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重难点提优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省(xǐnɡ) 两颊(xiá) 挑衅(xìn) 恬静(tián)
B.纨绔(wán) 蕴藻(zǎo) 脑畔(pàn) 闭塞(sāi)
C.分量(fèn) 冗杂(rǒnɡ) 撺掇(cuān) 踱步(duó)
D.怅惘(chàng) 静穆(mù) 蓦然(mù) 斡旋(w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分)
A.晦暗 躁热 照例 汪洋恣肆
B.凫水 纠葛 欺侮 耐人寻味
C.骤雨 涌跃 明晰 人情世故
D.束缚 悠扬 缭原 垂珠联珑
3 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在北湖广场上载歌载舞,引得行人驻足观赏。
B.家里的小弟弟非常可爱,童言童语经常让全家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D.元宵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县城主城区道路两侧张灯结彩。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B.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C.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D.央视某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戏》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从孩子的视角表现出极富浪漫色彩的想象力,反映出“我”当时愉悦的心情。
B.《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安塞腰鼓》句式多变,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
D.吴伯箫在《灯笼》中,按照时间顺序,饶有趣味地对灯笼进行了说明,让我们充分了解到在没有电灯的时代,灯笼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6.名句默写。(6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①式微式微, ?(《诗经·邶风·式微》)
②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
③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弱州》)
④坐观垂钓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
7.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12分)
(1)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8分)
①往日牛郎常拭泪 ②山意冲寒欲放梅
③喜见树前闹杏花 ④开门迎春春满院
A.春节 B.清明节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上联:相逢马上纷桃雨
下联:抬头见喜喜事多 下联:________________
C.七夕节 D.冬至节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上联:岸容待腊将舒柳
下联:今宵织女欲过桥 下联: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4分)
二、阅读探究(22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6分)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①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鞍桥:马鞍。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8.下列各句中“为”的意思,与“入为平齐白姓”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C.知不可为而为之 D.积土为山
9. 请用“/”为文中画线语句断句。(3分)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二)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6分)
马
吴伯箫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罢!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祖母跟前。
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套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震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罢,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阁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睛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孟春雨霁,滑达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牌。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晚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送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嗽,或披着晚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而要骑马出去了,他就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色的风帽,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色的那一匹罢,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虽没去做韵事,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
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提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羸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躇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罢。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注]的么?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哈,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副减。)
[注]斩将搴旗:杀死敌方将领,夺取敌方的旗帜。
10.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5分)
1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文中“端阳访友,骑马赏景”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5分)
12.文章的语言给人以节奏明快与典雅之感,你认为文章是如何达到这两种效果的?(4分)
13.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文章表达的主旨与《灯笼》有什么相似之处?(4分)
三、写作(40分)
14.你也许去过很多地方,也许很少外出,但你一定接触过不少感兴趣的东西,如游学、做实验、参加比赛……总之,你曾经体验过,实践过,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获得了一些启示。
请你以《体验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C 点拨:A项“颊”应读jiá;B项“塞”是多音字,此处应读sè;D项“蓦”应读mò。
2.B
3.B
4.A
5.D
6.(1)胡不归 悠悠我心 无为在歧路 徒有羡鱼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7.(1)A.④ B.③ C.① D.②
(2)示例:我们应该认真传承民族文化,过好传统节日,但在继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盲目排斥洋节。
二、(一)8. D【解析】例句“为”的意思是“成为”。A项,被;B项,向,对。C项,做。D项,成为。故选D。
9.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解析】断句歌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二)10①姐姐回家,快活迎接②年初三四,田野赛马
③春节期间(直到上元),骑马访亲④孟春时节,骑马踏青⑤放假回家,骑马过瘾
11通过叙述,交待了时词、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过;通过描写人物衣着、途中景物与人物活动,营造了美好的氛围,表现了“我”愉悦的心情;通过议论,表达对美好境界和美食的赞美;用“最喜带满天星斗”抒发对家乡夜景的喜爱之情。(都对其中两处即可)
12文章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文章运用许多典雅的词、句,引用大量典故,化用古诗词,使语言典雅。
13感情基调:愉快、温馨,热烈、豪远。主旨: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表达了一定的家国情怀。
三、14.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关于“体验”我们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体验正能量的东西,让我们感到愉悦的东西,如:爱、幸福等;另一种是体验让人感到痛苦的东西,如:恨、失败等。例如,“体验成功”可写笨鸟先飞,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悬念,一波三折;“体验失败”可写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打好基础,从而突出基础的重要性。 例文略。
家
乡
的
日
子
是
有
趣
的
⑤
端阳访友,骑马赏景
④
祖孙骑马,郊野漫游
③
②
①
三四岁时,骑马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