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物理2016-2021年万有引力与航天真题汇编
万有引力与航天
1.(2016·高考全国卷丙)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2016·高考天津卷)我国即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假设“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
B.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
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3.(2016·高考全国卷乙)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1 h B.4 h
C.8 h D.16 h
4.(2016·高考北京卷)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
B.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
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
5.(2016·高考四川卷)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3,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 )
A.a2>a1>a3 B.a3>a2>a1
C.a3>a1>a2 D.a1>a2>a3
6.(多选)(2016·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T、Ek、S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
A.TA>TB B.EkA>EkB
C.SA=SB D.=
7.(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甲)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M、Q到N的运动过程中( )
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T0/4
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
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8.(2017·高考全国卷丙)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
A.周期变大 B.速率变大
C.动能变大 D.向心加速度变大
9.(2017·高考北京卷)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10.(多选)(2017·高考江苏卷)“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380 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 )
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11.(2017·高考天津卷)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后,与已经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形成组合体.假设组合体在距地面高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则组合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________,向心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12. (2018·高考全国卷 Ⅰ )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做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A. 质量之积 B. 质量之和
C. 速率之和 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13.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2018年2月,我国50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 N·m2/kg2.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A. 5×109 kg/m3 B. 5×1012 kg/m3
C. 5×1015 kg/m3 D. 5×1018 kg/m3
14. (2018·高考全国卷 Ⅲ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 )
A. 2∶1 B. 4∶1
C. 8∶1 D. 16∶1
15.(多选)(2018·天津理综)2018年2月2日,我国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通过观测可以得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并已知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若将卫星绕地球的运动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卫星的( )
A.密度大小 B.向心力的大小
C.离地高度的大小 D.线速度的大小
16.(2019·高考北京卷)2019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该卫星
A.入轨后可以位于北京正上方
B.入轨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D.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
17.(2019·高考江苏卷)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至今仍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设卫星在近地点、远地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
A.v1>v2,v1= B.v1>v2,v1>
C.v1<v2,v1= D.v1<v2,v1>
18.(2019·高考全国卷 Ⅰ )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A.M与N的密度相等
B.Q的质量是P的3倍
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19.(2019·高考全国卷 Ⅱ )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F随h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20. (2019·高考全国卷 Ⅲ )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金、a地、a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金、v地、v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金A.a金>a地>a火 B.a火>a地>a金
C.v地>v火>v金 D.v火>v地>v金
21. (2019·高考天津卷)2018年12月8日,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探月飞天梦想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已知月球的质量为、半径为,探测器的质量为,引力常量为,嫦娥四号探测器围绕月球做半径为的匀速圆周运动时,探测器的( )
A.周期为 B.动能为
C.角速度为 D.向心加速度为
22.(2020·高考全国卷Ⅰ)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0,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则同一物体在火星表面与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比值约为( )
A.0.2 B.0.4
C.2.0 D.2.5
23.(2020·高考全国卷Ⅱ)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ρ,引力常量为G,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的周期是( )
A. B.
C. D.
24.(2020·高考全国卷Ⅲ)“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着陆前曾绕月球飞行,某段时间可认为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月球半径的K倍.已知地球半径R是月球半径的P倍,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Q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嫦娥四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速率为( )
A. B.
C. D.
25.(2020·新高考山东卷)我国将在今年择机执行“天问1号”火星探测任务.质量为m的着陆器在着陆火星前,会在火星表面附近经历一个时长为t0、速度由v0减速到零的过程.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0.1倍,半径约为地球的0.5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火星大气阻力.若该减速过程可视为一个竖直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着陆器受到的制动力大小约为( )
A.m(0.4g-) B.m(0.4g+)
C.m(0.2g-) D.m(0.2g+)
26.(2020·新高考天津卷)北斗问天,国之夙愿.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的收官之星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7倍.与近地轨道卫星相比,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
A.周期大 B.线速度大
C.角速度大 D.加速度大
27.(多选)(2020·高考江苏卷)甲、乙两颗人造卫星质量相等,均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甲的轨道半径是乙的2倍.下列应用公式进行的推论正确的有( )
A.由v=可知,甲的速度是乙的倍
B.由a=ω2r可知,甲的向心加速度是乙的2倍
C.由F=G可知,甲的向心力是乙的
D.由=k可知,甲的周期是乙的2 倍
28.(2020·浙江7月选考)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标识如图所示.若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之比为3∶2,则火星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 )
A.轨道周长之比为2∶3
B.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C.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3
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4
29. (2021·高考全国卷乙卷 )科学家对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恒星S2进行了多年的持续观测,给出1994年到2002年间S2的位置如图所示。科学家认为S2的运动轨迹是半长轴约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的椭圆,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超大质量黑洞。这项研究工作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若认为S2所受的作用力主要为该大质量黑洞的引力,设太阳的质量为M,可以推测出该黑洞质量约为( )
A. B. C. D.
30. (2021·高考全国卷甲卷 )2021年2月,执行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成功实施三次近火制动后,进入运行周期约为1.8×105s的椭圆形停泊轨道,轨道与火星表面的最近距离约为2.8×105m。已知火星半径约为3.4×106m,火星表面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约为3.7m/s2,则“天问一号”的停泊轨道与火星表面的最远距离约为( )
A. 6×105m B. 6×106m C. 6×107m D. 6×108m
31.(2021·广东高考真题)2021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并入轨运行,若核心舱绕地球的运行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由下列物理量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半径
B.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周期
C.核心舱的绕地角速度和绕地周期
D.核心舱的绕地线速度和绕地半径5年高考物理2016-2021年万有引力与航天真题汇编答案解析版
万有引力与航天
1.解析:选B.开普勒在第谷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项正确;牛顿在开普勒总结的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找出了行星运动的原因,A、C、D项错.
2.解析:选C.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必须使飞船在较低的轨道上加速做离心运动,上升到空间实验室运动的轨道后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选项C正确.
3.解析:选B.设地球半径为R,画出仅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时同步卫星的最小轨道半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同步卫星的最小轨道半径r=2R.设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为T,则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解得T≈4 h,选项B正确.
4.解析:选B.卫星由轨道1进入轨道2,需在P点加速做离心运动,故卫星在轨道2运行经过P点时的速度较大,A项错误;由G=ma可知,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在轨道1运行时,卫星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加速度,B项正确,C项错误;卫星在轨道2的不同位置,速度方向一定不相同,故动量方向一定不相同,D项错误.
5.解析:选D.固定在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周期与同步卫星运行的周期相等,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大,由a=r可知,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即a2>a3,B、C项错误;由于东方红二号与东方红一号在各自轨道上运行时受到万有引力,因此有G=ma,即a=G,由于东方红二号的轨道半径比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时距地高度大,因此有a1>a2,A项错误、D项正确.
6.解析:选AD.卫星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mR,得v=,T=2π,由RA>RB,可知,TA>TB,vA7.解析:选CD.在海王星从P到Q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大于90°,因此引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速率越来越小,C项正确;海王星从P到M的时间小于从M到Q的时间,因此从P到M的时间小于,A项错误;由于海王星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太阳引力作用,引力做功不改变海王星的机械能,即从Q到N的运动过程中海王星的机械能守恒,B项错误;从M到Q的运动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大于90°,因此引力做负功,从Q到N的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因此引力做正功,即海王星从M到N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项正确.
8.解析:选C.组合体比“天宫二号”质量大,轨道半径R不变,根据=m,可得v=,可知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速率不变,B项错误;又T=,则周期T不变,A项错误;质量变大、速率不变,动能变大,C项正确;向心加速度a=,不变,D项错误.
9.解析:选D.由于不考虑地球自转,则在地球表面附近,有G=m0g,故可得M=,A项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人造卫星的向心力,有G=m1,v=,联立得M=,B项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有G=m2r,故可得M=,C项错误;同理,根据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不可求出地球的质量,D项正确.
10.解析:选BCD.“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380 km的圆轨道上飞行时,由G=mω2r可知,半径越小,角速度越大,则其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即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A项错误;由于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环绕速度,因此“天舟一号”在圆轨道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项正确;由T=可知,“天舟一号”的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C项正确;由G=mg,G=ma可知,向心加速度a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D项正确.
11.解析:设组合体环绕地球的线速度为v,由G=m得v=,又因为G=mg,所以v=R ,向心加速度a==g.
答案:R g
12.解析:选BC.由题意可知,合并前两中子星绕连线上某点每秒转动12圈,则两中子星的周期相等,且均为T= s,两中子星的角速度均为ω=,两中子星构成了双星模型,假设两中子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速率分别为v1、v2,则有:G=m1ω2r1、=m2ω2r2,又r1+r2=L=400 km,解得m1+m2=,A错误,B正确;又由v1=ωr1、v2=ωr2,则v1+v2=ω(r1+r2)=ωL,C正确;由题中的条件不能求解两中子星自转的角速度,D错误.
13.解析:选C.毫秒脉冲星稳定自转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其表面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G=m,M=ρ·πR3,得ρ=,代入数据解得ρ≈5×1015 kg/m3,C正确.
14.解析:选C.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k,故===,C正确.
15.解析:选CD.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设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则有G=m(R+h),无法计算得到卫星的质量,更无法确定其密度及向心力大小,A、B项错误;又G=m0g,联立两式可得h=-R,C项正确;由v=(R+h),可计算出卫星的线速度的大小,D项正确。
解析:选D. 同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A项错误;由=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越小,因此入轨后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速度),B项错误;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C项错误;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发射速度较小,所需能量较少,D正确.
17. 解析:选B. “东方红一号”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只有万有引力做功,因而机械能守恒,其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万有引力做负功,卫星的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因此v1>v2;“东方红一号”离开近地点开始做离心运动,则由离心运动的条件可知G<m,解得v1>,B正确,A、C、D错误.
18.解析:选AC.设P、Q的质量分别为mP、mQ;M、N的质量分别为M1、M2,半径分别为R1、R2,密度分别为ρ1、ρ2;M、N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g2。在星球M上,弹簧压缩量为0时有mPg1=3mPa0,所以g1=3a0=G,密度ρ1==;在星球N上,弹簧压缩量为0时有mQg2=mQa0,所以g2=a0=G,密度ρ2==;因为R1=3R2,所以有ρ1=ρ2,选项A正确;当物体的加速度为0时有mPg1=3mPa0=kx0,mQg2=mQa0=2kx0,解得mQ=6mP,选项B错误;根据a x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和质量的乘积表示合外力做的功可知,EkmP=mPa0x0,EkmQ=mQa0x0,所以EkmQ=4EkmP,选项C正确;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Q下落时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4x0,P下落时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2x0,选项D错误。
19.解析:选D.在嫦娥四号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随着h的增大,探测器所受的地球引力逐渐减小但并不是均匀减小的,故能够描述F随h变化关系的图像是D。
解析:选A。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a,解得a=G,结合题中R金a地>a火,A正确,B错误;同理,有G=m,解得v=,再结合题中R金v地>v火,C、D均错误。
解析:选A.嫦娥四号探测器环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mω2r=m=mr=ma,解得ω=、v=、T=、a=,则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动能为Ek=mv2=,由以上可知A正确,B、C、D错误.
22.解析:选B.由万有引力定律可得,质量为m的物体在地球表面上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地=G,质量为m的物体在火星表面上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火=G,二者的比值==0.4,B正确,A、C、D错误.
23.解析:选A.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G=m,又M=ρ·,解得T= ,B、C、D项错误,A项正确.
24.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嫦娥四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设月球的质量为M,“嫦娥四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为v,“嫦娥四号”的质量为m,则地球的质量为QM,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地球表面满足G=m′g,而“嫦娥四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满足G=m,解得v=,D正确.
25.解析:选B.由G=mg,解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比值==0.1×22=0.4,即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火=0.4g.着陆器着陆过程可视为竖直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由v0-at0=0可得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火=ma,解得F=m(0.4g+),选项B正确.
26.解析:选A.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稍大于地球半径,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解得线速度v= ,由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较小,选项B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r,解得周期T=2π,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较大,选项A正确;由ω=,可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较小,选项C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a,解得加速度a=G,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加速度较小,选项D错误.
27.解析:选CD.两卫星均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甲的轨道半径是乙的2倍,由=,可得v=,则乙的速度是甲的倍,选项A错误;由ma=,可得a=,则乙的向心加速度是甲的4倍,选项B错误;由F=,结合两人造卫星质量相等,可知甲的向心力是乙的,选项C正确;两卫星均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且甲的轨道半径是乙的2倍,结合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甲的周期是乙的2倍,选项D正确.
28.解析:选C.火星与地球轨道周长之比等于公转轨道半径之比,A项错;火星和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ma=m=mω2r,解得a=,v=,ω=,所以火星与地球线速度大小之比为∶,B项错;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3,C项对;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9,D项错.
29.解析:选B.可以近似把S2看成匀速圆周运动,由图可知,S2绕黑洞的周期T=16年,地球的公转周期T0=1年,S2绕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与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关系是: ,地球绕太阳的向心力由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提供,由向心力公式可知:
,解得太阳的质量为:。同理S2绕黑洞的向心力由黑洞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由向心力公式可知:,解得黑洞的质量为:,综上可得:,故选B。
30.解析:选C.忽略火星自转则①,可知,设与为1.8×105s的椭圆形停泊轨道周期相同的圆形轨道半径为,由万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②,
设近火点到火星中心为③,设远火点到火星中心为④,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⑤ ,由以上分析可得,故选C。
31.解析:选D.根据核心舱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可得:
,可得,可知已知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半径、已知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周期以及已知核心舱的角速度和绕地周期,都不能求解地球的质量;若已知核心舱的绕地线速度和绕地半径可求解地球的质量。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