立起统一的国家
D.夏宋互不交往
8.在河北兴化辽墓壁画中发现有泡茶、进茶、备茶、饮茶、分茶等宋代点茶仪式的场景和松竹梅、围棋等各种汉文化元素。这说明当时 ( A )
A.民族交融增强 B.北宋边疆拓展
C.边境贸易兴旺 D.宋夏政权并立
9.某战役中,岳飞率军大败金军的主力,该战役发生在 ( C )
A.澶州 B.建康 C.郾城 D.大散关
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从根本上 ( C )
A.反映了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
B.反映了西湖景色秀丽迷人
C.讽刺了统治者的腐败,甘愿据守江南一隅的享乐面貌
D.表达了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11.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 ( A )
A.手工业区域分工较明显
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
C.海陆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
12.宋高宗曾发布上谕:“海外贸易有利于解决国家财政,如果管理得当,每年可至少收入百万两白银,这难道不比取之于民更好吗 ”为此,宋代 ( C )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与辽和西夏开设互市
C.在沿海设置市舶司
D.采用纸币与铜钱并行
13.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C )
A.北方财富增长 B.中央集权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 D.城市生活繁荣
14.(2021·郑州质检)距今大约八百多年前,蒙古草原上一位伟大的人物横空出世,在他的带领下,蒙古草原上一盘散沙似的各个部落,最终汇聚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这位伟大人物是 ( C )
A.阿骨打 B.阿保机
C.铁木真 D.忽必烈
15.(2021·安阳质检)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从容就义。他是 ( D )
A.张骞 B.司马迁
C.成吉思汗 D.文天祥
16.(2021·郑州质检)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的建议,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这为蒙古最终完成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由此可见 ( D )
A.蒙古经济发展超越中原地区
B.蒙古族完全放弃本民族文化
C.元朝积极发展与宋的关系
D.民族交融推动蒙古快速发展
17.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B )
A.苗族 B.回族 C.傣族 D.彝族
18.(2021·信阳质检)《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逛汴京大街时,走进了一个拥有说书、唱曲、演杂剧、相面算卦、演杂耍的场所让他眼花缭乱。据当时历史实际,他走进的场所应该是 ( C )
A.“坊” B.“市” C.“瓦子” D.“夜市”
19.宋代开封城内出现了“瓦子”、庙会等,同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B )
A.宋代政府的重视 B.宋代经济的发展
C.人们思想的转变 D.社会政治的稳定
20.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D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21.(2021·平顶山质检)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书是 ( D )
A.《论语》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22.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括号内的内容应是 ( C )
A.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突火枪
23.(2021·郑州模拟)宋朝时期文化教育事业高度发展,对书籍的需求量激增,官、私刻书作坊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各地,刻书数量之多、内容之广、规模之大,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宋人祝穆说:“(建宁)富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科技原因是 ( B )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印刷技术的进步
C.中外文化交往频繁
D.宋朝政局相对稳定
24.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B )
A.指南针是我国北宋时期水手最早发明
B.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
C.宋代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D.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25.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特点的特殊之处。对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
A.政权并立,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C.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D.科技发达,社会转型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材料二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材料三 自契丹侵取燕、蓟(今北京市宛平县)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相同;一样)。
——《续资治通鉴长编》
(1)请写出材料一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政权:①辽;②金。趋势: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或者国家由分裂到统一)。
(2)材料二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根据材料二,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答:契丹族。内容: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评价:澶渊之盟一方面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另一方面使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3)从材料三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方面:①逐渐学会农耕生活;②学习中原文化,任用汉人为官;③仿照汉人的政治制度;④用汉族人制定的律令;⑤仿用汉人的车马、服饰。(任意两点)作用: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
27.(2021·郑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重心在北方,形成了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圈和文化圈。到了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材料三 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是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的突出表现。
答:货币流通普及;火药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技术先进。(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答: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答:打破了“市”和“坊”的空间界限;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夜市;出现了瓦子和勾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材料二 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从材料一中你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中央设立了什么机构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答:元朝疆域辽阔。枢密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为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中央政府在台湾和西藏设置的行政机构分别是什么
答: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3)综上所述,你认为元朝的统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答:元朝的建立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社会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9.请依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答:示例:分裂到统一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了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各民族之间和战交错,出现民族交融。蒙古政权建立后先后灭掉西夏、金。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灭掉南宋。1279年完成全国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PAGE单元质量达标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出现统一趋势时,赵匡胤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他建立的朝代及其建立时间、建立者所属民族,搭配正确的是
( )
A.元朝—960年—汉族
B.元朝—961年—蒙古族
C.北宋—960年—汉族
D.北宋—961年—蒙古族
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空白处应填 ( )
A.增强了军事力量 B.促进了贸易发展
C.推动了文化昌盛 D.强化了中央集权
3.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及后继者采取了多种措施巩固政权,逐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对“重文轻武”理解正确的是 ( )
A.文官受重视是因为科举选拔的文士太少,人才贵重
B.目的是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C.其不利于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D.对军队战斗力没有影响
4.王安石变法中,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该措施是 ( )
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农田水利法
5.王安石《周公》载:“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 ( )
A.推动社会转型 B.加强中央集权
C.整顿官僚机构 D.实现富国强兵
6.据《宋史》记载,“帝(宋真宗)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与材料相关的是 ( )
A.澶渊之盟 B.《绍兴和议》
C.靖康之变 D.岳飞抗金
7.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进攻北宋,双方损失很大。随后出现的情景是
( )
A.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B.西夏每年送给北宋岁币
C.夏宋实现了统一,建立起统一的国家
D.夏宋互不交往
8.在河北兴化辽墓壁画中发现有泡茶、进茶、备茶、饮茶、分茶等宋代点茶仪式的场景和松竹梅、围棋等各种汉文化元素。这说明当时 ( )
A.民族交融增强 B.北宋边疆拓展
C.边境贸易兴旺 D.宋夏政权并立
9.某战役中,岳飞率军大败金军的主力,该战役发生在 ( )
A.澶州 B.建康 C.郾城 D.大散关
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从根本上 ( )
A.反映了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
B.反映了西湖景色秀丽迷人
C.讽刺了统治者的腐败,甘愿据守江南一隅的享乐面貌
D.表达了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11.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 ( )
A.手工业区域分工较明显
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
C.海陆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
12.宋高宗曾发布上谕:“海外贸易有利于解决国家财政,如果管理得当,每年可至少收入百万两白银,这难道不比取之于民更好吗 ”为此,宋代 ( )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与辽和西夏开设互市
C.在沿海设置市舶司
D.采用纸币与铜钱并行
13.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
A.北方财富增长 B.中央集权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 D.城市生活繁荣
14.(2021·郑州质检)距今大约八百多年前,蒙古草原上一位伟大的人物横空出世,在他的带领下,蒙古草原上一盘散沙似的各个部落,最终汇聚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这位伟大人物是 ( )
A.阿骨打 B.阿保机
C.铁木真 D.忽必烈
15.(2021·安阳质检)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从容就义。他是 ( )
A.张骞 B.司马迁
C.成吉思汗 D.文天祥
16.(2021·郑州质检)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的建议,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这为蒙古最终完成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由此可见 ( )
A.蒙古经济发展超越中原地区
B.蒙古族完全放弃本民族文化
C.元朝积极发展与宋的关系
D.民族交融推动蒙古快速发展
17.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
A.苗族 B.回族 C.傣族 D.彝族
18.(2021·信阳质检)《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逛汴京大街时,走进了一个拥有说书、唱曲、演杂剧、相面算卦、演杂耍的场所让他眼花缭乱。据当时历史实际,他走进的场所应该是 ( )
A.“坊” B.“市” C.“瓦子” D.“夜市”
19.宋代开封城内出现了“瓦子”、庙会等,同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宋代政府的重视 B.宋代经济的发展
C.人们思想的转变 D.社会政治的稳定
20.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21.(2021·平顶山质检)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书是 ( )
A.《论语》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22.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括号内的内容应是 ( )
A.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突火枪
23.(2021·郑州模拟)宋朝时期文化教育事业高度发展,对书籍的需求量激增,官、私刻书作坊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各地,刻书数量之多、内容之广、规模之大,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宋人祝穆说:“(建宁)富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科技原因是 ( )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印刷技术的进步
C.中外文化交往频繁
D.宋朝政局相对稳定
24.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指南针是我国北宋时期水手最早发明
B.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
C.宋代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D.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25.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特点的特殊之处。对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政权并立,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C.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D.科技发达,社会转型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材料二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材料三 自契丹侵取燕、蓟(今北京市宛平县)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相同;一样)。
——《续资治通鉴长编》
(1)请写出材料一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根据材料二,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3)从材料三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7.(2021·郑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重心在北方,形成了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圈和文化圈。到了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材料三 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是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的突出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材料二 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从材料一中你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中央设立了什么机构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为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中央政府在台湾和西藏设置的行政机构分别是什么
(3)综上所述,你认为元朝的统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29.请依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