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09: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制其钱谷”措施的是( )
A .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 .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 .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
D .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
2.(2021﹣云南德宏﹣三模)宋朝《神童诗》开头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留传着这样的俗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表明,宋朝( )
A .等级森严
B .重武轻文
C .重农抑商
D .重文轻武
3.“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一座项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B .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C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4.实施“保甲法”,保丁“平时种田,闲时练兵,战时出征”,这是( )
A .商鞅变法
B .王安石变法
C .庆历新政
D .康乾盛世
5.南宋政治家陈亮《上孝宗帝书》中写道:“五代之际,兵财之柄倒持于下,艺祖(赵国胤)帝束之于上,以定祸乱。”赵匡胤将地方财权“束之于上”的表现是( )
A .设置转运使
B .收地方精兵充实禁军
C .实行行省制度
D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6.据《宋史》等文献记载,知府“总理军政”“通判州各一人,与长吏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这反映出( )
A .中央设置通判负责监察地方官
B .州府和通判共同行使行政权
C .通判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
D .通判有权直按向朝廷上奏
7.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废除宰相
B .分化事权
C .设置通判
D .控制禁军
8.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 .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B .搖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C .増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 .脱不良的社会风气
9.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 .削弱宰相的权力
D .加强节度使的权力
10.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下列关于重文轻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②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③知州的权利很大,不受牵制
④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⑤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⑥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③④⑤⑥
11.王安石变法时,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这一措施有利于( )
A .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B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 .为政府开辟新的财源
D .维护地主阶级的权益
12.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但王安石新法最终被废除,主要原因是( )
A .变法的措施不尽完善
B .宋神宗改革决心动摇
C .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D .王安石罢相被贬
13.宋代是中国科举制度成熟并改革较大的历史时期。以下属于宋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的主要措
施是( )
A .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B .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C .创立殿试制度,帝面试考生
D .严格规定文体,考査四书五经
14.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 )
A .落镇割据
B .民贵君轻
C .休养生息
D .重文轻武
15.下图体现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哪项举措禁军“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铜印印文
A .控制军权
B .强化军权
C .集中财权
D .设转运使
二、材料分析题
5.在宋朝,文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等俗语都出自宋朝。
【宋朝建立】
材料一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认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
(1)“这场兵变”指的是哪一次兵变?发生在哪一年?
【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 内则设中书、枢密院、御史台、三司、审官、审刑等在京诸司,外则设转运使、知州、知县等众官以相统御,上下有叙……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文教昌盛】
材料三 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其实这是一个理解的误区,在建立初期,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是相当强的,甚至可以与契丹骑兵进行正面较量。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弱。到了宋朝中期,甚至只有西北军团还拥有一些战斗力,其余的部队都是花架子。
(3)导致宋朝中期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的主要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5.DDABA
6-10.BBBDC
11-15.BCBDA
16.(1)陈桥驿兵变。960年。
(2)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
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也造了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
财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