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2、把握文章的情感拐点。
3、体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屏显: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师:“那榆荫下的一潭 !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揉碎在浮藻间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英国剑桥大学的拜伦潭中承载了诗人的梦,梦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她甜蜜的哀愁。一千年前,唐代的柳宗元也曾用一个小潭来承载他的梦,他的梦中到底有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去探寻他的梦。
师:我们要游览小石潭,要走进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有两道门槛我们必须迈过去,那就是读准字音、节奏和疏通文意。我们先挑战第一个门槛——读准字音和节奏。温馨提示,下列几组词语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屏显:
读准一个多义词:
参差( )披拂 犬牙差( )互
读准两个动词的读音:
卷( )石底以出 日光下彻( )
读准一组描写形状的词语:
为坻( )为屿 为嵁( )
读准一组描写心情的短语:
悄( )怆( )幽邃( )
读准一组修饰动作的词语: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往来翕( )忽
师:老师要特别强调一个词语的读音。“近岸卷石底以出”中的“卷”字有两个读音。在此处,老师认为应该读“quán”音。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卷,膝曲也。”所以,当做 “弯曲”来讲的时候,应该读做“quán”。其他的老师相信大家结合注释和字典就可以解决。
指名学生朗读上面的词语,教师正音。
师:请同学们将上面的词语齐读两遍。
学生朗读。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做出评价。
生:他读得声音很响亮,也没有读错字。但我觉得“潭中鱼可百许头”这句话的停顿是错误的。他读的是“潭中/鱼可百许头”,我认为应该读作“潭中鱼/可百许头”。
师:我们看一下这两种停顿在理解上有何不同。
生:“潭中鱼/可百许头”,强调的是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师:很好。在这种停顿之中,“潭中鱼”充当的是句子的主语。
生:“潭中/鱼可百许头”,这种停顿先说是在小石潭中,然后再说里面的鱼有一百来条。
师:是的。如果按照这样的停顿,“潭中”做状语,点明地点,再具体说鱼的数量。我们来看两种停顿方法虽然表达的意思不同,但均是合理的。如果从朗读的顺畅性而言,老师更倾向于“潭中鱼/可百许头”这种停顿方式。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第一道门槛我们已经成功地越过,现在我们向第二道门槛发起进攻。在进攻之前,老师同样要给大家点温馨提示。
屏显:
关注一个虚词的用法
以: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
关注一组意动用法
心乐之凄神寒骨
关注一组名词作状语
下见小潭 日光下澈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指名学生解释上面词语的意思,师生共同订正。
师:下面同学们两人一组,对照课下注释译课文,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讨论。
生合作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翻译文章方面,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齐):没有了。
师: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柳宗元与朋友游览小石潭的事,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小石潭的语句。
生勾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认为具体写小石潭的句子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师:你说的这些内容似乎都是写潭中的鱼啊。
生: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写潭中的鱼,还是在写潭水,强调潭水的清澈。这个句子中鱼好像都在空中游动,说明水是十分清澈的。
生: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也可以凸显出水的清澈。
师:是的。作者直接写鱼,间接也在写水,一箭双雕,写作方法可谓巧妙。
生:“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也是直接写小石潭的句子。
师:是的。我们归结一下文中具体写小石潭的有如下内容。
屏显: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上面这段文字,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样的小石潭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梦 你是如何看出的
生读。
生:我认为蕴含着柳宗元的一个欢乐的梦。这段文字中作者写到鱼欢快地游来游去,一会静止不动,一会又迅速地游开,似乎与游者一起快乐。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欢乐的梦。
师:你觉得游者是指谁
生:当然是指柳宗元。
师:还是指谁
生:指吴武陵,指龚古,还有他的弟弟柳宗玄以及崔氏二小生。
师:是的。在柳宗元的眼中,鱼不仅仅还是与他一起快乐,而是与他们一起快乐。这一点很重要。
生:我觉得小石潭蕴含着作者一个愉悦的梦。他写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一个“尤”字就能体现他惊喜、快乐的心情。
师:作者还写到了近岸石头的形状,从中你能读出作者的情感吗
生:也应该是高兴的,岸边的石头千奇百怪,各具情态,所以柳宗元一定非常喜欢,或者是说形态各异的石头给柳宗元带来了一点奇趣。
师:一个“各具情态”,你可以做魏学洢的知己。一个“奇趣”你便是柳宗元的知己。你是语文素养极高的学生。大家继续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小石潭中沉淀的是柳宗元的释怀的梦。
师:愿闻其详。
生:柳宗元写《小石潭记》的时候,正是他人生一段昏暗的时期,他被贬到永州,人生不顺利,本来是忧愁的,但是在看到美丽的小石潭后,他忘记了自己的忧愁,变得快乐起来。所以,我觉得小石潭中沉淀的是柳宗元的释怀的梦。
师:你提到了文章的写作背景,那我们通过一段资料来具体了解一下。
屏显:
补充资料一:
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少有大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天下苍生”为己任。但是后来柳宗元因为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政治个改,壮年被贬永州。在永州,他无实职也无官舍,寄居在冷清昏暗的龙兴寺内。但政敌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另外,他的妻子早亡,爱女又不幸夭折,到永州不久,老母又离开人世。后来更是几次无情的火灾,几乎失去了一切,并且他的健康也出现了问题,竟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老师动情朗读。
师:当看到如此秀美的小石潭的时候,柳宗元将人生的所有不幸揉碎在这一汪清水之中,暂时忘却了所有的苦痛,享受着山水给他带来的愉悦。这一汪潭水承载着快乐的梦。
文章中除具体写小石潭内的美景以外,还写到了什么
生:还写到发现小石潭,写到小石潭的源头。
生:还写到小石潭周围的环境,写到了一起与柳宗元游玩的人。
师:那我们就先看一下写小石潭环境的语句,看从中我们会有这样的发现 请同学说一下具体写环境的语句有哪些
生: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师:大家看一下这一段中,还有可以补充的内容吗
生:我觉得还要加上“其境过清”。
师:对,这是通过作者的感受来写周围的环境,应该加上。
屏显: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其境过清。
师:大家找一下前文与以上内容照应的语句
生: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生:还应该有“隔篁竹”和“伐竹取道”。
师:两处虽然都写了小石潭周围的树木和竹子,但老师觉得所传达出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请大家通过反复阅读来体会一下。
屏显:
隔篁竹 伐竹取道。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其境过清。
生反复朗读。
师:好,大家谈一下自己的发现。
生: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中,我仿佛看到树木和藤蔓都青翠欲滴,而且当风吹来的时候还随风摇曳。我看出当时柳宗元的心情是愉悦的。
生:“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给人非常美好的感觉,我也觉得当时柳宗元看到这景色,内心非常的快乐。
师:景语即情语。柳宗元笔下的树木和藤蔓不仅生机勃勃,而且极具风姿,与其快乐的心情是相称的。请用朗读向大家传递这一幅美景,传递柳宗元的愉悦之情。
生朗读。
师:读得不错。老师再给你提一点建议,如果每一句后面都能拖一下音,画面感会更强。我们可以这样读:“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来,同学们尝试一下。
生读。
师:大家继续来谈。
生:“隔篁竹”和“伐竹取道”也体现出作者一种快乐的心情。我觉得“篁竹”是对竹子的一种美称;“伐竹取道”也能体现出柳宗元一行人急切地想见到小石潭的心情。
生:“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其境过清。”这几句话所反映的作者的情感是忧愁的。他认为这里环境过于的凄凉。
师:是的,一个“清”直接点出了作者的心情。大家看看还有没有能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
生:我觉得“寂寥无人”中,“寂寥”一词能体现作者当时的一种忧愁和孤寂。
师:你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子。大家能不能再深入探究一下,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语与前后文是矛盾的
生:“无人”。文章的最后一段却说与柳宗元一起游玩小石潭的还有吴武陵,龚古,他的弟弟柳宗玄,还有恕己和奉壹。
师:是啊。在描写鱼的时候,柳宗元说鱼是与他一起快乐,与他的朋友、他的弟弟等人一起快乐。这里为什么却是“寂寥无人”了。
生:我觉得这成分体现了柳宗元内心的孤独。虽然有人能够陪伴他游览小石潭,但并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孤独。
生:这体现了柳宗元的愁苦之重,这样的愁苦能让他忘记了自己的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弟弟。
师:是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内心除了忧愁,似乎已经装不下任何的东西。那是什么使柳宗元的心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他的情感拐点出现在哪一段
生思考。
生:出现在描写小石潭源头的段落。这之前的几段柳宗元的心情都是快乐的。可是这后面的段落,他的心情却变得悲苦了。
师:你找的很准确。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段落,注意朗读时的语气。
屏显: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生朗读。
师:这一个段落为何会成为柳宗元情感的拐点呢 请大家从本段景物的特点出发,并结合老师补充的资料,思考一下柳宗元情感改变的原因。
屏显:
补充资料一:(略)
补充资料二:
大唐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顺宗即位,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等执政。柳宗元参加了这个集团,成为其中重要成员,任礼部员外郎。王叔文集团采取一系列措施,着手进行改革。第一步是取缔“宫市”(宦官以给皇家买东西为名,到市场变相掠夺财物),禁止“五坊小儿”(专门替皇帝饲养鹰犬等动物的人)依仗宦官权势欺压人民,罢免贪赃枉法的京兆尹李实,取消一些苛捐杂税,以及遣放后宫宫女及皇家教坊歌女舞女六百人回家等;同时,准备剥夺宦官所掌握的军权。这些行动猛烈地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们相互勾结起来,逼迫身患重病的顺宗传位给太子。这年八月,唐宪宗即位,贬王叔文为渝州司马(次年被杀)。柳宗元也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加贬为永州司马。
师:现在请大家将自己想象成柳宗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表述自己的想法。
生:这小溪“斗折蛇行”,蜿蜒曲折,多像我的命运啊!我年少得志,而如今却被贬永州这荒凉的地方。
生:这曲折的小溪是我命运的象征啊。想我柳宗元年轻时一切顺利,而如今却是这样的不幸,妻子早亡,母亲也去世了,就连女儿也离我而去,到了另一个世界。哎!那前方的小溪望去时明时暗,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多像我的前程啊,我已经找不到自己路了。
师:你走进了柳宗元的内心,你的话让我也伤感起来。
生:我的命运就像这小溪一样的曲折啊,当我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时候,我们却失败了,朋友有的流放,有的被杀。我们的命运啊,都是坎坷的!
师: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柳宗元,不仅仅想到自己,还想到了别人。
生:大唐王朝啊,你的命运何尝不像这小溪一样曲折啊,你曾经有过贞观之治,有过开元盛世,但后来却遭遇安史之乱。刚刚走出安史之乱的影子,想要再现辉煌,可是我们的变法却又失败了。前方这段迷蒙的小溪,不也是我大唐王朝的命运的象征吗 大唐啊,你的路在何方
师:由个人中走向国家,你的思考有深度!
这看似平常的一段,却是文章情感的拐点。小溪蜿蜒、迷茫的自然环境,触动了作者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他游山玩水的快乐慢慢消散而去,内心孤寂与忧愁慢慢弥散出来,最后凝结成了这篇经典的美文。
我们再走进柳宗元的小石潭,会发现柳宗元小石潭的梦中不仅仅承载着欢乐,还承载着——
生:孤独。
生:愁苦。
师:能不能将他的愁苦说得具体一些
生:贬官后的落寞。
生:才能无法施展的悲伤。
生:失去亲人的痛苦。
生:为变法失去生命的朋友感到惋惜和悲伤。
师:也许还有——
生:前途的迷茫。
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师:一个小小的石潭,承载了柳宗元的梦,梦中有太多、太多的情感,这些情感变化,这些情感交织,凝结在了小石潭的水上、树上、藤蔓上、鱼上、小溪上……最终化作了一篇两百字的经典美文。就让我们再深情地朗读一遍课文,在文字中触摸柳宗元复杂的情愫。
生动情朗读。
师:小石潭不大,潭中那一汪清水不多,但每一次读他都会有新的感悟,希望大家课下多读几遍,反复体会揣摩柳宗元的情感。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推荐大家阅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