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08: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9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武城·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2.(2021·山东鱼台·八年级期末)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3.(2021·山东临沭·八年级期末)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4.(2021·山东陵城·八年级期末)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5.(2021·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最准确反映的是( )
A.艰苦奋斗传统已经过时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6.(2021·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7.(2021·山东宁津·八年级期末)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8.(2021·山东无棣·八年级期末)1978年到2017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增长了105倍和100倍;2018年底,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材料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B.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C.社会保障制度完备 D.出行的方式发生巨变
9.(2021·山东武城·八年级期末)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10.(2021·山东岚山·八年级期末)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B.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C.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D.社会交通工具的变化
11.(2021·山东曲阜·八年级期末)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70年代末 “三转一响” 80年代 “四大件” 90年代 “三金” 2000~2010年 “一动不动”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12.(2021·山东夏津·八年级期末)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这种现象说明
A.三大改造获得成功 B.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C.中国的时装发展已经领先世界 D.“文化大革命”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13.(2021·山东无棣·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入驻中国,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这一现象反映了
①人们的衣食住行逐渐国际化 ②中国人积极地融入世界
③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④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2021·山东滕州·八年级期末)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B.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C.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D.科技水平的变化
15.(2021·山东莘县·八年级期末)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以前,人们是吃饱求生存,现在是吃好求健康;提倡科学饮食、合理膳食。这一变化反映了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贫困问题已得到解决
③思想观念的解放
④城乡差别已经消失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6.(2021·山东泗水·八年级期末)据下表推知,我国( )
表 我国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
A.人民群众主食消费增加 B.困难时期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C.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D.物价上涨导致粮食消费减少
17.(2021·山东临清·八年级期末)下表中出现的这些巨大变化,反映了中国老百姓的( )
衣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展示风度、个性的方式
食 食物匮乏、单调,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人们不但能吃好,还能吃好
住 居住条件差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行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开摩托车、承出租车。开私家车出行,乘飞机旅游
A.生活环境改善 B.生活水平提高 C.传统观念更新 D.思维方式改变
18.(2021·山东寒亭·八年级期末)“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己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2021·山东金乡·八年级期末)“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手机”,这段话反映的现象主要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20.(2021·山东天桥·八年级期末)1987年11月12日,美国快餐业巨头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这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快餐店。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2021·山东·禹城市伦镇中学八年级期末)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22.(2021·山东肥城·八年级期末)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改革开放43周年,多部当代题材电影先后开机,它们自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从各种角度展现中国发展变化。在某部影片中有以下镜头,这反映了我国哪一方面的发展?
A.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 B.社会生活的变迁
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饮食健康的进步
23.(2021·山东武城·八年级期末)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中国人民解决了吃饭问题 D.绿色食品等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24.(2021·山东滨城·八年级期末)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各大超市的 “绿色食品”更是琳琅满目, 品种繁多。下列对这种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B.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喜爱绿颜色的食品
D.反映了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吃饱”到 “吃好”的变化
25.(2021·山东昌邑·八年级期末)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上世纪60、70、8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B.生活物资匮乏
C.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D.生产力的发展
26.(2021·山东城阳·八年级期末)下表是我国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据此表推知,我国
年份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 123.6 19.2 1 6.5
1996 73.3 32.8 10.7 21.4
A.物价上涨导致粮食消费减少 B.困难时期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C.食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人民群众主食消费增加
27.(2021·山东昌邑·八年级期末)据手机行业数据分析,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预计2021年将突破8亿人。“网购”支付宝,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日常标配。这说明
A.国人已被手机绑架 B.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C.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D.交通运输设施改善
28.(2021·山东沂南·八年级期末)漫画可形象艺术地反映历史。下列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A.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B.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C.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D.科技水平的发展变化
29.(2021·山东成武·八年级期末)漫画《三代赶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习惯不同 B.交通工具变化 C.互联网的普及 D.经济不断发展
30.(2021·山东安丘·八年级期末)“三大件”是指完成某事的三种重要物品,如:结婚三大件等。下表展示了我国不同年代的人们对“三大件”的表达,这一变迁反映了我国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31.(2021·山东岚山·八年级期末)下侧图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外出6个月以上农民工人数的变化,由此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A.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 B.农村劳动力迅猛增加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二、综合题
32.(2021·山东安丘·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在勘探最困难的时候,李四光鼓励大家:“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终于,1959年勘探出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港、胜利、华北大油田相继找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1)结合所学,举出一名与李四光同时代的国防科研工作者的名字及其贡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共同精神财富?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广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材料四
(4)材料四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哪些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3.(2021·山东巨野·八年级期末)和谐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一 民主法制促和谐——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起,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多年,基本上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请写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根本政治制度。
主题二 社会保障映和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制定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济等一系列法规。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步伐,建立起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健全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主题三 统一大业奏和谐——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放,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现祖国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
(3)材料三中解决统一问题的基本方案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的阻力有哪些?
(4)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和谐社会,请你结合上述主题内容提两点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开放前,当时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落后,物资匮乏,计划供应,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由国家计划统筹。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
2.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传统的“三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电冰箱、洗衣机、彩电等新的“三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手机、空调、汽车、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4.D
【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粮票、布票、油票等各种购物票证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资日益丰富,购物票证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新时代”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是从1949年到1956年,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A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决策,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B选项错误。
5.B
【详解】
分析题干可知题干主要反映了人们吃、穿、住、行的变化,准确反映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符合题意。任何时候艰苦奋斗传统都不过时,A说法不符合题意。材料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不大,C不符合题意。材料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没有关系,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B。
6.A
【详解】
改革开放前的三大件和改革开放后的三大件有了明显的不同,新的高档消费品层次不穷,从三大件的变化可以深切的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教育、社会保障、饮食结构优化,因此BCD错误。综上故选A。
7.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8.A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增长了105倍和100倍”、“2018年底,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可见,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有加强,这说明政府对民生比较关注,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中国科技与世界科技水平的比较,故B不符合题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表述片面,故C不符合题意;出行的方式发生巨变,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6年是科技信息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年代我们可以看到用微信支付、穿现代服装、住小洋楼等,但是看不到用粮票买米。粮票是1955年发行的,而到了1992年底,已经停止使用粮票。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0.A
【详解】
根据材料所给提示信息“爷爷赶集肩上挑”“爸爸赶集轻松跑”“儿子赶集点鼠标”通过祖孙三代不同的赶集模式可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以及交通工具的变化,排除BCD;故选A。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和图片内容可知,随着改革开改,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家庭财富标志越来越高档,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故B符合题意;图片说明的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是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反映了中国人的衣服穿着发生了,改变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变。结合课本所学,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法,衣着丰富多彩。B正确;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成功,与题干“时装”无关,A排除;中国的时装发展“已经领先”世界,表述错误,C排除;通过题干材料“时装模特队成立”“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这些都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思想解放了,D排除;故选B。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入驻中国,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这反映了人们的衣食住行逐渐国际化,中国人积极地融入世界,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A
【分析】
【详解】
题干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三个不同时代农民赶集的情况,图片一是“肩挑”赶集,图片二是拖拉机赶集,图三是“网上”赶集,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也发生改变,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故选A。
16.C
【详解】
根据表格“我国城市居民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1996年,我国的人均消费的肉类、禽类、奶类显著上升,这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肉类、奶类消费增加,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根据题干数据“粮食1978年、23.6”“粮食1996年、73.3”这说明民众的主食消费少,而不是增加,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而不是下降,排除B项;物价上涨导致粮食消费减少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
根据材料所给提示信息可知,材料涉及的是衣食住行,这些方面体现的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材料体现了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活环境改善、传统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改变,故排除ACD项。故选B。
18.B
【详解】
依据“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人们热衷于网上购物,也反映了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①②③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比较,无从得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主导,而且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④排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们“由看阳光到看钟表看手表到看手机”,这说明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逐渐得到提高,A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内容表现了人们从50年代到90年代掌握时间的手段的变化,无法反映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也无法反映通讯手段的进步,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材料表明肯德基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快餐店,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A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成就,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是中国外交成就,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1.B
【详解】
根据四张图片内容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家庭财富标志越来越高档,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B项正确;结合材料中的图片,并不能反映出就业观念不断变化,排除A项;图片没有体现就业观念不断变化,排除C项;结合材料中的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使得人们家庭收入增加,家庭财富的标志发生变化,并不是阐述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提升,排除D项。故选B。
22.B
【详解】
根据示意图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物质生活用品和交通工具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图示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活,该示意图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排除A项;图中涉及的内容与社会保障体系无关,不能说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饮食健康,排除D项,故选B项。
23.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饮食上,人们不仅吃饱,而且吃好,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因此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因为“人们在忆苦思甜”,所以B符合题意;选项“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满足题目要求,所以A不符合题意;选项“中国人民解决了吃饭问题”满足题目要求,所以C不符合题意;选项“绿色食品等概念日益深入人心”满足题目要求,所以D不符合题意。
24.C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绿色食品”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通过无污染的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而不是“绿颜色的食品”,C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A不符题意;材料中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不符题意;材料中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吃饱”到 “吃好”的变化,D不符题意。
25.D
【详解】
根据三幅漫画可知,上世纪60年代,人们需要凭票购买,“光有钱买不了东西”。上世纪70年代,仍为凭票供应,但商品缺乏,“有点钱买不着东西”。到了上世纪80年代,商品极大丰富,人们“握着钱不知买啥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物资匮乏,为了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我国实施计划经济,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1992年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力迅速发展,物资丰富起来,购物的各种票证也相继取消。据此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正确;前两幅漫画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生活物资匮乏,第三幅漫画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因此,ABC项均不能全面说明三幅漫画,排除ABC项。故选D项。
26.C
【详解】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从1978年到1996年,我国的人均消费的肉类、禽类及奶类显著上升,这说明的是改革开放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消费主食下降,未体现物价上涨现象,故A项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生活水平呈现好转的趋势,故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主食消费增加,故D项排除。
27.C
【详解】
材料反映“支付宝,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日常标配”,体现了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符合题意;国人已被手机绑架表述与史实不符,A排除;B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28.B
【详解】
分析漫画《三代赶集》的图片信息,从爷爷赶集肩上挑,到爸爸赶集轻松跑,再到儿子赶集点鼠标,这体现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故B符合题意;思想观念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科技水平的发展变化不是漫画最能体现的内容,排除ACD。故选B。
29.D
【详解】
依据漫画《三代赶集》,从爷爷赶集肩上挑到爸爸赶集轻松跑到儿子赶集点鼠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交通工具、科技水平等有了重大进步,而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奠定了物质基础,D正确;生活习惯不同是这一变迁的表现,而非根本原因,A排除;交通工具的变化只对应“爸爸赶集轻松跑”,互联网的普及只对应“儿子赶集点鼠标”,因此不是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BC排除。故选D。
30.A
【分析】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空调、汽车”可知,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在题干表格中均未体现出来,排除。故选A。
31.C
【分析】
【详解】
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到从1980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到2015年,我国外出6个月以上农民工人数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城市所需劳动力不断上升的结果,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排除A项;农民工是以进城务工为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32.(1)邓稼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如钱学森、钱三强、于敏等及其贡献。)精神:艰苦奋斗、忘我工作、追求卓越、创新精神、自力更生、不计报酬、为国奉献等。(答出1点)
(2)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国家防御。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力、竞争力不断提升;“863计划”等的实施,注重发展高科技;保护专利,调动发明创造积极性。(答出1点即可。)
(4)变化:人们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人们注重和享受多种休闲生活);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意思对即可。)原因: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关注民生;国家增加节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等。(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出1点)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新中国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李四光同时代的国防科研工作者,如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等。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因此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由“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可知“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国家防御。
(3)根据材料三,由“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广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可知企业创新力、竞争力不断提升;由“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可知保护专利,调动发明创造积极性。因此“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在于企业创新力、竞争力不断提升;保护专利,调动发明创造积极性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注重和享受多种休闲生活;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关注民生;国家增加节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等。
33.(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原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意义:促进社会和谐
(3)一国两制。阻碍因素: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台独”势力,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4)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精准扶贫、消除贫困;完善教育、加强民生建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祖国统一等。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健全的主要原因,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可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可知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第二问据“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可知意义是促进社会和谐。
(3)依据材料三“实现祖国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可知解决统一问题的基本方案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即在统一的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回归之后可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的阻力主要有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台独”势力。
(4)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和谐社会,依据主题一民主法制促和谐,可得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依据主题二社会保障映和谐,可得出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精准扶贫、消除贫困、完善教育、加强民生建设等;依据主题三统一大业奏和谐,可得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祖国统一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