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诗
词
曲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四、五、七言古诗
杂言古诗
近体诗
(唐代确立)
律诗
8句
绝句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12句)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元代成就最高
——宋代成就最高
《诗经》
《楚辞》
宋词
元曲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李 白:浪漫主义
杜 甫:现实主义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唐诗的发展脉络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
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成就最高:杜甫、李白
李商隐、杜牧
解题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诵读正音
噫吁嚱(yī xū xī) 鱼凫(fú)
萦绕(yínɡ rào)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mén shēn)
峥嵘(zhēnɡ rónɡ) 巉岩( chán)
飞湍(tuān) 长咨嗟(zī jiē) 喧豗(huī) 砯崖(pīnɡ) 崔嵬(cuī wéi) 吮血(shǔn)
秦塞 (sài)
自读感知
1.诗中哪一句点题?
2.这个中心句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多次重复出现有何作用?
1.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明确:三次。
第一段: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二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第三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
依据题目和中心句,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难
文章围绕着“难”字,分别道出蜀道“难”在何处?
安居难——人之恶
开辟难——山之高
攀越难——道之险
精读探究
噫吁嚱,危乎高哉!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第一段:开辟难——山之高
高
史上无路
壮士牺牲
精读探究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第一段:开辟难——山之高
神仙、灵物难越
极险极高
精读探究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第二段:攀越难——道之险
氛围恐怖
地势险峻
精读探究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第三段:安居难——人之恶
易守难攻
形势易转
写作目的
五丁开山
六龙回日
神话传说
上:六龙回日 群山挡日
下:万仞深渊 激流回旋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虚实结合
映衬夸张
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之难的?并分析表达效果。
写出了历史上蜀道
不可逾越之险阻。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想象夸张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神情、动作,
困危之状如
在眼前。
借景抒情
古木荒凉、鸟声悲凄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渲染了蜀道上空寂悲凉
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
了蜀道之难。
《蜀道难》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合古今名家的观点和文中诗句谈谈你对诗歌主旨的认识。
古人观点:
危房杜说:《新唐书·严武传》中说“李太白作《蜀道难》,乃为房、杜危之也。”
刺章仇说:沈括《梦溪笔谈》卷四认为,《蜀道难》之寓意应是“李白集中称刺章仇兼琼”。
讽幸蜀说: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奔蜀,朝野以为不可,李白此诗,谓“侧身西望长咨嗟”,叹“问君西游何时还”,实为感唐玄宗幸蜀事而作。
咏蜀说: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蜀道难》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合古今名家的观点和文中诗句谈谈你对诗歌主旨的认识。
今人观点:
重申讽幸蜀说:俞平伯《〈蜀道难〉说》力主此诗乃讽明皇幸蜀之作。
重提“讽章仇”说:王仲荦在《隋唐五代史》一书中断言:“天宝末,杨国忠自领剑南节度大使,以章仇兼琼为副使,代镇成都。安禄山起兵,国忠劝玄宗入蜀,李白以为西川不是割据的处所,故有此作(指《蜀道难》)。”
“送友人入蜀”说:施蛰存在《唐诗百话》一书中用“剥皮抽筋法”,“集中”全诗的骨干句子,即“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侧身西望长咨嗟”等,亦“把此诗定为赠入蜀友人的诗”。
寓“仕途坎坷”说:郁贤皓《李白丛考》认为,此诗乃以蜀道之难寄寓人间行路难仕进难之感慨。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时所作。李白初见贺知章便以此篇投赠,获得“谪仙人”雅号。《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词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富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很多入蜀的人乐不思返,却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在诗中,作者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以期唤起朝廷的注意。
①劝诫友人。此诗即事成篇,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关心。
②感叹人生。表面写蜀道的艰难,实则写仕途坎坷,功业难成。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③隐忧国事。写蜀道艰险,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当堂检测
(1)《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枯松倒挂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善于引用神话传说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传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并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4)《蜀道难》中,把行人步履艰难和神情惶恐的情形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5)《蜀道难》中,“ , 。 , ”四句为我们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气氛。
(6)《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7)《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情景的句子是“ , ”。
4.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5.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6.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7.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