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教材培训纲要
第七单元: 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
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 柏义伟
一、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长度单位认识与学习的需要一般来讲产生于生活中的测量活动,基于这样的想法,教材以儿童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动画片的形式呈现了一组做衣服的测量活动,动态地呈现了在测量活动中问题的产生过程,较好地实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依次是:
阿福做上衣——阿福做长袍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书包里就装有直尺,以后几乎每天都要与直尺打交道,对它的结构显然不陌生;跟家长去买文具,当拿到直尺的时候,家长就对直尺作为解释。这些活动,使得学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直尺是画线用的,是测量用的。这上面的一个个小格就是为测量、画线来分的。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学生对“厘米”认识的生活经验。
2、教材的地位。有两点:
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
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活动的基础.
3、知识构成。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测量。
信息窗2:认识长度单位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三、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阿福做上衣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师傅用手测量阿福的身长,结果是3拃,徒弟记录;徒弟用自己的手测量出3拃,试做新衣;阿福试新衣时,衣服又瘦又小,师傅量了一下身长只有2拃。情景图的设计意图是,以具有童话色彩的故事为素材,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情景图中的信息。
图一:师傅测量阿福的上衣,身长3拃;
图二:徒弟为阿福做上衣,身长3拃;
图三:师傅测量阿福的上衣,原来我测量的是3拃,你怎么做成了2拃?
图四:徒弟不知问题出在哪儿。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1个绿点,共2个例题。
红点:这是怎么回事?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绿点:怎样测量徒弟一拃的长度? 用厘米测量。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既使学生体验为什么要用厘米量,用厘米量有什么用)。
※ 在动手操作测量活动中感受厘米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单位的表象,并会用厘米去测量物体边的长度。
(2)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准备直尺、米尺、卷尺。学生准备直尺。
2、学习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认识自己的直尺、用直尺画线,在这几天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作必要的调控、引导、启发。(没必要抽出专门时间去教,而是利用零碎时间。)
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原因有二:一是厘米的认识,要通过动手实践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测量、画线),只通过眼看耳听从教师哪里获得信息是不行的,如果只通过一节课时间去操作显然时间太短,所以要提前去布置学习任务。二是如果学生对厘米的知识一无所知的话,课堂只能是讲解与灌输,探究是无法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一种学习活动。虽然学生对厘米并非一无所知,但这些经验离“丰富”还有距离,因而,可以布置学生去画去量去认。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红点:这是怎么回事?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当帮助学生知道了直尺上1厘米有多长之后,还要通过数的操作活动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表象。
数: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
1厘米——
从前往后数,从后往前数。既数出直尺上的每一个小格。
2厘米(5厘米)——以2厘米为例:
从前往后数,从后往前数。既数出直尺上的每两个小格。
可以是:0——2,2——4……18——20;
可以是:20——18,18——16……2——0;
可以是:1——3,3——5……17——19;
可以是:19——17,17——15……3——1。
10厘米——
0——10,10——20;
20——10,10——0。
怎样测量徒弟一拃的长度? 用厘米测量。
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先进行测量小朋友手的一拃有多长的活动显然不行,因为小朋友们的手始终是活动的,不容易把握,所以可以在认读例二的基础上,先进行测量固定长度,为学生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板,让学生测量边长。
6、自主练习
3个题的目的:数学回归于生活,解决生活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既学了数学,要会用数学。
第1题:测量并填写----汇报数据---反思(即测量方法)
第2题:先测量填写----汇报数据---反思概括。
第2个小题,你是怎么知道蚂蚱跳了9厘米?a:数,b:相减。要通过数使学生知道16-7=9厘米,如果开始就讲相减求多长,总有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目的:实现测量与计算的结合。
第3题:先填写估计结果---再测量并填写测量结果----再让同桌来量并修改测量结果(修改过程也是反思过程)
目的:培养估算能力。也是为培养空间观念建立表象的过程。
(二)信息窗2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呈现的是“阿福做上衣”故事的发展,表现的是师傅和徒弟为阿福做长袍的情景。通过师傅和徒弟分别读取直尺上的数据产生问题,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以及米与厘米关系认识的学习。
2、情景图中的信息。
师傅:阿福的长袍长1米;
徒弟:阿福的长袍长100厘米;
阿福: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例题。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认识长度单位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
※ 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米”,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 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 建立米与厘米之间的长度关系,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2)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米的长度表象、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经历数出1厘米——10厘米——20厘米……90厘米——100厘米的活动。这是一个重要保证。先以1厘米为单位数出直尺上的第一个10厘米,既从1数到10;然后以10厘米为单位依次数出100厘米,既从10数到100。在数的时候注意提示学生每一个长度都是从0开始的。
(3)用米作单位去测量教室的长与宽,黑板的长与宽等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米的表象的重要保证。
(4)教师的指导要仔细、到位。如:一是方法,从10厘米往后数,20厘米…100厘米;二是关系,1米=100厘米;三是符号,1m=100cm。
5、我学会了吗——可结合统计学习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