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提优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word版韩啊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提优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word版韩啊啊)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3 13:4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重难点提优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等待着,长夜慢慢,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B. 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梦。  
C. 我有年轻舵手的信,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D.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烦多是个谎言。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一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友谊\毅力 沾染\玷污 渺茫\藐视 媳妇\偷袭
B. 憧憬\美景 枢纽\殴打 堤岸\提纲 澄清\驰骋
C. 醒目\省事 谥号\隘口 绊倒\湖畔 琼浆\糨糊
D. 险峻\竣工 阻塞\边塞 驱赶\屈服 船舶\停泊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断章》的作者是现代诗人卞之琳写的。
B.《梅岭三章》是陈毅在梅岭被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组诗。
C.春天的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能否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措施。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加快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国货精品,感受品牌魅力”。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近年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应该如何配置 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D.屈原在诗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C.《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去革“阎罗”命的说法,是因为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6.默写。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____________________ 创业艰难百战多。(《梅岭三章》)
(3)____________________,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
(4)你站在桥上看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
7. 在“歌以咏志——青春有诗,还有远方”班会活动中,三班同学朗诵了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山高路远》。(7分)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山高路远,要有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回答问题。
8. 下列对每一节诗末尾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
B. 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痛苦与希望。
C. 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腾飞的赞美。
D. 第四句是诗人为祖国的美好未来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
9. 第一节诗中,诗人为什么要在句中的“老水车”和“矿灯”两词前分别加上“破旧”和“熏黑”这样的词语
10. 诗人将陈旧的与新生的对比,将痛苦的与欢乐的对比,旨在表达什么
11. 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二)阅读《海燕》,回答下列问题。
12. 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
(1)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13.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话使用反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4.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阅读(29分)
15.住进心底的人
①夏天的晚上,我常常搬着小竹床在姥姥家门口的大树下乘凉,旁边是姥姥的大竹床,姥爷喜欢抽烟,所以坐在我的脚丫那头儿。姥姥在上床之前,总会先点两片蚊香,一片放在我的床头底下,一片放在我的床脚底下,之后就拿着蒲扇帮我扇风驱赶蚊子,渐渐地,我就迷上了那种味道。
②那时候,姥姥和姥爷开了一间杂货店,从杂货店到我们住的房子步行只要两分钟,姥爷却要走十几分钟。那会儿我不懂事,老说他走得慢,还常常学他拄着拐杖走路的样子。他大多数时候总会不在意地笑笑,说我不学好。
③有一个亲戚家的女孩儿,她来做客,准备离开的时候,姥爷想去杂货店给她拿点吃的,结果那小女孩儿当着我的面,在姥爷背后有模有样地拄着个棍子学姥爷走路。我二话没说,跑上去冲那个女孩儿的背捶了一拳,那天她上车的时候还在大哭着。此后,我再也没学过姥爷走路。
④我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了12年,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回到父母身边。
⑤其实一年级的时候,爸妈就想带我回去。他们找姥姥、姥爷商量的那天,姥爷冲着我爸发脾气,说我爸没良心,非要夺走他的宝贝。那天姥爷气得全身发抖,连晚饭都没吃,我也在姥姥的怀里哭得停不下来。之后,爸爸来一次我就躲一次,生怕他把我带走。
⑥我心甘情愿并迫不及待地决定回父母身边读书,是在三年级的暑假。
⑦暑假里,我回到父母身边,和姐姐们玩耍。她们带着我参观房间,告诉我她们平常在哪里写作业、洗澡、玩耍,还告诉我爸爸妈妈经常带她们上街买衣服。她们还告诉我,如果我回来了该睡哪儿、去哪儿上学,那里还有很多新鲜的玩意儿。
⑧暑假快结束了,到了该上四年级的时候。我跟妈妈说想回来上学,这次姥爷没有阻拦。
⑨晚上,姥爷坐在门口,喘着气跟妈妈说:“三三这孩子特别聪明,很要强,写作业你根本不用操心。她不爱吃葱,炒菜、煮汤都别放。她玩热了就喜欢脱衣服,很容易感冒,一感冒就喉咙发炎,发烧很难好,你得注意一下。我现在身体不行了,你妈要忙生意,孩子带回去也好。”我站在门后,泪水模糊了眼睛。我忘了当时是高兴还是难过。
⑩姥爷是在我回父母家的一年后去世的,我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妈妈是在半夜接到电话的,她红着双眼叫醒我,告诉我姥爷走了。第二天爸爸的朋友开车载我们去姥爷家,车开了多久妈妈就哭了多久。下车的时候,妈妈的腿都软了,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我一路小跑着到了姥爷家,看到姥爷躺在门口的棺材里,穿着黑色的寿衣。家里的亲戚把我拉到姥爷身边。姨妈让我去抱抱姥爷,把我的小手放在他的手上。姨妈在姥爷耳边轻声说着:“你最疼爱的孩子回来了,你就安心走吧。”
姥姥有5个女儿,还有一个从远房亲戚那里过继来的儿子。
姥爷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姥姥都是一个人生活。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个要强、能干的老太太、一个人打理杂货店,一个人去城里进货,一个人种菜、做饭,一个人生活。小时候以为所有的大人都是这样,懂事后才知道她有多了不起,承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孤独。
有一年中秋节,我买了一大盒月饼回去看姥姥。晚上吃饭,姥姥边吃月饼边小声说:“你姥爷最喜欢吃月饼了,现在日子好了,他却享不了福了。我叫他别抽烟、别喝酒,他不听啊。”
我转身望向墙上挂着的姥爷的遗像,黑白的,脸上没有笑,一如既往的严肃。我为姥爷的离去感到遗憾、难过和心痛,如果他还在,那该有多好。
去掉国庆节我回去看姥姥,姥姥却跟我说,希望等她离世之后,我能帮她写悼文,还说遗像在很多年前就拍好了,跟姥爷的不一样,是彩色的。她担心家里的小孩儿害怕,不敢来看她。我没当着她的面流眼泪,一个人偷偷跑到门口站了很久。
人们常常以为,人老了,就不会有什么事情能够使他们伤心、难过了;以为他们经历了大风大浪,心里就不会再有什么波澜;以为他们不会再害怕黑夜、孤独;以为他们无欲无求,理应为晚辈着想……所有的以为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其实他们畏惧的事情比我们想的要多很多。他们过一天少一天,连睡觉都担心第二天不能睁开眼,还害怕死了之后被人遗忘。
这个属于姥姥、姥爷和我的房子越来越旧了,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都在这个屋檐下度过,他们宠溺我,也教会我勇敢、独立和坚强。可是时光真的转瞬即逝,那些仿佛昨日才发生的事情,原来早已过去多年。
下雨了,姥姥喊我进屋睡觉,我紧紧地抱着她说,我不要她离开。姥姥说:“傻孩子,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将来我要是离开了,会和姥爷一起在天上保佑你的。”睡觉前,姥姥点了一片蚊香放在床底下。那晚我做了个梦,梦到我跟姥姥和姥爷一起赏月、吃月饼,我们三个没说话,但都笑着。
住在心底的人,我没打算随着时间忘掉。
(1)在对待“我”回到父母身边上学这件事上,姥爷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
(2)阅读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你从这些临别叮嘱中,读到了姥爷怎样的情感?
(3)文章第 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读了这段后你有什么感触?
(4)最后一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解析】A.重复累赘。“大约”和“左右”去掉一个。
B.介词短语使用不当。“通过”和“使”去掉一个。
C.句式杂糅。“因为”和“的原因”去掉一个。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C.《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去革“阎罗”命的说法,是因为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答案】C
【解析】《梅岭三章》中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去革“阎罗”命的说法,不是因为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而是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6.【答案】(1)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2)断头今日意如何(3)取义成仁今日事
(4)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解析】注意正确书写。
7. 在“歌以咏志——青春有诗,还有远方”班会活动中,三班同学朗诵了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山高路远》。(5分)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山高路远,要有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答案】豪迈乐观(或“坚定执着”“顽强”等)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文本观点的能力。解答时,回归文本,依据相关语句分析即可。语段强调了不畏艰险、自信乐观、勇敢顽强的精神。
二、课内精读(41分)
(一)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回答问题。
8. 下列对每一节诗末尾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
B. 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痛苦与希望。
C. 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腾飞的赞美。
D. 第四句是诗人为祖国的美好未来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
9. 第一节诗中,诗人为什么要在句中的“老水车”和“矿灯”两词前分别加上“破旧”和“熏黑”这样的词语 (6分)
10. 诗人将陈旧的与新生的对比,将痛苦的与欢乐的对比,旨在表达什么 (6分)
11. 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6分)
【答案】8. D 9. “老水车”“矿灯”分别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与工业生产方式,加上“破旧”“熏黑”可以表现生产方式非常陈旧与落后。
10. 旨在表达新生的中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正在向明天进发。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11. 诗中“我是你……”(或“我是……”)的句式反复出现,将“我”与“你”(祖国)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和祖国的大形象熔铸在一起。“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这代人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意思对即可)
【解析】
8.D错误,第四句表达了诗人忠贞不渝、献身祖国的心愿。
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句的运用,及恰当形容词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形象,“破旧的”“老”“干瘪”等修饰语又现出了祖国农业的落后贫穷。
10.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结合着诗人的写作意图作答。对比手法起着突出强调作用,故答题时,可根据题干,从突出强调新生、欢乐的角度组织答案。新生的中国,自然充满朝气;欢乐的自然是中国美好的未来。
11.第一人称“我”贯穿全诗,诗中的“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中华民族。从消极的到积极的,从破旧的到新生的,这里孕育了诗人对祖国母亲很真切的感情。这样写表达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用第一人称来表达我对祖国的爱和希望,更真切更动情更具说服力。
(二)阅读《海燕》,回答下列问题。
12. 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8分)
(1)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13.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话使用反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6分)
14.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2. (1)“抱”“摔”“恶狠狠”分别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突出了狂风势力的猖獗。(2)“抓住”“熄灭”以拟人手法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
13. 运用反复,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14. 表达了作者急切要求惩治腐恶的义愤,渴盼经受革命风暴战斗洗礼的愿望,召唤革命者奋起斗争、搏击风暴、挣脱桎梏、赢得解放的豪情,肯定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将取得胜利的信念。
【解析】
12.本题的考点是理解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抱” “摔”“甩”“恶狠狠”几个词语非常形象,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突出了恶势力的猖獗。 “抓住”“熄灭”象征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反动势力势必灭亡。
13.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以豪迈的气势欢迎大革命的到来,充满了革命者的战斗激情,表达了作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4.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重点句子和文章的主旨来回答。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场人民革命即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敏锐的预见性,同时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险阻,无所畏惧的豪情。
三、拓展阅读(29分)
(1)先是坚决不同意,后来又同意了。之所以同意,是因为“我”长大了,自己想回到父母身边上学,姥爷知道,再强留“我”就是对“我”不负责任。
(2)不想“我”离开的难舍难分之情,对“我”的深深关爱之情。
(3)议论。人越老,害怕的事越多,作为晚辈,要理解老人,关爱老人。
(4)不可以。这一段点题,与“住进心底的人”遥相呼应,同时抒发了对姥爷、姥姥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