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科技文化成就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2016年10月11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2021·山东曹县·八年级期末)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发射成功,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成。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3.(2021·山东·禹城市伦镇中学八年级期末)“导弹核武器”般称核导弹,是指具有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并能够达成远距离核弹投送任务的导弹。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这次试验成功
A.标志着我国核导弹已经领先于美国
B.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宣告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
D.使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
4.(2021·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里的“它”是指( )
A.“两弹一星”的成功 B.神舟一号试验成功
C.航天员的漫步太空 D.青蒿素的研制成功
5.(2021·山东临邑·八年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先进人物与称号搭配错误的是( )
A.王进喜-“铁人” 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C.邓稼先-“两弹元勋” D.钱学森-“计算机之父”
6.(2021·山东巨野·八年级期末)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1964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
B.
C.
D.
7.(2021·山东陵城·八年级期末)“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这个“他”指的是两弹元勋
A.杨利伟 B.翟志刚 C.邓稼先 D.袁隆平
8.(2021·山东泗水·八年级期末)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发射成功,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成。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9.(2021·山东崂山·八年级期末)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下列科技成就中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的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10.(2021·山东临邑·八年级期末)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历史性的跨越。这艘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亚洲一号”
C.“神舟”五号 D.“天宫”一号
11.(2021·山东费县·八年级期末)如表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A.核能利用 B.走向太空 C.大国外交 D.军队改革
12.(2021·山东安丘·八年级期末)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中国航天事业再传捷报。1999年11月,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的事件是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飞行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D.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
13.(2021·山东武城·八年级期末)某校准备举办“中国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成果展”,下列可以选用的是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B.中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4.(2021·山东费县·八年级期末)“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15.(2021·山东泗水·八年级期末)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求“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国有一位老人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位老人是
A.邓稼先 B.杨利伟 C.袁隆平 D.屠呦呦
16.(2021·山东台儿庄·八年级期末)如图稻田“守望者”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引领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路线。稻田“守望者”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屠呦呦
17.(2021·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
A.国防建设的成果 B.科学技术的成就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改善
18.(2021·山东蒙阴·八年级期末)“2021年5月22日下午4时,大批群众自发来到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送别袁隆平院士。……长沙市民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袁爷爷”的研究领域是
A.石油化工 B.国防科技 C.文化事业 D.农业科学
19.(2021·山东莘县·八年级期末)某学校开展“把疫情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的主题团队日活动,在网络直播中推出“共和国的脊梁——先进人物汇展”的专题内容,下面一组图片反映出的共同精神为
A.两袖清风,一心为民 B.民主自由,男女平等
C.艰苦奋斗,献身国防 D.勇于攀登,创新科研
20.(2021·山东天桥·八年级期末)有一位老人曾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拥有这两个梦想的“老人”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邓小平 D.袁隆平
21.(2021·山东曲阜·八年级期末)小明上网搜索“社会主义、有探索、有曲折、有发展”关键词,出现了以下相关内容,哪一项内容属于“有发展”的史实( )
A.中共八大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D.文化大革命
22.(2021·山东岚山·八年级期末)近年,“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答卷。这体现了我国
A.秉持科技创新理念 B.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C.实现科技强军战略 D.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23.(2021·山东崂山·八年级期末)下图提供的重要信息是中国5G正凭借自己低时延、高速率、高可靠的实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表明我国
A.是网络技术运用最先进的国家 B.电信网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最早进入信息化社会
24.(2021·山东夏津·八年级期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下图的二维码随处可见,只要你扫码,政府和防控部门的防控管理部门就能知道你的行踪。这说明了网络大数据( )
A.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B.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C.大大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D.有利于加强人民的控制
25.(2021·山东城阳·八年级期末)“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这一方针包括
①百家争鸣 ②百家讲坛 ③百花齐放④百花争艳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6.(2021·山东寒亭·八年级期末)“我作为一个中国作家,讲故事实际上是在讲述中国人民、中国历史、中国生活。在中国历史、中国生活中发生过的、感动过我的故事,我也希望能感动所有的读者。”这是中国截止目前唯一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段话。这位作家是
A.老舍 B.屠呦呦 C.路遥 D.莫言
27.(2021·山东武城·八年级期末)疫情当头,钟南山院士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下列人物中与钟南山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28.(2021·山东兰山·八年级期末)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她获奖的成果是发现了( )
A.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能够有效抵抗痢疾的青蒿素
C.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霉素 D.能够有效抵抗痢疾的青霉素
二、填空题
29.(2021·山东莘县·八年级期末)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0.(2021·山东临清·八年级期末)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 )”的方针,此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三、简答题
31.(2021·山东高青·八年级期末)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1)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图C、图D人物分别在哪一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表现。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的创新精神?
32.(2021·山东兰山·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作为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实施期间恰逢迎来党的百年华诞。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在感悟奋斗历程中坚定航天报国志向。
(1)“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使用的载人飞船名称是什么?搭载这艘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哪一卫星发射基地点火发射?
(2)我国哪一型号的无人飞船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航天之旅?我国第一位升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第一位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是谁?
(3)“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要弘扬和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哪些精神?
四、综合题
33.(2021·山东台儿庄·八年级期末)下列电影镜头中的瞬间,是新中国珍贵的历史记忆,根据镜头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1)请对应以上历史画面,完成下表序号处的内容。
画面 事件名称 历史作用与意义
画面一 ①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画面二 ②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画面三 ③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画面四 香港回归祖国 ④
(2)综上所述,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应具备哪些条件?
34.(2021·山东临邑·八年级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蘑菇”云起,让国人远离核威胁】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现实意义?
【一粒种子,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三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2)材料三中“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医药创新,让人们远离疼痛】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3)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
【精神传承,让我们行动起来】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新中国以来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35.(2021·山东宁津·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建国70多年来,中国人民虽然历经风雨,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1)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写出材料一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名称。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材料二中的“伟大创举”是指什么?
材料三 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多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终结了“走他人的路”的历史之后,中国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中国最早提出这条道路是在哪次会议上?在祖国统一大业上,我们如何“走自己的路”?
材料四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图二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尼克松总统在回忆自己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总理见面的情景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始终坚持怎样的外交政策。早在1953年,为促进世界和平,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原则?图片二所反映的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外交成就?“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当今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材料五 新中国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成就 科学家
1964年10月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①成功爆炸 邓稼先钱学森等
1970年4月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 ②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1973年 我国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③
20世纪70年代初 我国发现了抵抗疟疾的④ 屠呦呦
(4)依据所学知识,补充完整表格的内容。材料六 新的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摘自习近平2021年新年贺词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你认为我国应从哪些方面努力来“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6.(2021·山东·郯城县第五中学八年级期末)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 的中国力量,更是“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精神的深刻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彰显。
——《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彰显大庆精神被誉为铁人的人物是谁?两弹元勋指的是哪位科学家?
材料二:2021年6月17日,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随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神箭再一次用完美完成了它 的又一次飞行。诸多技术保障的背后,是载人航天队伍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身影,他 们用行动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内核。
——学习强国
(2)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在追求航天梦的过程中,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是谁实现了第一个太空出仓行走?依据材料二说出航天精神内核是什么?
(3)作为中学生的你该如何传承这些精神?
37.(2021·山东成武·八年级期末)时代先锋,筑梦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从下面四个奖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只写序号)分别颁发给他们。①“最佳创业奖”②“最佳育人奖”③“最佳公仆奖”④“最佳科技奖”
材料二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A、B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 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A、 B 两处人物的名字。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人物“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被称为什么?图二人物是谁?她发明的有效抵抗疟疾的药物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请写出这些时代先锋身上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的可贵精神。
38.(2021·山东蒙阴·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简史》关于某场战争的叙述:他们中……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有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
(1)上述英雄人物参加这场战争主要是为了抵抗哪国的侵略?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材料二 1959年,王进喜在北京大街上看到汽车顶上背着个巨大的煤气包,心想:“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责任。”1960年,王进喜率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
——摘编自《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人民日报》1972年1月27日》
(2)据材料二,概括王进喜的崇高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其激励下,在石油工业领域所取得的大成就。
材料三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工作者在推进载人航天事业中孕育产生的一种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摘编自中国新华网
(3)我国研制成功的“两弹一星”具体指的是哪些成就?列举一位在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哪一飞船成功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概括载人航天精神的基本内涵。
39.(2021·山东昌邑·八年级期末)庆党史百年,扬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2019年,习近平在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的贺信中写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大庆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铁人”是谁?他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材料二 1949年底,得知新中国成立的钱学森便决心想要回到祖国,1950年8月被美国当局软禁,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1955年10月8日,回到祖国。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国?他说:“我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待了20年,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钱学森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他的研究成果有何意义?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感动中国》颁奖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他”对中国和世界的主要贡献。
40.(2021·山东城阳·八年级期末)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回顾近现代发展史,世界强国无一不是科技强国,科技自立则家国屹立,科技自强则民族免遭外辱。可以说,科技自立自强是强国的标志,是应对大变局的底气。……大变局下,国际形势、格局风云变幻,国内发展日新月异,机遇与挑战并存,时代变迁、民族复兴无比迫切地呼唤科技自立自强。这体现在国内供需两侧变革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的情况更为凸显,体现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需要更多科技领跑的支撑。
——摘自李晓红《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取得的哪两项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请以“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清楚,语言流畅,弘扬正能量,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
41.(2021·山东鱼台·八年级期末)2018年5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引经据典谈人才、聊创新、讲信念、话改革,用一句句精辟的论述,点燃科技强国的动力引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和国的“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卫星)战略一度为共和国赢得了世界声誉与国家安全。毛主席对核弹的理解很深刻,评论却十分浅显,他说:有那么几个小东西,说话就算数。两句通俗的白话,把“两弹一星”的战略意义全说清楚了。这就是伟人!
——360问答“两航一潜”乃新“两弹一星”
(1)据材料一指出,共和国的“两弹一星”分别是什么?毛主席用通俗的白话概述了“两弹一星”的战略意义,请你将白话翻译成历史的语言。
材料二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说,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360问答“中国航天成就”
(2)材料二中“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经历了无人试验飞船到载人飞船升人太空,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乘坐神舟五号、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的两位航天员姓名。
材料三
图一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图二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一、图二中人物最大的成就。材料四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4)材料四中“文化自信”源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写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谁?
42.(2021·山东曲阜·八年级期末)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请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勋章获得者的主要成就和图二勋章获得者在国际上取得的的最高荣誉。
【指引方针】
材料二 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科学文化领域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当时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生活变迁】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改革惠民政策,广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
——摘自人民网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试举一例说明它给人们的家庭或个人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科技文化】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立,本身就是创新和改革的成果,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贡献 人物
2003年10月,航天员乘坐① 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
2012年中国作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②获奖作家是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③以钱学森、 为代表
(4)结合所学知识,请把空缺处内容补充完整。
(5)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写出上述人物体现的一种中国精神。
43.(2021·山东滕州·八年级期末)材料一:
(1)一座座丰碑,承载着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图一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 图二纪念的事件标志着什么?图三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
材料二:
甲:李援朝
我喜欢看电影《上甘岭》,因为我就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乙:刘国庆
我是共和国同龄人,我的名字见证了那历史性的一刻。
丙:赵土改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终于在我这一辈实现了。
丁:贺西藏
我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解放军,为纪念西藏人民的喜事,他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2)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请按照甲乙丙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来进行排序。请把上面提到的四件大事综合起来,确定一个探究的主题。
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统计(台百户)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2000年
影碟机 0 0 0 16.02 37.53
电冰箱 6.58 42.33 66.22 76.08 80.13
洗衣机 48.29 78.41 88.97 90.57 92.52
彩电 17.21 59.04 89.79 105.43 116.58
(4)根据材料四,指出1985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台/百户)呈现什么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五: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5)根据材料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材料六: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我国从1986年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
(6)根据材料六,概括说明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材料七: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7)材料七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八:我们在执行和平政策中的一些外交方针是:(一)“另起炉灶”。(二)“一边倒”。(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四)“礼尚往来”。资本主义国家,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五)“互通有无”。(六)团结世界人民。
——摘编自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1952年4月30日)
(8)材料八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材料九: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9)材料九中的“我”是谁?“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十:
(10))材料十中的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位分别是谁 另外两位科学家分别有什么贡献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克制,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2.C
【详解】
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中国成为了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C符合题意;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排除;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B排除;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D排除。故选择C。
3.D
【详解】
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成功说明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故D符合题意;中国原子弹并不是领先于美国,排除A;原子爆炸是1964年,排除B;氢弹爆炸是1967年,排除C。故选D。
4.A
【详解】
依据题干“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里的“它”是指“两弹一星”的成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A项符合题意;神舟一号试验成功、航天员的漫步太空属于航天领域的成就,BC两项不合题意;青蒿素的研制成是属于医药学领域的成就。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解题的关键,说明是我国在核能力方面取得成就。据所学,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5.D
【详解】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翰·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他的著作《计算机与人脑》为研制电子数字计算机提供了基础性的方案。钱学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先进人物与称号搭配错误,D符合题意;王进喜在大庆油田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铁人”的称号,A不符合题意;焦裕禄任职期间始终与兰考人民艰苦奋斗,甚至患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B不符合题意;邓稼先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作出了突出贡献,被授予“两弹元勋”的光荣称号,C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D。
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项符合题意;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发射成功,B项不符合题意;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项不符合题意;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1964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进行分析,只需判断出本题中的四项科技成就出现的时间,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7.C
【详解】
邓稼先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邓稼先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C符合题意;杨利伟和翟志刚是我国宇航员,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排除ABD。故选C。
8.C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C正确;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ABD排除。故选C。
9.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也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的先河,故选A;BCD是航天飞船,不是人造卫星,排除。
10.C
【分析】
【详解】
2003年10月,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航天员。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C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详解】
根据材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神舟五号……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可知,这体现了我国的航天技术飞速发展,逐步走向太空,故B符合题意;材料是在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飞行,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B符合题意;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是在1970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是在2003年;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是在2008年,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D
【详解】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在200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成果,D符合题意;“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在1970年,在改革开放之前,A排除;中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在1966年,在改革开放之前,B排除;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1964年,在改革开放之前,C排除。故选择D。
14.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专注于田畴”、“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位在农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选项C符合题意;“铁人”王进喜,A不符合题意;“两弹元勋”邓稼先,B不符合题意;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率先育成籼稻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C符合题意;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A不符合题意;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B不符合题意;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大大解决了我国的粮食问题和饥饿问题,A正确;钱学森是我国导弹之父,不属于农学家,B错误;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C错误;屠呦呦在70年代提取出青蒿素治疗疟疾,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D错误。综上故选A。
17.B
【分析】
【详解】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两位科学家分别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反映的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主要的贡献是培育出杂交水稻,属于农业科学方面的成就,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9.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氢弹之父’于敏、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屠呦呦在实验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科学家反映出的共同精神为勇于攀登,创新科研。选项D符合题意;两袖清风,一心为民与领导干部相关,A排除;民主自由,男女平等,与题干内容无关,B排除;艰苦奋斗,献身国防,与“氢弹之父”于敏相关,C排除。故选D。
20.D
【分析】
【详解】
依据“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人物是袁隆平,袁隆平是我国著名农学家,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D正确;邓稼先是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A排除;钱学森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排除B项;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排除C项。故选D。
21.C
【详解】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艰苦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其中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属于“有发展”的表现,故选C;中共八大属于正确的探索,A错误;BD属于曲折的探索和失误,排除。
22.A
【详解】
依据题干“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答卷。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创新成就,体现了科技创新理念。A正确;根据题干成就,“高铁奔驰”就属于交通成就,B排除;题干的科技成就,没有涉及军事方面成就,C排除;我国没有步入发达国家行列,D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
23.B
【详解】
材料反映 了中国电信网络技术又取得了 重大突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故B符合题意;我国是网络技术运用最先进的国家,说法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C不符合题意;最早进入信息化社会,说法绝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C
【分析】
【详解】
只要你扫码,政府和防控部门的防控管理部门就能知道你的行踪。这说明了网络大数据大大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故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加强人民的控制,故AD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这种现象的原因,故B错误。
2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因此“双百”方针包括①百家争鸣、 ③百花齐放。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6.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故D符合题意;老舍是人民艺术家,屠呦呦是医学家,路遥获茅盾文学奖,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钟南山是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与屠呦呦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选项A符合题意;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B排除;邓稼先是两弹元勋,C排除;杨利伟是航天员,D排除。故选A。
28.A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寻找治疗疟疾的药物,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攻关克难终于发现了青蒿素。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她获奖的成果是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A项符合题意;能够有效抵抗痢疾的青蒿素,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29. 杨利伟 三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31.(1)“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意义:鼓舞了人民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图C:农业科学领域;籼型杂交水稻。(领域、成就缺一不可)图D:医药学领域;青蒿素。(领域可以答农业和医学,领域、成就缺一不可);
精神: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知难而进的献身精神。
(3)原因:①国家重视科技;②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③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④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任意两点即可)
表现:科技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4)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困难,勤于思考,善于用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等。
【分析】
【详解】
(1)“两弹一星”:由材料一图片可知,两弹一星为: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鼓舞了人民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有图片信息可知,图C是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所以他在农业科学领域的成就是籼型杂交水稻。图D是医学发现家屠呦呦,她在医药学领域的成就是青蒿素。
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这些科学家身上体会到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精神;知难而进、勇攀高峰的执着精神。
(3)原因:①由材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得出,国家重视科技;②由材料所示数据图可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③由材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得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任意两点即可)
表现:由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得出,科技投入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由材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得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培养创新精神的一些必要素质进行分析,如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困难,勤于思考,善于用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等。
32.(1)神舟五号;酒泉。
(2)神舟一号;杨利伟;翟志刚。
(3)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
【分析】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因此“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使用的载人飞船名称是神舟五号;搭载这艘载人飞船的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点火发射。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因此我国神舟一号的无人飞船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航天之旅;我国第一位升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第一位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是翟志刚。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我们要弘扬和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
【点睛】
33.(1)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重返联合国;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④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等
【详解】
(1)依据画面一的“1964年10月16日,‘蘑菇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①填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依据画面二的“1971年11月15日,联合国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1月1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故②填中国重返联合国;依据画面三的“1978年12月,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故③填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依据画面四的“1997年7月1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④填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综合以上所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重返联合国,香港的回归,这些成就的取得,应具备的条件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等。
34.(1)原因:打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防御与自卫。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意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
(2)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热爱祖国、献身祖国、不为名利、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和材料二“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可知,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是:打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防御与自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
(2)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此翁”指的是袁隆平。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于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热爱祖国、献身祖国、不为名利、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等等。
35.(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二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台湾问题;
(4)原子弹;神舟五号;袁隆平;青蒿素;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坚持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同外国的合作交流;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等。(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根据材料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结合所学可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根据所学可知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可知“伟大创举”是指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结合所学知识,在终结了“走他人的路”的历史之后,中国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最早提出这条道路是在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在祖国统一大业上,我们通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来“走自己的路”。
(3)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早在1953年,为促进世界和平,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图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可从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回答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根据所学可知“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根据所学可知当今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
(4)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①原子弹成功爆炸;根据所学可知2003年10月 ②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1973年我国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是③袁隆平;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研制成发现了抵抗疟疾的④青蒿素。
(5)根据材料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所学可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对于“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应该从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坚持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同外国的合作交流;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进行回答。
36.(1)王进喜;邓稼先
(2)东方红一号;翟志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3)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本领,报效祖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等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彰显大庆精神的是“铁人王进喜”,他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被称为“铁人”。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2)结合所学知识,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在按照预定方案进行太空行走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轨道舱,这标志着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成功。根据材料“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内核”,可知我国航天精神内核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3)作为中学生,为了传承铁人精神和航天精神,首要的任务是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争取早日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同时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积极刻苦拼搏,培养自身的民族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
37.(1)图一人物:焦裕禄,奖项③;图二人物:王进喜,奖项①
(2)A:钱学森 B:邓稼先(顺序可以颠倒)
(3)图一:“杂交水稻之父”;图二:屠呦呦 药物:青蒿素
(4)精神: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计名利、勇攀科学高峰、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等言之有理任意一点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图一信息,可知图一人物是焦裕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最合适的奖项是③“最佳公仆奖”;图二人物是王进喜。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石油工人,他带领石油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以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铁人”。王进喜最合适的奖项是①“最佳创业奖”。
(2)依据材料二的“‘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A、B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A处人物的名字是钱学森,B处人物的名字是邓稼先。
(3)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可知图一人物是袁隆平。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图二人物是屠呦呦。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在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时代先锋身上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的可贵精神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计名利、勇攀科学高峰、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等精神。
38.(1)国家:美国。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得分)
(2)精神品质: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拼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成就:建成大庆油田等,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3)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其他符合题意答案也可)飞船: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分析】
【详解】
(1)国家:根据材料一“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结合所学可知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精神:根据所学可以从黄继光、杨根思和邱少云等人的身上看到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2)精神品质:根据材料二“1960年,王进喜率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结合所学可从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拼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其精神品质。成就:根据所学可知在王进喜的激励下,建成大庆油田等,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3)成就:根据所学可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6年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进行回答。科学家:根据所学可知为两弹一星”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钱学森、邓稼先等。飞船:根据所学可知成功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是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精神:根据材料三“中国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可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来回答载人航天精神的基本内涵。
39.(1)王进喜;初心使命:建设社会主义;为祖国多出油出好油(实现原油全部自给)。
(2)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意义:鼓舞了中国人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打破了核垄断。(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贡献: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结合所学可知“铁人”是王进喜;初心使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王进喜的初心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为祖国多出油出好油。
(2)精神:根据材料二“我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待了20年,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可知体现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意义:根据所学回答钱学森研究成果的意义可从鼓舞了中国人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打破了核垄断。等方面来回答。
(3)贡献:根据材料三“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可知“他”是袁隆平,他的贡献可从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等方面回答。
40.(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东方红一号
(2)科技自立自强
(3)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弱,且存在过度依赖国外技术的现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希望发达不竭的源泉,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其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重视建设科技强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科技对外的依存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利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隔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当今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中国发展的战略支撑;
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弱,且存在过度依赖国外技术的现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希望发达不竭的源泉,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其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重视建设科技强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科技对外的依存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利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言之有理即可)。
41.(1)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意义: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杨利伟、翟志刚
(3)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莫言
【详解】
(1)依据材料一“ 共和国的‘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卫星)”可知,“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由材料“毛主席对核弹的理解很深刻,评论却十分浅显,他说:有那么几个小东西,说话就算数”强调“几个小东西对世界的影响”,结合课本所学,核弹大发明,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依据课本所学,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行太空行走。
(3)依据材料三图一“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一大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享有很高的国际盛誉,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图二“屠呦呦在实验室”,结合课本所学,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带领科研团队从中国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经过数百次的实验,终于在70年代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2.(1)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双百方针(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3)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举例:互联网(电子计算机),促进信息传播;家用电话和手机的普及、方便、加强了人们的联系和沟通;私家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方便人们出行。
(4)①神州五号 ②莫言 ③邓稼先
(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核心的时代精神。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于1973年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3)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改革惠民政策,广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可得出改革开放。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互联网,促进信息传播;家用电话和手机的普及,加强了人们的联系和沟通;私家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方便人们出行等角度作答,任举一例即可。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5)上述人物都是为了国家跟人民作出突出贡献的,故应该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
43.(1)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2)乙、甲、丙、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趋势:逐年增加(上升)。原因:由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活富裕起来了,生活得到改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广,居民收入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提升。
(5)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或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6)原因: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7)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8)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尼克松。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
(10)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袁隆平培植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图一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上决定建立的。图二西藏和平纪念碑对应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图三抗美援朝纪念碑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对应的是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乙对应的是1949年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丙对应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丁对应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因此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乙、甲、丙、丁。这四件事情的共同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据材料三“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是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根据材料四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统计(台百户)表,指出1985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台/百户)呈现逐年增加(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在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与“中国梦”的伟大构想紧密相连,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或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6)根据材料六“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概括说明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是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是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7)根据材料七“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可知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在民族关系方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七“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可知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8)根据材料八“我们在执行和平政策中的一些外交方针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可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9)根据材料九“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可知反映的是1972年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首都机场上主动与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握手。“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指随着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状态,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
(10)材料十中的科学家从左到右分别是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袁隆平。结合所学知识,钱学森、邓稼先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袁隆平培植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