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山东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山东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10:1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鱼台·七年级期末)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2.(2021·山东曹县·七年级期末)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边内容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笔记片段,该片段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外来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
3.(2021·山东天桥·七年级期末)郑成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从事反清复明的斗争
C.传播先进技术,发展台湾经济
D.设置台湾府县,加强管理
4.(2021·山东单县·七年级期末)下面所列史实共同反映了清政府重视
A.民族自治 B.对外贸易 C.边疆治理 D.文化交流
5.(2021·山东罗庄·七年级期末)“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这四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郑成功、戚继光、鉴真、玄奘 B.郑成功、戚继光、玄奘、鉴真
C.鉴真、郑成功、玄奘、戚继光 D.戚继光、鉴真、玄奘、司马光
6.(2021·山东蓬莱·七年级期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清政府于1684年设置了( )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台湾府 D.台湾省
7.(2021·山东·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期末)毛主席说:“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这说明“他”的功绩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抗击外来侵略 C.加强中央集权 D.推行文化专制
8.(2021·山东城阳·七年级期末)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以下史实中,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
①元朝设置宣政院 ②清朝设置台湾府
③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唐朝设置北庭都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2021·山东费县·七年级期末)“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含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这四句话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郑成功、戚继光、鉴真、玄奘 B.郑成功、戚继光、玄奘、鉴真
C.鉴真、郑成功、玄奘、戚继光 D.戚继光、鉴真、玄奘、司马迁
10.(2021·山东定陶·七年级期末)清军进占台湾之后,有鉴于台湾所用南明永历年号(明朝残余势力在南方建立的小政权)的钱文甚多,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背面刻有用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如下图)。这表明清朝
A.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B.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C.推翻了明朝政权的统治 D.货币受南明饯文影响大
11.(2021·山东城阳·七年级期末)“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盘踞台湾的殖民者是
A.葡萄牙侵略者 B.荷兰殖民者 C.东南沿海倭寇 D.台湾郑氏政权
12.(2021·山东茌平·七年级期末)台湾统一后,施琅上疏说:“台湾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岛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弃留之际,利害攸关。臣思留之诚永固边疆。”对此清政府采取的举措是
A.派郑成功收复台湾 B.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C.在台湾海峡增设兵力 D.重新在台湾设置官职
13.(2021·山东昌邑·七年级期末)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清朝在台湾设置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些措施
A.强化了中央对台湾的管理 B.台湾自清朝属于中国
C.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历史悠久 D.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14.(2021·山东梁山·七年级期末)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A.西藏 B.东北
C.新疆 D.台湾
15.(2021·山东·武城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七年级期末)小明同学在参观南京博物院特展“走进养心殿”后,对“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产生了浓厚兴趣。下列属于“十全老人”功绩的有(  )
①设置驻藏大臣 ②设置伊犁将军③设置台湾府④反击沙俄侵略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②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16.(2021·山东鱼台·七年级期末)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为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其内容能共同说明的是
A.清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B.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被打败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7.(2021·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某班正在开一个讨论会,内容涉及“中央册封达赖、班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驻藏大臣与伊犁将军”,你认为讨论会的主题是
A.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 B.明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C.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 D.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采取的措施
18.(2021·山东泗水·七年级期末)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自称为“十全老人”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 )
A.收复台湾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设置驻藏大臣 D.组织雅克萨之战
19.(2021·山东临邑·七年级期末)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乾隆时期设置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广大地区的是
A.西域都护 B.北庭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20.(2021·山东茌平·七年级期末)清朝修建永安寺(位于今北海公园白塔旁),寺内供奉达赖和班禅的塑像,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与某疆地区的联系。这一地区是
A.西藏
B.台湾
C.新疆
D.东北
21.(2021·山东梁山·七年级期末)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如下图所示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
A.
B.
C.
D.
22.(2021·山东鱼台·七年级期末)1727年清政府设置两个驻藏大臣,主管西藏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督察司法、户口、差役,巡视边境,办理对外交涉等,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该举措
A.加强了对西藏的行政管辖
B.使西藏开始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有利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汉藏兄弟姐妹从此“和同为一家”
23.(2021·山东临邑·七年级期末)如图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清朝雍正帝时期,与驻藏大臣一起管辖西藏地区的是
A.达赖和班禅 B.西域都护 C.澎湖巡检司 D.伊犁将军
24.(2021·山东·武城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七年级期末)乾隆帝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竖立在须弥福寿之庙的碑亭内,高约12.5米。乾隆帝在碑记中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褒扬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倾心向化”。该材料反映了哪一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 )
A.满族 B.藏族 C.回族 D.蒙古族
25.(2021·山东无棣·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清朝巩固疆域措施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26.(2021·山东城阳·七年级期末)清朝形成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共治的局面。其体现出清朝对西藏管辖的特点是
A.放任自由 B.因俗而治 C.军事管辖 D.册封首领
27.(2021·山东崂山·七年级期末)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下图中的文物见证了
A.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B.明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C.清朝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D.清朝巩固了西北边疆
28.(2021·山东梁山·七年级期末)“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C.明朝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D.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29.(2021·山东城阳·七年级期末)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制度机构或官职有涉及负责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有
①宋代的知州 ②清朝的“伊犁将军” ③元朝的“宣政院” ④明朝的“吏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识图题
30.(2021·山东泗水·七年级期末)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物,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
领风骚数百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历史上将图一人物开创的盛世称之为什么?
(2)图二人物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实行了怎样的治国政策?
(3)图三人物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4)1684年,图四人物在位期间设立了哪一机构管理台湾?
(5)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以上四位人物。
31.(2021·山东滨城·七年级期末)历史地图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图一、图二、图三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的疆域图。阅读地图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图一 图二
图三
(1)仿照图一示例,判断图二、图三所示王朝的名称并写出判断理由。
示例:图一所示为唐王朝。判断理由:图片中都城是长安;有吐蕃等。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述三幅图片所示王朝与今西藏地区的交往或加强对其管理的史实。通过这些史实,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三、综合题
32.(2021·山东沂水·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倭斗争的胜利,解除了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期侵扰,使社会安定下来,社会生产得以正常进行,也为明朝开放海禁创造了条件。同时,戚家军平定倭患之后,迎来了东南沿海的对外开放局面,给东亚、东南亚带来了安定的海上秩序。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领导戚家军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谁?抗倭斗争的胜利对世界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二 献祝文、献香花、献鲜果……在南安郑成功祖庙内,两岸信众、各界人士循古老而传统的仪式共祭郑成功,祈盼两岸和平共进……如今,以爱国御侮、开拓进取、坚贞不渝为内涵的“成功精神”,已经成为闽南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2)两岸民众为什么共同敬仰郑成功?郑成功“御侮”胜利后,哪一王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3)依据材料二概括“成功精神”的基本内涵。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33.(2021·山东泗水·七年级期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君主专制加强】
材料一 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办事效率高。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抗击外来侵略】
材料二 在戚继光以前,在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等到他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之后,当局者才觉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武艺。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士兵娴熟技艺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武器和短武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距,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治理边疆地区】
材料四 郑氏投降后,在处理台湾的善后事宜时,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弃其地”的荒谬主张。施琅则坚决反对,他认为:“台湾土地千余里,人民数十万”“土地肥沃,出产五谷,沃野千里”。同时,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康煕帝采纳了施琅的正确建议。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行政机构,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台湾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五
(1)朱元璋为了实现“皇帝集权、官员分权”,在中央采取了怎样的政治措施?清朝军机处设立于哪个皇帝执政时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戚继光在训练新军时的首要原则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贵国”指哪个国家?材料二、三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施琅坚持治理台湾的原因?(列出任意两条)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什么官职进行治理?
34.(2021·山东·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期末)明清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材料二: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1653年 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荨号
1683年 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 ① ,隶属福建省。
1685~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13年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57年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1727年 清朝设置 ② ,管理西藏地方事务
1759年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 设 ③ ,总领新疆军政事务
(1)材料一中台湾在明朝时被“贵国所据”,“贵国”指哪一国?后来是谁结束了“贵国所据”的历史?
(2)在材料二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方法。
35.(2021·山东安丘·七年级期末)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君主专制加强】
材料一 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明朝)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皇帝集权”的措施主要有哪些?请你写出一条。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抗击外来侵略】
材料二 在戚继光以前,在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等到他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以后,当局者才觉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决定于个人武艺。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士兵娴熟技术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兵器和短兵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曰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次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一统志台湾府》
(2)据材料二,分析戚继光在训练新军时的首要原则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出清政府称郑成功为“海寇”的原因是什么?材料涉及到的两位历史人物(戚继光、郑成功)有哪些共同之处?
【治理边疆地区】
材料三 郑氏投降后,在处理台湾的善后事宜时,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弃其地”的荒谬主张,施琅则坚决反对。他认为,“台湾土地千余里,人民数十万”,“土地肥饶,出产五谷,沃野千里”。同时,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康熙帝采纳了施琅的正确意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行政机构……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台湾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3)据材料三,概括施琅坚持治理台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收复台湾后清朝进行建制的意义。
材料四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图二分别显示了清政府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哪一官职进行治理?从材料一到材料四这些措施的采取,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36.(2021·山东成武·七年级期末)学习中国古代史要掌握朝代更替及主要人物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更替顺序
(1)请写出材料一中年代尺①②处的朝代名称及元朝的建立者。
材料二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③“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2)据材料二,写出和每一个序号表述相关的统治者。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两位人物的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
37.(2021·山东曹县·七年级期末)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蕃关系示意图》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材料二: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2)元朝是由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今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在西南、东南地区设置的相应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3)依据材料三,请分析噶尔丹、大、小和卓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4)请你依据上述材料总结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
38.(2021·山东费县·七年级期末)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
(1)材料中的公主入藏时统一青藏高原的是哪个王朝?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对这一地区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材料二 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2)请结合所学,列举1例史实,佐证元朝统治者“因地制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材料三 伊犁乃准噶尔建庭之地,因之定为将军驻防之所。建惠远、惠宁二城,设将军一人,参赞大臣一人,领队大臣五人,分统满洲、蒙古、绿营、素伦、喜伯、厄鲁特、回民诸营,以为边防扼要之区。
——爱新觉罗·昭梿《啸亭杂录·卷九》
(3)依据材料回答清朝在新疆地区是如何加强管理的?
材料四 雍正皇帝曾经明确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4)根据材料指出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你认为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39.(2021·山东临沭·七年级期末)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材料二 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
(2)材料二中“三次和议”后,各政权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在与金的“战争状态”中,哪位汉族将领后来被人们尊崇和怀念?
材料三 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的“大一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
(4)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40.(2021·山东天桥·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文物见证历史,请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所能见证的史实。
材料二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时 间 事 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領“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这反映了这一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中国的56个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共同生活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大部分时间是统一在一个国家之内,虽然文化各有特色,但没有哪个民族是封闭的,在经济文化上一直互相交流依靠,历来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关系日益紧密,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杨圣敏(中央民族大学)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几千年来,各民族“大部分时间是统一在一个国家之内”的影响。
41.(2021·山东无棣·七年级期末)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制度建立】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制度创新】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制度突破】
材料三: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有哪些?并分析取得这些突破性进展的原因。
【制度完善】
材料四: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大龙《中国的边治理:挑战与创新》
(4)依据材料四并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说明“中国逐新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5)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42.(2021·山东微山·七年级期末)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加强国家管理都采取了诸多有效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创新制】
材料一 隋朝,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备受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材料二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迁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抵御外侮】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连横《台湾通史》
材料四 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城堡。为保卫边疆,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并获胜利。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赢得民心】
材料五 (唐太宗)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他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这样地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们高兴,也使他大得民心。
——【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治理边疆】
材料六
(1)材料一中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是什么?为加强对材料二所描述的辽阔疆域的管理,元朝在行政区划与管理方面做出了怎样的重大革新?
(2)材料三中台湾“久为贵国所据”指被哪国侵占?后来被谁收复?材料四中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当时的清朝皇帝是谁?
(3)依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使他大得民心”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六图片反映了清朝在管理西藏和新疆地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3.(2021·山东临邑·七年级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时间轴
(1)材料一是历代政府对台湾地区管辖,请分别写出A、B机构的名称。
材料二 疆域空间图
图一 唐朝疆域图 图二 元朝疆域图
图三 清朝疆域图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三个朝代与A区域交往或进行管辖的史实各一例?
材料三 两宋时期的榷场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榷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并说一说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
材料四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5)依据上述材料,说出中华各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4.(2021·山东夏津·七年级期末)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封建社会就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勤劳的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作生息,共同谱写了一篇篇不朽的光辉篇章。
【第一篇: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 发展。
材料一 (唐太宗)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深恶官吏贪浊,由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由是官吏多自清谨。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材料二 开元初,上留心理倒(理政之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财宝山积,不可胜计。四方丰稔,百姓乐业。
——(宋)王谠《唐语林 夙慧》
(2)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开元时期鼎盛局面的表现?
【第二篇: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 现了新变化。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两宋时期,民族关系有战有和,请举出“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
【第三篇: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材料五
材料六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5)指出材料五图一和图二两位历史人物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6)对内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7)“学史使人明智”。请结合第三篇材料和问题,结合台湾统一等问题,谈谈你对“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理解。
45.(2021·山东陵城·七年级期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具有什么特点?举一例说明。说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2)元朝时负责管辖台湾和西藏地区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3)由图片及诗句写出图中人物的名字及抗击侵略的主要史实?
材料四 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有关。
——《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
(4)“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对此,在西北边疆,康熙和乾隆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5)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你的感受?
46.(2021·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加强集权】
材料一 如下图示
(1)结合材料一,写出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清代史学家赵翼《檐曝杂记》
(2)材料二中军机大臣应属于清朝哪位皇帝设置的哪一机构?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机构的职责。
【边疆管理】
材料三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末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①,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②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三中大事年表①②的内容。
(4)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7.(2021·山东曲阜·七年级期末)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中国古代年代尺(局部)
(1)结合材料一回答,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 政权②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史料实证】
材料二: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2)宋太祖分别采取了哪些“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措施,从而强化中央集权?
【历史解释】
材料三:“清朝重新统一西藏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总结前朝治藏经验和本朝治藏实践的基础上,逐步通过册封、定制、设官、驻军、用兵等举措巩固了对西藏的统治,在一段时期内达到了维护清朝在西藏统治的目的,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朝前期管辖西藏地区采取的任两项具体措施?
【家国情怀】
材料四:晋商是活跃于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雄踞徽商、浙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晋商主导的“万里茶路”长 5150 公里。在运输过程中翻山越岭,闯沙漠,过草原,加之常常遇到盗匪抢掠,路途之遥远与艰苦难以想象。晋商对待顾客秉持“见利思义,诚信不失”原则,所销售商品货真价实,“秤平、斗满、尺满足”。晋商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热心于社会公益,忧国忧民,如灾年设锅施粥以赈灾民,大捐军饷以助朝廷平定战乱。
——摘编自蒋荣华《从晋商历史角度解读企业家精神》
(4)从材料四中对晋商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身上哪些宝贵的精神?
48.(2021·山东寒亭·七年级期末)“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尊奉他 为各族的“天可汗"。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太宗为维护民族融合“朕独爱之如一”的措施。
材料二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 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 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2)据材料二,指出宋太祖吸取“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采取了什 么措施?
材料三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 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治理边疆地区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东南和西藏
设置的管理机构名称。
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53 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13 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 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93 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4)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西藏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1
1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东南沿海的统治,以及对台湾的统治,设置台湾府,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C
【详解】
考查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题思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确定金瓶掣签制度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体现了清朝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因此,4个事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于秦朝,A错误;君主专制主要强调皇权日益集中,与材料不符,B错误;D选项概括不全面,D错误。综上故选C。
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朝时期,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4.C
【详解】
清朝设立台湾府是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管理,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康熙时,平定噶尔丹叛乱以及设置伊犁将军是对新疆地区的管理。设置驻藏大臣是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材料的所列史实共同反映了清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C符合题意;民族自决不符合材料边疆管理的特点,排除A;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显然不符合材料的边疆管理特点。排除B和D;故选C。
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可知,赞誉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知,赞誉的是戚继光;“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可知,诗句反映的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可知,赞誉的是玄奘西行天竺取佛经。因此这四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郑成功、戚继光、鉴真、玄奘。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康熙年间清政府将台湾纳入版图后,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故C符合题意;宣政院是元朝时设立的管辖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排除A;澎湖巡检司设置于元朝,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排除B;台湾省设立时间是1885年,排除D。故选C。
7.A
【详解】
根据材料“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及所学可知,他是康熙皇帝。材料反映了康熙皇帝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关系,没有涉及外来侵略,排除B项;加强中央集权是目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推行文化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8.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清朝在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表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②③正确;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①错误;唐朝设置北庭都护管辖新疆天山以北地区,④错误。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9.A
【详解】
根据材料“逐荷夷”可知,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根据材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得出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根据材料“唐风洋溢奈良城”可得出是鉴真东渡日本。根据材料“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可得出是玄奘西行,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B、C、D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故选A项。
10.A
【详解】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其背面刻有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这表明清朝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改革,不能说明清朝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排除B项;明朝政权的统治在清军进占台湾之前已被推翻,排除C项;题意讲述的是清朝对台湾的货币改革,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1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明清之际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并在台湾建立郑氏政权,继续反清复明斗争,B正确;据此分析ACD排除。故选B。
12.B
【详解】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1662年初郑成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据题干关键信息“台湾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岛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一弃留之际,利害攸关。臣思留之诚永固边疆”并结合所学,对此清政府采取的举措是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B符合题意;明朝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A排除;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
13.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1683年,清军从郑氏家族手中收回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些措施强化了中央对台湾的管理,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故A项在正确;元朝中央政府就设置机构管辖台湾,所以“台湾自清朝属于中国”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等人渡海到达台湾,这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说法过于绝对,台湾历史上屡遭劫难,故D项错误。
14.C
【详解】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域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答案选C。
15.A
【详解】
①项雍正帝在位时设置驻藏大臣;②项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乾隆皇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故②项符合题意;③项康熙帝在位时设置台湾府;④项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战役,反击沙俄侵略;⑤18世纪中期,清朝乾隆皇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重新统一新疆,故⑤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16.D
【详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图示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些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符合题意;西北边疆得到巩固只是图片中一个方面信息,A不符合题意;对西藏的管辖也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B不符合题意;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被打败只能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D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央册封达赖、班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驻藏大臣与伊犁将军”可知都是清朝时期的边疆政策,有利于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D正确;A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清朝对边疆挂你措施,B错误。
18.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故B项正确;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排除A项;设置驻藏大臣是雍正所为,排除C项;组织雅克萨之战是康熙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
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C符合题意;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A排除;唐朝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B排除;雍正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直接掌管蒙古各部,D排除。故选择C。
20.A
【详解】
依据题干“达赖和班禅”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达赖和班禅是清朝时期册封的西藏的佛教统治者的封号,A项符合题意;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台湾府,B项不符合题意;管理新疆的是伊犁将军,C项不符合题意;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由此可知,BC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并由驻藏大臣监督。这种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选项A符合题意;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使西藏开始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唐朝时期,汉藏兄弟姐妹从此“和同为一家”。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7年,雍正帝设置了驻藏大臣,与 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故A正确;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设置的管理新疆的机构,故排除B项;澎湖巡检司是元朝时期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故排除C项;伊犁将军是管辖新疆的机构,故排除D项。故选A。
2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须弥福寿庙是乾隆帝为班禅六世修建的。顺治皇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历代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反映了藏族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故B符合题意;满族、回族、 蒙古族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须弥福寿庙”是解题的关键,须弥福寿庙是乾隆帝为班禅六世修建的,反映了藏族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
25.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清朝巩固疆域措施示意图”及图片信息②位于西北方向,可知清朝通过设置伊犁将军管辖西北新疆地区,所以D符合题意;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管辖,位于东南方向,不满足题意,排除A;《尼布楚条约》,是中国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应位于东北方向,所以排除B;1728年清政府派驻西藏并参与西藏和清朝交流的驻扎大臣,位于西南方向,所以排除C。
26.B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清朝形成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共治的局面”可知清朝在西藏的管辖上利用了当地的宗教,由此可知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故选B;A说法错误,排除;CD说法具有片面性,排除。
27.C
【详解】
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中的文物见证了清朝对西藏的有效管辖,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2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是不正确的,因为驻藏大臣是清朝雍正年间设立的。所以答案选C。
2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不涉及少民族的管理,①错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加强了对新疆少数民族的管理,②正确;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和佛教事务,有利于关系少数民族事务,③正确;明朝的“吏部”是指六部之一,关系吏治,与少数民族的管理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
30.(1)贞观之治
(2)重文轻武
(3)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4)台湾府
(5)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分析】
(1)
根据材料“图一唐太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2)
根据材料“图二宋太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采取了重文轻武政策。
(3)
根据材料“图三元世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开平为上都,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将政治中心南移。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升中都为大都。1276年灭宋,统一全国。
(4)
根据材料“图四清圣祖康熙帝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康熙帝最终采纳了施琅的主张,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 诸罗 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5)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四位人物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点睛】
31.(1)图二所示为清朝;判断理由:图片中都城是京师;还有伊犁将军等。图三是元朝;理由是都城是大都,地方实行行省制等。
(2)图一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等也可),加强汉藏密切交往;图二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管理(或通过册封达赖、班禅加强管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地方行政机构和法规等)。图三元朝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理;认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析】
【详解】
(1)根据图二结合所学可知是清朝;判断理由:图中都城是京师;还有伊犁将军等,因此可以判断出是清朝的疆域图。图三是元朝;理由是都城是大都,并且有辽阳行省等,即地方实行行省制,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元朝。
(2)根据图一所示是唐朝的疆域图,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与西藏的联系,是通过和亲完成,如文成公主入藏,加强汉藏密切交往;根据图二可知清朝通过册封达赖、班禅加强管理西藏;或通过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进行回答;根据图三的元朝疆域图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理;认识:从唐朝到元朝、清朝与西藏的联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2.(1)国家:日本;英雄:戚继光;意义:给东亚、东南亚带来了安定的海上秩序。
(2)原因:郑成功收复了台湾,维护国家主权,同时祈盼两岸和平共进;王朝:清朝。
(3)基本内涵:爱国御侮、开拓进取、坚贞不渝;认识: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等。
【详解】
(1)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民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意义:根据材料中的“戚家军平定倭患之后,迎来了东南沿海的对外开放局面,给东亚、东南亚带来了安定的海上秩序”可知其对世界的积极意义。
(2)原因:根据材料中的“在南安郑成功祖庙内,两岸信众、各界人士循古老而传统的仪式共祭郑成功,祈盼两岸和平共进”,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同时也希望共祭郑成功,祈盼两岸和平共进;王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东南海防。
(3)基本内涵:根据材料中的“如今,以爱国御侮、开拓进取、坚贞不渝为内涵的成功精神”可知其基本内涵;认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从领土主权以及两位英雄人物等角度来谈认识,如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等。
33.(1)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清朝:雍正;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或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协同配合;
(3)郑成功;荷兰;他们都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4)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等。
(5)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或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
根据材料二“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士兵娴熟技艺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武器和短武器”可知,戚继光在训练新军时的首要原则是协同配合。
(3)
根据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距,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历史人物是郑成功。“贵国”是荷兰。材料二是戚继光抗击日本侵略,材料三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故他们都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4)
根据材料四“台湾土地千余里,人民数十万”“土地肥沃,出产五谷,沃野千里”“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可知,施琅坚持治理台湾的原因是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等。
(5)
根据材料五“金奔巴瓶”“新疆‘将军府’”等信息可知,清朝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点睛】
34.(1)荷兰。郑成功。
(2)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分析】
(1)
结合所学,明朝时期,荷兰窃据台湾。清朝初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故分别填:荷兰、郑成功。
(2)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密切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代表中央管理西藏地方事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故分别填: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点睛】
35.(1)措施: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或废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或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或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监视官民。)。影响:提高了办事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原则:协同配合。原因:郑成功是明朝的遗将,没有归顺清政府。共同之处:都是民族英雄。
(3)原因: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等。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
(4)官职: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或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或有利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详解】
(1)措施:根据材料“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监视官民等措施中任举一例即可。影响:根据材料“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了办事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原则:根据材料“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士兵娴熟技术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兵器和短兵器。”可知,协同配合。原因:根据材料“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可知,郑成功是明朝遗将,没有归顺清政府。共同之处:结合戚继光抗倭、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可知,二者都是民族英雄。
(3)原因:根据材料“台湾土地千余里,人民数十万”“土地肥饶,出产五谷,沃野千里”可知,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根据材料“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可知,战略地位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台湾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概括。
(4)官职:根据图一“金奔巴瓶”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是金瓶掣签制度,过程中由清政府的驻藏大臣负责监督和抽签,因此图一反映了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根据图二“新疆‘将军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了清政府在新疆设置了伊犁将军。意义:结合明朝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以及清朝边疆管理的相关知识,从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36.(1)①:唐;②:明;元朝建立者:忽必烈
(2)①唐太宗(或李世民)②唐玄宗(或李隆基)③宋太祖(或赵匡胤)
(3)贡献: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详解】
(1)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故①处是唐朝;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故②是明朝。1260 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 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大都。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出现“贞观之治”局面;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故②是唐玄宗;“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
(3)材料三中图一是戚继光,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1661 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1662 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被占据了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二者的事迹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
37.(1)和亲、会盟
(2)蒙古族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3)原因: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伊犁将军。
(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坚决反对叛乱分裂行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的唐蕃关系示意图的信息,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和会盟两种形式。结合课本所学,吐蕃是现在我国藏族的祖先,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9世纪,吐蕃与唐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故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或联姻)和会盟。
(2)依据课本所学,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后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元朝是由我国蒙古族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西南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还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琉球今台湾管辖。
(3)依据材料三“……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可得噶尔丹、大、小和卓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激起人民的不满;结合课本所学,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依据材料一唐朝实行开明少数民族政策,与吐蕃和亲和会盟;由材料二元朝设置机构管辖边疆地区;材料三清朝平定葛尔丹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机构管辖新疆地区。由此得出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坚决反对叛乱分裂行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
38.(1)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在西域(西北),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军政要务;对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答出任1点即可)
(3)设置伊犁将军。
(4)“从俗从宜”“各安其俗”。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以调动其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答出任1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发展了吐蕃王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着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如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在西域(西北),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军政要务;在东南地区,对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3)依据材料三“伊犁乃准噶尔建庭之地,因之定为将军驻防之所。……”结合课本所学,雍正帝三次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叛乱,稳定西部新疆地区;乾隆时期,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两年战斗,平等大小和卓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依据材料四“雍正皇帝曾经明确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俗’,……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由此可知,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从俗从宜”“各安其俗”的原则;结合课本所学,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以调动其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9.(1)开明的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
(2)北宋与辽、夏并立;南宋与金对峙。岳飞。
(3)蒙古族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全国。清朝则设立台湾府;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平定噶尔丹叛乱;进行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疆域辽阔。(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4)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相处,友好往来,共同繁荣。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可知,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是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还送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藏两族关系,反映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三次议和各政权形成了北宋与辽、夏并立,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在与金的“战争状态”中,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但是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岳飞后来被人们尊崇和怀念。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有:蒙古族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全国。而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如设立台湾府;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平定噶尔丹叛乱;进行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疆域辽阔。
(4)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今天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应该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等。
40.(1)图一: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图二:元朝设宣政院,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或图一:文成公主入藏 图二:设宣政院)
(2)方式:册封、战争、设机构。答出任意两点。
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影响:经济文化互相交流、民族融合加强,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详解】
(1)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材料一中《步辇图》描述的是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实。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宣政院,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2)依据材料二“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体现出册封特点;依据“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势力”得出战争的特点;依据材料“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得出设置机构管理的特点;依据材料的信息可知,此时期特征是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依据材料三“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可得出影响是经济文化互相交流、民族融合加强,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41.(1)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持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原因。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答出两点)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增强。(答出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政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任意答出两点)
清朝:册封班禅和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军管辖今新疆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任意答出两点)
(5)制度的创新、人才的选拔、边疆的治理、民族关系的处理、思想的统一。(任意答出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依据材料一可以概括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持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的“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依据材料三的“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有:科举制、三省六部制。隋朝首创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有: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增强。
(4)依据材料四的“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统一后,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实行行省制度。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政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清朝时期,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今新疆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元朝和清朝的措施说明“中国逐新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5)综合题干问题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历代政府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角度有:制度的创新、人才的选拔、边疆的治理、民族关系的处理、思想的统一等。
42.(1)科举制实行行省制度
(2)荷兰 郑成功 《尼布楚条约》 康熙帝
(3)减轻农民负担、宣扬节俭、关心民众福利
(4)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答设置驻藏大臣也可);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详解】
(1)依据材料一“隋朝,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设置科举制;元朝时期为加强辽阔疆域的管理,在行政区划与管理方面实行行省制度。
(2)依据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被荷兰占领;后来被郑成功收复;《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当时的清朝皇帝是康熙帝。
(3)依据材料五“(唐太宗)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们高兴,也使他大得民心”的信息可知,“使他大得民心”的原因是减轻农民负担、宣扬节俭、关心民众福利。
(4)依据材料六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六图片反映了清朝在管理西藏和新疆地区分别采取的措施是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43.(1)机构:澎湖巡检司;台湾府。
(2)唐朝史实: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元朝史实:宣政院;清朝史实:驻藏大臣。
(3)格局:多民族政权并立;标志:元朝统一。
(4)榷场: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领域:经济,文化;变化: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主体多元。
(5)方式:设机构、和亲、册封;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代政府都对台湾地区进行管辖,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清朝时期,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2)由图可知,A区域为西藏,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与西藏友好交往;元朝时期,西藏归宣政院管辖;清朝时期,设立驻藏大臣,加强了政府对西藏的管理。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政治格局是多民族政权并立;多民族政权并立格局结束的标志是元朝统一。
(4)根据材料三中的“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可得出“榷场是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根据材料三中的“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可得出“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是经济,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是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主体多元。
(5)根据上述材料中的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与西藏友好交往;元朝时期,西藏归宣政院管辖;清朝时期,设立驻藏大臣,加强了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可得出中华各民族交融的方式有设机构、和亲、册封;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共同影响是促进民族交融,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4.(1)从谏如流,任用贤能,完善三省六部制,严惩贪官。(答出三点)
(2)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3)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江南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北宋与辽澶渊之战,签订澶渊之盟;北宋与夏的战与和;南宋与金,岳飞郾城大捷等,宋金议和。(“战与和”各举一例即可)
(5)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勇气,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6)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7)“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言之有理,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可归纳出从谏如流,任用贤能,根据“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完善三省六部制,根据“深恶官吏贪浊,由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由是官吏多自清谨。”可归纳出严惩贪官。
(2)根据“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可归纳出政局稳定,根据“……财宝山积,不可胜计。四方丰稔,百姓乐业。”可归纳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3)根据“经济重心南移”“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江南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积极吸取中原文化。南宋时期,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1140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取得了郾城大捷,打败金军的主力。岳飞班师回朝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这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根据“戚继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不是在登州,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根据“郑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所以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戚继光和郑成功的英雄事迹,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应勤奋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27年,清朝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这些机构的创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7)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5.(1)民族平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对东突厥各部首领,唐政府给予优厚待遇。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2)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4)康熙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5)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具有民族平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对东突厥各部首领,唐政府给予优厚待遇。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因此元朝时负责管辖台湾和西藏地区的机构分别是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3)根据材料三,由图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知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由图片“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可知,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清朝),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因此图中人物是明朝戚继光抗倭;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北边疆,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统一的行为等。
46.(1)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或回答设立厂卫机构)。
(2)皇帝:雍正帝;
机构:军机处;
职责: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没有任何实权,只是跪受笔录。
(3)内容:①驻藏大臣,②伊犁将军
(4)主要方式: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制定法律等;
共同作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分析】
(1)
措施:由材料一所示可知,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互不统属的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此外还设立特务机构,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
(2)
由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在位期间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了军机处;
职责:由材料“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可知,军机处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没有任何实权,只跪受笔录。
(3)
由所学知识可知,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8世纪中期,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基础上,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4)
主要方式:由材料“17世纪末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得出,武力平叛;由材料“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得出,册封宗教领袖;由材料“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得出,设置管理机构;由材料“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得出,制定法律等;
共同作用:由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7.(1)赵匡胤;党项族。
(2)政治: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度,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经济: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3)册封: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定制:①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设官:设立驻藏大臣或设立噶厦。
(4)学习晋商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忧国忧民等精神。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960年-1127年,可知是北宋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赵匡胤;依据图片信息1038年,可知是是党项族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 ②是由党项族建立的。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分别采取的“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措施是政治: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度,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经济: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3)依据材料三“逐步通过册封、定制、设官、驻军、用兵等举措巩固了对西藏的统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写出清朝前期管辖西藏地区采取的任两项具体措施是册封: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定制:①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4)依据材料四“在运输过程中翻山越岭,闯沙漠,过草原,加之常常遇到盗匪抢掠,路途之遥远与艰苦难以想象。晋商对待顾客秉持‘见利思义,诚信不失’原则,所销售商品货真价实,‘秤平、斗满、尺满足’。晋商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热心于社会公益,忧国忧民,如灾年设锅施粥以赈灾民,大捐军饷以助朝廷平定战乱”的信息可知,我们要学习晋商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忧国忧民等精神。
48.(1)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松赞干布(若答出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也可得分)
(2)选用文官担任地方官,管理地方政事;文官担任统兵的将帅,监督和管束武将。
(3)方式:因地制宜;东南:设澎湖巡检司;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4)册封宗教领袖(确立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列举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松赞干布的史实。
(2)根据“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得出选用文官担任地方官,管理地方政事;根据“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得出文官担任统兵的将帅,监督和管束武将。
(3)方式:根据“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得出因地制宜;机构: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东南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等地;在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4)根据“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得出册封宗教领袖,根据“设置驻藏大臣”得出设置驻藏大臣,根据“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得出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