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13 20: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

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
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与区域关联
学习
目标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发展方向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域整体性
1
考点
情境材料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浙江省青田县山峦起伏,林木茂密:当地农户引山泉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稻田,春季插秧时将鱼苗放入田间,使田鱼与水稻共同生长,形成稻鱼共生系统。
阅读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哪些要素?
自然要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丘陵为主)、水文(水稻田中的水流、山间河流等)、生物(水稻、鱼)、土壤(水稻土)等;
人文要素:农业(水稻种植与养鱼)、人口(农业劳动力)等;
整体性区域
1.区域要素
(1)分类
①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②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2)表现: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思考:
右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2.区域整体性表现
自然界
区域文化
人类生产生活
直接影响:提供物质和能量
间接影响: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
捕鱼
采矿
风能发电
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控制排放,保护环境。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直接或间接。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浙江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
2.区域整体性表现
区域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为每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高寒
农业生产
高寒牧业
河谷农业
居民特点
人口稀少
藏族为主
交通以
公路为主
自然景观
雪山连绵,大河源头
高原边缘,山高谷深
高原湖区,世界之最
高山草甸
能源资源
太阳能
地热能
水能
科研旅游
自然风光
历史文化
民族风情
青藏地区整体特征
3.认识区域整体性
区域差异与关联性
2
考点
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主要表现:
地理位置差异
自然条件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文化习俗差异
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河流从上游流向下游
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人口迁移
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3.区域关联的影响
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
改变
区域生产、生活方式
影响
区域发展方向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稻鱼共生系统是青田县的“名片”,能给区域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青田县随着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
3.区域关联的影响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3
考点
长江三角洲 VS 松嫩平原
探究:
结合下图及课本P10-11材料,分析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VS 松嫩平原
探究:
结合下图及课本P10-11材料,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VS 松嫩平原
探究:
结合下图及课本P10-11材料,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差异性,完成表格。
长江三角洲 VS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
自然 条件 气候条件
耕地条件
矿产资源
农业 生产 耕作类型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工业 生产 发展方向
30°N ~ 33°N附近
43°N~48°N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地处东北地区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耕地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
贫乏
丰富的石油等资源
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 VS 松嫩平原
探究:
从区域关联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可以为松嫩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哪些帮助?
松嫩平原可以为长江三角洲提供哪些发展资源?
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供煤炭、钢铁、粮食等
小试牛刀-- 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课本P12)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面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槽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小试牛刀-- 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课本P12)
2.下列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课堂小结
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 ~ 3题。
当堂检测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慢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C
B
4.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甲—华北平原 B.乙—内蒙古高原 C.丙—塔里木盆地 D.丁—黄土高原
5.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
A.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乙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丁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当堂检测
B
D
下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4-5题。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