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陵城·八年级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编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A.“改革开放”卷 B.“国防建设”卷
C.“民族团结”卷 D.“统一大业”卷
2.(2021·山东单县·八年级期末)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现中国21世纪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国加入WTO D.中国加入APEC
3.(2021·山东夏津·八年级期末)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31个省区市和49个较大城市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共修改、废止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目前,中国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已经与世贸组织相关规定要求基本一致。这表明
A.中国的经济主权受到世贸组织的严重威胁 B.这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被动选择
C.中国的经济体制不适合世贸组织相关原则 D.中国政府积极主动调整适应世贸组织规则
4.(2021·山东昌邑·八年级期末)21世纪前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平均增长率达22%,外贸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由2008年的9.1%提高到2009年的9.9%,2010年超过10%。这说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 B.加入世贸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C.外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5.(2021·山东·郯城县第五中学八年级期末)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仅给全球公共卫生造成巨大挑战,还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世界上一些国家采取的抗疫措施间接推动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这场国际危机突出了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2001年,中国通过哪一事件开始逐渐融入 世界贸易体系( )
A.开始改革开放 B.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2021·山东巨野·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7.(2021·山东台儿庄·八年级期末)深圳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现在正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迈进,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是指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8.(2021·山东费县·八年级期末)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9.(2021·山东巨野·八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0.(2021·山东曹县·八年级期末)《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2021·山东安丘·八年级期末)1978年11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材料反映了( )
A.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 B.国际环境影响了改革进程
C.社会上改革的动机不强烈 D.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改革
12.(2021·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一国两制”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直辖市
13.(2021·山东广饶·八年级期末)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4.(2021·山东陵城·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海南1987~198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成为经济特区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贸组织
15.(2021·山东宁津·八年级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浦东从一张普通的上海面孔跃升为闪亮的国家名片。两者的发展变化都得益于
A.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6.(2021·山东滨城·八年级期末)在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后,当时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成“黄”的了,还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等等。材料主要说明
A.经济特区开发不得人心 B.特区违法行为日益增多
C.特区改革开放的阻力较大 D.特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17.(2021·山东临沭·八年级期末)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科教兴国
18.(2021·山东泗水·八年级期末)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要我们永远铭记。”第一扇“窗”是指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开放区 C.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2021·山东蒙阴·八年级期末)在1980年8月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某特区条例获准通过。对此,《纽约时报》评论道:“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与该特区条例紧密相关的是( )
A.农村改革的开始 B.香港问题的谈判
C.两岸关系的改善 D.对外开放的启动
20.(2021·山东莘县·八年级期末)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 B.深圳 C.厦门 D.海南
21.(2021·山东临沭·八年级期末)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 新时期“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开放
22.(2021·山东兰山·八年级期末)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以举手表决方式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建立经济特区。下列城市或地区的经济模式与其相同的是( )
A.上海浦东 B.珠江三角洲 C.厦门 D.广州
23.(2021·山东曹县·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的新征程,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②海南设为经济特区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 ④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24.(2021·山东无棣·八年级期末)习近平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海南岛经济特区是1988年设立的。
B.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边境城市的开放。
C.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
D.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5.(2021·山东安丘·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26.(2021·山东岚山·八年级期末)世界在聆听,时代在聆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 )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27.(2021·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以下三幅图片能够反映出我国
A.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推开 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 D.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28.(2021·山东沂南·八年级期末)下图为1978至1986年中国外贸增长情况图,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对外开放 B.推广包干到户
C.实施科教兴国 D.加入世贸组织
29.(2021·山东蒙阴·八年级期末)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1984年“放”体现在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开发浦东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0.(2021·山东滕州·八年级期末)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国有企业改革
31.(2021·山东泗水·八年级期末)1982年,江苏省利用引进外资建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南通力王公司成立,这表明
A.国有企业改革起步 B.农村体制改革深化
C.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32.(2021·山东金乡·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D.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33.(2021·山东·禹城市伦镇中学八年级期末)在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下列城市开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上海 ②深圳 ③武汉 ④泰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34.(2021·山东崂山·八年级期末)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启航,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下列关于海南和浦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我国的经济特区 B.都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区
C.都推动了进一步改革 D.都注重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5.(2021·山东昌邑·八年级期末)据统计,上海市日平均流动人口增长迅速,到1986年占到上海市总人口的25.1%;广州市也是如此,在1986年,几乎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外来流动人口。这主要是因为
A.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 B.农村生产力发展受阻
C.沿海城市的逐步开放 D.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
36.(2021·山东夏津·八年级期末)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按照我国对外开放的次序各举一例,正确的是( )
A.深圳—大连—长江三角洲—重庆 B.厦门—武汉—珠江三角洲—昆明
C.珠海—天津—满洲里—闽南三角地区 D.上海—汕头—辽东半岛—重庆
37.(2021·山东城阳·八年级期末)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5年,我国又开辟了沿海经济开放区。以下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A.青岛 B.长江三角洲 C.武汉 D.上海浦东开发区
二、填空题
38.(2021·山东临清·八年级期末)( )年,西藏和平解放;(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综合题
39.(2021·山东宁津·八年级期末)经济是国之根本,国家的富强首先是经济的强大。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砥砺前行,谱写了一曲曲扬帆远航的经济赞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 重比例(%) 1957年农轻 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列举两个重工业发展的具体实例。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使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二事件有何历史意义?图三中造成1962年我国粮食产量减少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材料三中“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具体指什么战略决策?据此决策当时在农村进行了什么尝试?为“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而开设的窗口称作什么?
材料四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
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动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对其“积极拥抱”我国于2001年加入了哪一世界组织?为推动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我国开出了怎样的良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看法。
40.(2021·山东鱼台·八年级期末)“中国梦”,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梦 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人梦】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人民分别实现了什么样的“主人梦”
【国安梦】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跨过鸭绿江的是谁? 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产 生了什么影响?
【复兴梦】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 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 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3) 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开放梦】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外开 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依然是对外开 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4)请说出:在2001年,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
(5)通过以上学习,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41.(2021·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到1956年的一组照片。
(1)识读材料一,说出1956年新中国为什么能“自己生产汽车”?“公私合营”后信大祥绸布店发生了什么根本改变?
材料二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讲话,其中说到:从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有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形成“2018年”、“2019年”这两个“时间节点”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贯穿上述标志性事件的历史发展线索是什么?
材料三
(3)阅读材料三,请将图一A处空白补充完整。图二邓小平南方讲话的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句话简要评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42.(2021·山东莘县·八年级期末)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 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材料二 1978-2010 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读图,导致我国 1957-1962 年粮食人均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 年和1992 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经济特区发挥怎样的作用?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材料“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首先设立经济特区;之后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浦东开放区、1992年由开放内地的省会、自治区首府等;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反映了改革开放实行的过程,A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选A。
2.C
【详解】
2001年12 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故C项符合题意;AB项都处于改革开放之前,不符合21世纪的时间,排除AB;中国加入APEC是1991年,时间与材料不符合,排除D项。
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题干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31个省区市和49个较大城市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共修改、废止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目前,中国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已经与世贸组织相关规定要求基本一致。”表明中国政府积极主动调整适应世贸组织规则。故D符合题意;中国的经济主权受到世贸组织的严重威胁理解错误,排除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主动选择,排除B;中国的经济体制不适合世贸组织相关原则的理解错误,排除C。故选D。
4.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2001年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将进一步融人世界经济之中,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据此可知,材料说明加入世贸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旨在说明加入世贸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无法说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说明外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A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环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故选D;开始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A;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排除B;我国在1992年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
6.A
【详解】
根据“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里很快就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之一,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1986年5月成立;选项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00年10月开始;选项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故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是指成为首批经济特区,C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排除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措施,排除B;“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不符,排除D。故选C。
8.C
【详解】
据所学可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开发上海浦东,这成为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9.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选项D符合题意;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内,属于外交,与题意不符,排除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是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阶段,排除B;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属于祖国统一问题,排除C。故选D。
1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1.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但他们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这表明当时人民公社体制并没有完全废除,包产到户仍然是禁区,而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这表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外开放初期面临着重重阻力,可见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A正确;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改革进程的主要是国内旧的观念和体制,B排除;题干不是反映改革动机不强烈,而是反映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需要改革者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C排除;题干主要反映的是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而不是经济基础薄弱制约改革,D排除。故选A。
12.B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所以深圳和海南的发展都得益于建立经济特区,B符合题意;AC与香港、澳门、台湾回归有关,排除;目前我国有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D排除。故选B。
13.B
【详解】
根据材料“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让世界进入中国”即对外开放开始标志是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故选B;A是1971年,材料内容是1978年以后,排除;C是1997年,中国开放于1978年后,排除;D是1991年,与题意不符,排除。
14.B
【详解】
从图中可知,海南1987~198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1988年增设海南成为经济特区,B符合题意;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A排除;1992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排除;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D排除。故选择B。
15.C
【详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深圳的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果,故C符合题意;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措施,排除B;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C。
16.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成“黄”的了,还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人们对设立经济特区不理解,特区改革开放的阻力较大,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经济特区开发不得人心、特区违法行为日益增多、特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可知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设立经济特区。选项B符合题意;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排除;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排除;实施科教兴国,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B。
1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第一扇“窗”是指设立经济特区,故A项正确;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2001年,中国加入WTO,均与题干“第一扇‘窗’”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D
【详解】
“在1980年8月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某特区条例获准通过”,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有法可依,故D符合题意;我国农村改革始于1978年,材料与两岸关系和香港问题无关,排除ABC。故选D。
20.B
【详解】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B项正确;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开放,排除A项;厦门也是经济特区之一,但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不符,排除C项;海南是在1988年增设为经济特区,排除D项。故选B。
21.B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让世界进入中国”,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起步,B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无关,A排除;1984年我国设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以后我国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与题干“开始”不符,CD排除。故选B。
2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1988年中国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C项正确;上海浦东属于对外经济开发区,排除A项;珠江三角洲属于对外经济开放区,排除B项;广州不属于经济特区,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于1978年;1988年,国家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国家设立上海浦东新区;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开始;所以四者的先后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C;其他三个选项均顺序错误,故排除ABD。
2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的开始,不是边境城市,B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海南岛经济特区是1988年设立的、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描述是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D
【详解】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进出口结构的调整。从《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初级产品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轻重结构比例的失调问题,A不符合题意;图片中不能说明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出口贸易,B不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比较中国工业制造水平与世界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宁波、上海等五处开放为通商口岸,这个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被动的;1984年将宁波做为沿海开放城市开放,这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政策下进行的,是主动的。因此A正确。BCD说法错误,综上故选A。
27.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从经济特区到浦东新区再到自由贸易实验区,体现了我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开放逐渐加深,故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8.A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A正确;B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排除;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C排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D排除。故选A。
29.B
【分析】
【详解】
材料中的“放”指对外开放,1984年我国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故选B;1980年设立4个设立经济特区,排除A;1990年开发浦东新区,排除C;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
30.B
【详解】
题干材料中直接有1984年和“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据此可知这个“最大胆行动”指的是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国家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1.C
【详解】
根据材料江苏引进外资,可知与国外联系加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故C正确;材料中的企业与国企无关,故A错误;材料与农村体制改革无关,故B错误;材料与市场经济体制无关,故D错误。
3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因此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A项正确;而BCD表述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33.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开放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上海属于沿海开放城市,在1984年开放;武汉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是1992—1993年国家批准开办;泰安属于内地,最后开放。故开放顺序为②①③④,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34.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而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金融中心,所以关于海南和浦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是海南和浦东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5.C
【详解】
据材料时间“1986年”可知,正值改革开放时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和广州的流动人口较多,这得益于上海和广州不断开放的结果,故C正确;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在材料中没有涉及,A排除;农村生产力发展受阻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是在1990年,D排除。故选择C。
36.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又开辟四个经济开发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深圳—大连—长江三角洲—重庆对外开放的次序排列正确,故A符合题意;武汉不属于沿海开放城市,故B不合题意;满洲里属于内地,故C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上海是沿海开放城市,故D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3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相继在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故B正确;青岛是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故A错误;武汉是沿江开放城市,故C错误;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故D错误。综上答案B。
38.1951;2001。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9.(1)一五计划;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任意两个即可);
(2)图一:从地主所有到农民所有;图二:从农民私有到土地公有(集体所有);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实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
(4)经济全球化;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世界贸易组织(或WTO);“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5)建国后,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经济要立足国情,符合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要坚持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要积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融入世界,加强同各国的交流合作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可知重工业发展最快,这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行;可从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等任意回答两个即可。
(2)图一:根据图一“打倒地主,农民翻身”可知是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即从地主所有到农民所有;图二:根据图二“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变化”可知经过三大改造使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即从农民私有到土地公有;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图二是三大改造,其意义可从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行回答;根据图三中造成1962年我国粮食产量减少的主观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根据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是实行改革开放;根据所学可知在农村进行的尝试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可知为“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而开设的窗口称作经济特区。
(4)根据材料四“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是外因;根据材料四“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可知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转变是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根据所学可知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动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可知为推动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看法,可从建国后,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经济要立足国情,符合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要坚持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要积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融入世界,加强同各国的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回答。
40.(1)人民当家做主,成为国家的主人;农民分得田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 的和平环境(或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一五计划”的完成
(4)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可知图1与开国大典相关,图2与土地改革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两幅图中人民实现的“主人梦”,分别是人民当家做主,成为国家的主人;农民分得田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击美国侵略者。因此跨过鸭绿江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 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一五计划”的完成。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因此在2001年,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1.(1)原因:一五计划使得重工业得到较大发展根本改变: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标志性事件:“201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19年”——开国大典。历史发展线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A:经济特区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评价: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分析】
【详解】
(1)原因:根据图一“新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汽车”结合所学可知面对中国工业落后的现状,实行了一五计划,使得重工业得到较大发展。根据图二“上海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结合所学可从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回答根本转变。
(2)标志性事件:根据材料二“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可知“2018年”对应改革开放40周年,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2019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举行开国大典。历史发展线索:从开国大典和改革开放可知历史性发展线索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A:根据材料三邓小平给深圳特区的题词,认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建立经济特区是正确的,因此A是经济特区;意义:根据材料三图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结合所学可从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来回答南方讲话的意义。评价:根据所学可从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来评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42.(1)“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社会主义建设“左”倾错误。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5)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工业水平落后,为了改变落后的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一五计划”。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7—1962年间,我国先后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社会主义建设“左”倾错误,由此导致了这一阶段粮食人均产量的减少。
(3)结合所学内容内容可知,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上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召开中共十四大,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中最先设立的,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5)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