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诊断性测评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诊断性测评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18 19: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期 中 诊 断 性 测 评
八年级语文
题号 卷面分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本卷设卷面分2分。
1、 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汉语写拼音或用根据拼音写汉语(5分)
(1)精蓝棋置,丹楼朱塔,窈窕( )绿树中。
(2)说是夜间吧,只要我们匆匆地回头,分明有一个物什( ),在西半空悬着。
(3)他们的头和胸覆以天然的甲zhòu( ),这是其他昆虫无法刺破的。
(4)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都像一条无jī( )的白龙。
2、解释下列词语。(4分)
(1)醒豁: (2)飘渺:
(3)不啻: (4)明眸善睐: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全国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不少学校,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与经典相伴。
材料一 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二 某九义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墙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出自经典的指路牌(“三乐苑”“积步轩”)等等,都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经典。
材料三 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1) 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分)
(2)你对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建议是
(2分)
4、修改病句。(请根据提示帮助老师批改作文,在原句上改)(3分)
带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期盼,奥运圣火传入中国境内。欢腾的人群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拥抱和迎接圣火。在一片火红色的人海中,一名(神态自若 英姿飒爽 神清气爽)的火炬手高举祥云火炬,开始了圣火在中国的传递。
(1) 一句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改正。
(2) 二句中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3) 请在给出的三个成语中,在正确的成语下标出横线。
5、默写、填空。(6分)
(1)我想那飘渺的空中,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3)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半空雪舞。(张岱《白洋潮》)
(4)飞流直下三千尺, 。(李白《望庐山瀑布》)
(5)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 _,—出现了,到了,来这里了。
(徐志摩《泰山日出》)
(6)那醉人的绿呀, ,满是奇异的绿呀。(朱自清《绿》)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12分)
游高梁桥记
袁中道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拉予与王子往游。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谭锋甫畅,而飚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貂帽,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
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游高粱桥记
袁宏道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6、翻译下列词语。(4分)
(1)趺坐 (2)京师最胜地也
(3)谈锋甫畅 (4)冰微泮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时柳梢新翠,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2)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8、袁宏道与袁中道都是写阳春三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2分)
9、作者为什么在文中自嘲?(2分)
(二)(12分)
日出
刘白羽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在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以游动这一丝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色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觉得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把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东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般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10、第二句所写在高山看日出和大海边上看日出与下文所写飞机看日出,有什么关系?(2分)
11、本段第一句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12、最后一句说:“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般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同时,结尾中出现的晨光,黑夜,黎明,太阳,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13、作者写的日出有什么象征意义?(2分)
1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或拟人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3分)
(三)(10分)
日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 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5、体会下列句子。(4分)
(1)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2) 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6、时间是抽象的,文章如何让它变得看得见摸得着?(3分)
17、作者日历为题,可是后半部分为何重点写回忆?(3分)
(四)(12分)
①小时候,我就是一个调皮、贪玩的儿童。平时,不是找小伙伴打弹子,就是玩“官兵捉强盗”。至于假日里,或邀同学上五台山去踢球,或到朝天宫坐滑梯,凡是开心娱乐的地方,总能见到我的影子。不过,家里人给我立下一条规矩:下雨天不准出去,因为出去归来时浑身上下多是泥乎乎的。不玩干什么呢?老老实实在家看书、做作业。雨天成了我收敛玩心的时光。也许因为如此,我开始养成雨天读书的习惯。人到成年之后,难免心气浮躁,但每逢下雨的日子,自己依然喜欢静静地坐在家里看书,让身心融合到书中的缤纷世界里。
②窗外是风雨世界,尽管雨滴一点一点地拍打门窗,窗内却是个人的自由天地。于是,手握一本好书,再有一杯清茶,就足以令我逍遥了,根本不去管他室外的yín( )雨霏霏。由于是雨天,琐碎的杂事少了,也不考虑各方面的应酬,正好将自己买来的、借来的书报杂志浏览一番。自己特别注重的文章,不妨细细地品读。读到极有兴致处,也会像老学究般摇头晃脑地高声朗诵,这种心灵上的快感则是不读书的人难以体味的。因为是雨天,又住在高楼,不必担心有人突然敲门打扰。其实,在风大雨大的日子里,外面如雾气蒙蒙的江面,别人也看不到,自己霎时成了活脱脱的书呆子。古人云:“养性莫若修身,至乐无如读书。”古往今来,大凡读书人的心灵总是相通的。
③如今,世上可读之书举不胜举。但,有不少书是要边读边思考的。比如,读文字艰深的古文,读哲理性很强的杂文集等,不会如读引人入胜的小说那样轻松自如,更不会像我们熟悉的教科书那样可以一目十行。也许,我们平时来去匆匆,忙忙碌碌,许多没时间思考或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唯有在雨天里出现“柳暗花明”,得到“       ,得来全不费功夫”后欣喜若狂的感觉。这,犹如一条流水cóngcóng ( )( )的小山溪,经七拐八绕到了湍湍的大河,给人天高地阔、豁然开朗之感。
④雨天,虽然有别于阳光灿烂的日子,但却是读书静思的好境界。在雨天,不妨静下心来多吮吸一点知识的乳汁吧,毕竟从书中可以领悟一些人生的真谛。
18、细读短文,试着给短文拟一个标题: 。2分
19、小时候关家里读书,对作者将来的成长有没有影响?2分
20、第②自然段中划线句“这种心灵上的快感则是不读书的人难以体味的”,根据课文意思,这话该如何理解?3分
21.第②自然段最后一句“读书人的心灵总是相通的”,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21.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2分
3、 写作。(48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哲人在交谈,它能让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有人说,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它能为我们照亮人生的前行之路。有人说,看到好书,生活再难也要买,时间再紧也要读,因为好书是每个人的成长食品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许你已经读过一本或很多本好书,想想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它们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也许直到现在你还没有读到过自己理想中的好书,但你一直对好书充满了向往与憧憬,并期待着与它们相遇相知……
请以“好书和我的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yáotiǎo shí 胄 羁
2、(1)清醒豁亮 (2)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3)无异于,如同。(4)看
3、 (1) 各校非常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注重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环境氛围。(3分)(意思相近即可)
(2)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回答只要能扣住题干要求,所提建议有针对性,且语言表达通畅即可计3 分;不够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4、(1)书名号变引号。(2)拥抱与迎接变换位置。(3)英姿飒爽。
5、(1)定然有美丽的街市。(2)皆若空游无所依。(3)炮碎龙湫。
(4)疑是银河落九天。(5)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6)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
二、(一)6、(1)双脚交叠而坐。(2)优美地。(3)才,刚刚(4)稍微融化。
7、(1)柳树刚刚发芽,山中有淡淡的雾气,河水与河堤一样高,两岸音乐不断。
(2)可是家里产业可以维持生计,舍弃了山水花鸟的乐趣,而奔走在浑浊的烟气、尘土的他乡,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8、袁宏道仕途顺畅,心情愉快,游京师胜景很开心,最后带着留恋心情离开。袁中道屡次求官未果,心情苦闷,对生活在京师很悔恨无奈。
9、别人在京师是不得已的,但自己家有产业,本足以享受谁是花鸟之乐,却仍留在风尘漫天的京师求官,作者感到可耻。
(二)10、这里提到的是对下文的衬托,已显出后者是雄伟、瑰丽的日出景象。
11、本段:中心句,全文:承上启下。
12、作者由高空看日出,激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以此盛赞新事物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光明的前景,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结尾中的词语代表着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奋斗历程,以此讴歌新生的、光明的社会祖国,表达无产阶级战士的豪情壮志。
13、赞美我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一样年轻,富有巨大生命力,并且祝愿我们伟大祖国欣欣向荣、如花似锦的明天。
14、略
(三)15、(1)我们永远无法改变时光,他们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我们从小到老无法改变,就看我们怎样走过一个无悔人的生了。
(2)日历本身没有生命,也谈不上有生命感,是因为做这样眼中记录了自己生活的每一天,而每一页日历引起作者的思考。
16、文章通过日历这种普通的事物,通过生命的页码,将时间化为可感的事物,使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17、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意思对即可)
18、雨天读书(2分)
19.作者慢慢的开始养成雨天读书的习惯。就是人到成年之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的事情,难免心气浮躁,但每逢下雨的日子,自己依然喜欢静静地坐在家里看书,让身心融合到书中的缤纷世界里,也就找回了自我。(3分)
20.“这种心灵上的快感则是不读书的人难以体味的”这句话的理解,其实很简单的,就是雨天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充实和满足,不再被社会上那繁杂的事情所束缚,沉浸书本,流连忘返,乐而忘忧。(3分)
21.“读书人的心灵总是相通的”,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大凡读书人都喜欢在书中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平时疑难问题的答案,找到浮躁灵魂的栖身之处。而自己,在书的熏陶和影响下,举手投足之间,也变得沉稳而自信。(3分)
22.作者想劝慰大家,利用雨天的不能远行,留在家里看看书,享受生活的另一种方式,一样的是一种慰藉,因为“毕竟从书中可以领悟一些人生的真谛”(3分)
23.作文(略)(48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