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B.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2.人体缺钙易导致
A.佝偻病 B.侏儒症 C.贫血病 D.坏血病
3.下列元素中,人体内含量过多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是
A.铁 B.钙 C.锌 D.碘
4.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等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NH4NO3、(NH4)2SO4、CO(NH2)2都属于铵态氮肥
D.纯金、青铜、不锈钢都属于金属材料
5.化学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A.研制农药防治病虫害 B.研制新冠疫苗
C.新型防火材料的研制 D.神舟十三号飞船飞行轨道的设定
6.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B.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
C.冬天生炉子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D.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
7.下列有关广告词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某矿泉水广告词:呈弱碱性,含钾、钙、钠、镁等多种人体所需元素
B.某罐头食品广告词:纯天然绿色,不含化学添加剂
C.某化妆品广告词:我们专注自然护肤,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某美容仪广告词:我们能将水分子变小,让肌肤容易吸收
8.下列生活、生产行为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为了讲究卫生不用洗菜的水冲厕所
B.将废弃塑料袋及时烧掉
C.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不低于26℃
D.为抗击病虫害,农业生产中应加大农药使用量
9.下列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海水晒盐 D.将石油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10.通常把35%一40%的甲醛(HCHO)水溶液叫福尔马林,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属于有机化合物
B.甲醛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
C.甲醛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甲醛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碳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B.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C.解决“白色污染”的途经之一是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
D.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12.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对各主题知识的有关归纳有错误的是
选项 主题 归纳
A 化学与材料 ①“复兴号”高铁车轮用到的“高速钢”属于金属材料 ②华为手机屏用到“聚酰亚胺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化学与环境 ①垃圾分类回收,节约又环保 ②城市道路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C 化学与能源 ①乙醇汽油"的推广可以缓解石油资源短缺 ②氢气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D 化学与健康 ①牛奶、鸡蛋为人体提供蛋白质 ②人体缺碘易患贫血病
A.A B.B C.C D.D
13.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
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
C.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
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14.下列各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钙、铁、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具有乳化功能
B.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用酸碱指示剂测定“可乐”的酸碱度
D.塑料保鲜薄、橡胶手套、棉布围裙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KNO3、CO(NH2)2都是常用的复合肥料
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Na2CO3
B.“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C.“福尔马林浸泡的虾仁能防腐”中的福尔马林即甲醛水溶液
D.生活中不能用工业用盐烹调食物,是因为亚硝酸钠是有毒的物质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密切相关。
(1)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其优良的______性。
(2)人们常用“84”消毒液对各场所进行消毒,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分析次氯酸钠的构成,写出次氯酸的化学式_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请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2021年从三星堆出土了大量表面有一层“绿色物质”的青铜器,研究人员将“绿色物质”隔绝空气加热,发现它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组成“绿色物质”的元素有______(填元素符号)。
(5)扑灭森林火灾时,通常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6)我们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17.“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抵达火星,“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1)月壤含大量的SO2以及可作为核聚变燃料的氦-3等物质。
①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②下图为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氦-3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3,则其中子数为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氦-3原子和氦-4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
(2)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气体成分 CO2 N2 Ar O2 其他
体积分数% 95.32 2.7 1.6 0.13 0.25
①相同条件下,火星大气密度___________(填“>”、“=”或“<”)空气密度。
②为鉴别一瓶模拟“火星低层大气”组成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可用___________来检验。
③若为满足人类未来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设想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火星上的N2与O2反应生成水
b、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
(3)长期驻留空间实验室会对航天员身体造成影响,航天饮食中必须含有足够的钙、铁等元素。缺钙会导致___________(填“贫血症”或“骨骼疏松”),铁元素属于人体必须的___________(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宇航服中的废气处理系统保障着航天员的生命,让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装有活性炭的装置,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18.见证中国力量,实现民族复兴。
(1)2021年10月16日中国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举国欢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其中偏二甲肼属于_____(选填“无机物”“有机物”之一)。一个四氧化二氮分子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四氧化二氮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航天工程中需要大量的金属材料。我国是最早掌握“湿法炼铜”的国家,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请你写出用铁和硝酸铜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或“复分解”之一)。
(3)我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上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材料是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______材料(填“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之一)。玻璃纤维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Na2SiO3、CaSiO3、SiO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硅元素化合价均为_______价。
(4)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1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若有不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则所得Na2C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无法确定”)。
②t1℃时,200g水中加入40 gNa2CO3固体,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度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t2℃时,将相同质量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碳酸钠______氯化钠(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④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1,提纯Na2CO3的方法为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9.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近年来,阳江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市街道垃圾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②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某品牌饮料的空易拉罐应放入______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③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钢管桩涂上高性能涂层可防止生锈,其原理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与某些金属化合物反应。例如:,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___________反应。
三、推断题
20.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O2、CO2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甲是一种有机物,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0和106。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二氧化碳与水作用转化为甲的反应叫做______作用。人体中甲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乙与酸反应、CO2→乙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
21.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液体燃料,丙是最常见的液体;丁是石灰水的主要成分。则甲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乙在生产或生活中的种用途是 ___________ 。
四、实验题
22.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燃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酒精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如图实验,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23.酶也是一种蛋白质,可用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的特性,其活性受温度和pH等因素影响.氯化铁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其溶液能催化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的分解.肝脏组织细胞中也有一种能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酶.为了研究生物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以下是该实验的几个步骤:
①向3号试管内滴入几滴氯化铁溶液;
②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在1、2、3号试管的管口,仔细观察,发现1号试管口的卫生香燃烧剧烈,2号试管口几乎无变化.
③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分别注入10rnL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④轻轻震荡这三支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会发现1号试管的气泡多且最先发生,2号试管几乎无气泡产生.
⑤取豌豆大小的新鲜肝脏,放在培养皿中迅速剪,碎并投入到1号中,将同样大小的新鲜肝脏煮熟后,冷却、剪碎,投入到2号试管中.
(1)请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②⑤ (C)③④①⑤② (D)③⑤①④②
(2)该实验主要证明了酶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性.
(3)2号试管没有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
(1)单宁酸属于_______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2)单宁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比)。
25.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引起刺痛.蚁酸学名叫甲酸,它的化学式是HCO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属于_________(填“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3)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_________。
(4)甲酸中碳、氢、氧三种个数比是_________。
(5)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D 6.A 7.A 8.C 9.A 10.A 11.A 12.D 13.A 14.B 15.A
16.(1)导电
(2)HClO
(3)
(4)Cu、O、H、C
(5)移出可燃物
(6)乳化
17.(1) +4 1 2 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
(2) > 澄清石灰水或燃烧着的木条 b
(3) 骨骼疏松 微量元素 吸附
18.(1) 有机物 1:2 7:16
(2) 置换
(3) 无机非金属 +4
(4) 小于 9:50 大于 降温结晶
19.(1) 铁制外筒 耐腐蚀性能好 可回收 隔绝水和氧气
(2) Al2O3 置换
20. 光合
21. 制碳酸饮料、灭火、干冰用作制冷剂等
22.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隔离可燃物
23. D 高效性 煮熟后,肝脏内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失去了活性
24.(1)有机
(2)13:184
25.(1)有机化合物;(2)46;(3)6:1:16;(4)1:2:2;(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