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例1、例2
教材分析:100以内数数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难度增加了。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例1,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100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例2教学数的组成,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数学课上,小精灵们和我们已经0数到20?(请大家伸出双手,跟着老师边拍手边数数,看谁数得又快快好!)
走进生活,这些数你认识吗,谁愿意大声地读出来!
日历上是三月(),小红家住在和平路()号,嘟嘟,汽车开来了, 是()路公交车。打开电视,你又找到了哪些些数?
看来大家对这些数有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探究认识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唤起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初步感知。
二、数100以内的数
1.出示主题图,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1)课件出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有许多的羊在玩耍,这些小羊多可爱呀。请你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呢
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我请来了一个老朋友(10贴在黑板上),认数时他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课件展示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在估估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的想法。
课件展示10只10只圈出,并数一数。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数出10个圈起来。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师: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师:(100只)100只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你对于100有什么感受?
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百羊图”,让学生用学过的10个圈一起的方法,很快数出羊的数量,验证估测的结果,再体会10个一圈的优越性。
2.动手操作 感知100
前面我们已经会数20了,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数出21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21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课件展示数数过程程,一个一个地数,数出10个,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像这样再数出一个十,20添一是21。
课件展示数数过程,突破拐角数。
课件展示一个一个地数,从21数到100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数数地过程中发现几十九的下一个是多少,同时直观呈现10个十是100。
4.具体感知100与以前学过的10的大小关系。
通过观察发现100里面有( )个十。
【设计意图】从直观,无结构的学具到直观有结构的学具,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逐步认识十进计数法,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
三、巩固练习
闯关夺宝。
第一关 数一数小猪吹个多少泡泡。
【设计意图】由于泡泡摆放“杂乱”,学生数起来会有困难,所以我在指导上加以“细化”,在10个10个数时,加上数字标记,突出“圈10”的方法,进而突出计数单位“十”。
第二关 数一数有多少个夹子
第三关 我是火眼金睛。
作业布置
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让数学走近生活,让数学不再没有质感,数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个1个地数,10个一是10。
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100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习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 、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对于数的组成我借用直观的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眼年是几十几个,并且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当然本节课仍然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较少,学生展示个人的机会较少,其次在教学急于完成任务,没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顾及每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