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加分宝第27讲声现象 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2】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加分宝第27讲声现象 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14 09:03: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7讲 声现象
考点 常见题型 考点分值
1.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 选择、填空 2~4分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3.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4.掌握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相关知识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5.知道声音的特性并能判断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6.掌握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7.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声音的传播形式是 。
3.声音速度:声速与 和 有关,具体关系是 。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某同学对着一山崖高喊一声,2 秒后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有 340m 。
1. (即声音的 与 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 2. (即声音的 与 和 有关) 3. 。(声音的特色)
老黄牛叫的音调 ,响度 ;小老鼠叫的音调 ,响度 .
6、频率高于 Hz的声波为超声波,低于 Hz的声波为次声波。次声多于 有关。用来监测核试验和预测多种自然灾害。超声即能传递 又能传递 。
7、超声波应用:工业上 ; 海洋上 ;医学上 ;生活 ;交通上 。
8、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 减弱;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
(2)在 中减弱;具体措施 。
(3)在 处减弱。 具体措施 。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了《音叉弹乒乓球》的科学视频,小科看了后深刻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如图所示, “胜哥课程”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变式训练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声学课程后对相关科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
A.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B.上学路上,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D.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貞声
2.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
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
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
例2: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 , 这是文明人的基本礼仪。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变式训练
1. 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声学课程后进行了相关实验。小科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将一座闹钟放在纸盒中(如图),并在盒内放入不同材料,小科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色 D.速度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声纹锁将声纹识别应用于门禁系统,实现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它建立在声纹识别技术的基础之上,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乙的波形疏密程度相同,丙的最密;甲、丙的波峰到波谷距离相同,乙的最大(图中波突起的最高点就是波峰,凹陷的最低点就是波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音调相同
B .甲和乙的音调相同
C .甲和乙的响度相比,甲的响度大
D .甲和丙的响度相比,丙的响度大
知识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例3:在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下列方式是通过“吸声"来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
B .影剧院里装饰板做成蜂窝状
C .给机动车辆排气管加装消音器
D .学校附近禁止鸣汽车喇叭
◆变式训练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声现象的相关课程后深刻理解了噪声的防治方法。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居民区周边工地晚上禁止施工
B .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
C. 在矿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2.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 )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
知识4:耳与听觉
例4:请看图中并用序号回答问题: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________。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收集声波,声波进入[________]外耳道,在传播过程中,由________将声音的振动放大。
(4)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________张开,使______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变式训练
1.请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回答:
(1)有些人晕车,与耳的前庭、________有关。
(2)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________,防止胀痛。
(3)听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___。
1.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 空气、水、铜 B. 铜、空气、水 C. 水、铜、空气 D. 铜、水、空气
2. 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声学相关课程后深刻理解了有关知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液体可以作为声源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3.下列物体中,属于声源的是---( )
A. 教室里通电的电铃 B. 音乐教室里的钢琴
C. 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 D. 静止的树叶
4.如图所示,A 为信号源,B 为接收器,AB 之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 A 分别发射出超声波、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信号时,接收器 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 超声波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无线电波
5.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6.近段时间一首名叫《惊雷》的喊麦歌曲刷屏各大短视频平台,“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同学们争相模仿,其中小乐同学的模仿受到大家的称赞,堪比原唱。“堪比原唱”称赞的是他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波长
7.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8.“胜哥”的家乡——金华正在建设金义东轻轨,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 声源和人耳处减弱噪声 B. 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9.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相等 B.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毛细胞 D. 防止听小骨和听神经受损
10.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11.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________Hz,人的听觉范围在________Hz到________Hz之间,人类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12.白居易有诗词写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人们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识别出“琵琶声”的。“琵琶声”是靠弦的________产生的。
1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有诗云“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的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大潮产生的声音是由潮水的________产生的,大潮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的。
14.人或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处于其听觉频率范围________(填“之内”或“之外”),且听觉范围要广得多,频率分布的这种特点便于同类交流并与环境互动。同时播放宋祖英和降央卓玛演唱的歌曲《映山红》,人们仍能分辨出他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5.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16.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1)1是________;2是________,它们构成了________。
(2)3是________;4是________;5是________;它们共同构成了________。
(3)9是________,它和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________。
17.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梵高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
(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的哪一部分结构?________。
(2)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 )
A.丧失 B.减弱 C.不变 D.增强
18.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璀璨的焰火在黄浦江畔绽放,各种烟花争奇斗艳,但是细心的小刚发现他总是先看到烟花,过一会儿才听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这种特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你再举一例:________
19.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________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议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20.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棉花堵住耳朵睡。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为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1. (2020 嘉兴)事物总是在变与不变中相统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压改变时,空气的密度一定不变 B. 温度改变时,玻璃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
C. 位置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一定不变 D. 介质改变时,声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2.(2020 宁波)下列四幅图片都来自于课本,对它们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甲图实验中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
B. 乙图可以表示四冲程汽油机中的压缩冲程
C. 丙图实验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D. 丁图可以表示至今所建造的核电站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3.(2021天津)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传播
C.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D. 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4.(2021四川眉山)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5.(2021山东东营)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
B.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疾病的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音调
D.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6(2021江苏泰州)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C.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 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b 115.4Hz 279.0Hz
c 120.5Hz 282.8Hz
7.(2021江苏南京)小明和小华读出a、b、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A. 小明声音音调低
B. 小明声音响度大
C. 小华声音音调低
D. 小华声音响度大
8.(2021湖北武汉)关于声现象 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
B. 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9.(2021山西)"五四"青年节期间,学校举办了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唱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将音箱音量调大改变了合唱声的音色
10.(2021山东泰安)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降低音调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1.科学方法是开启大自然奥秘之门的钥匙。
(1)如图所示,用鼓锤分别重敲和轻敲鼓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铜鼓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可以通过乒乓球反弹的高度,来显示出鼓面振动的情况。通过实验可知:鼓面振动的 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为了便于描述光的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播路径和方向,科学上引入了光线的概念,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为了形象地表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强弱和方向,科学上引入了________的概念,实际上它也并不存在。
12.(2021湖北宜昌)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3.(2021河南)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______而发声;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
14.(2021安徽)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2021山东淄博)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____________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_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__。
16.(2021重庆A卷)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17.(2021江西)为了庆况建党100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小明问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选题“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7讲 声现象
考点 常见题型 考点分值
1.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 选择、填空 2~4分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3.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4.掌握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相关知识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5.知道声音的特性并能判断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6.掌握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7.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 不能传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声音的传播形式是 声波 。
3.声音速度:声速与 介质的性质 和 介质的温度 有关,具体关系是 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温度相同时,固体、液体气体中声速逐渐减小 。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某同学对着一山崖高喊一声,2 秒后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有 340m 。
1. 音调 (即声音的 高低 与 发声体振动频率 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 2. 响度 (即声音的大小 与 物体振动幅度 和 与发声体的距离 有关) 3. 音色 。(声音的特色)
老黄牛叫的音调 低 ,响度 大 ;小老鼠叫的音调 高 ,响度 小 .
6、频率高于 20000 Hz的声波为超声波,低于 20 Hz的声波为次声波。次声多于灾难有关。用来监测核试验和预测多种自然灾害。超声即能传递 信息 又能传递 能量 。
7、超声波应用:工业上 超声探伤仪 ; 海洋上 声呐 ;医学上 超声检查,超声碎石 ;生活 超声加湿器 ;交通上 倒车雷达 。
8、人们用 分贝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 声源处 减弱;具体措施 安装消声器 。
(2)在 在传播过程中 中减弱;具体措施 植树,设置屏障 。
(3)在 人耳 处减弱。 具体措施 戴耳塞或耳罩 。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了《音叉弹乒乓球》的科学视频,小科看了后深刻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如图所示, “胜哥课程”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BCD不符合题意, A符合题意。
答案:A
◆变式训练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声学课程后对相关科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
A.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B.上学路上,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D.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貞声
解析:A.将要上钩的鱼在水中,岸边的说话声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水中在传递到鱼的耳朵中,鱼儿被吓走了,说明液体能够传声,A符合题意;
B.上学路上,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不符合题意;
C .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课声也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符合题意;
D .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是固体能够传声, 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2.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
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
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解析: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A不符合题意;
B .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B不符合题意;
C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符合题意;
D .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
例2: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 , 这是文明人的基本礼仪。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解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 这里的"大声” 是指声音不要太大,是指响度的大小。
答案: B
◆变式训练
1. 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声学课程后进行了相关实验。小科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将一座闹钟放在纸盒中(如图),并在盒内放入不同材料,小科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色 D.速度
解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A.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将一只闹钟放在纸盒中,并在盒内放入不同材料,逐步远离声源,距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就越小, A符合题意;BCD.音调、色和速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无关, BC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声纹锁将声纹识别应用于门禁系统,实现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它建立在声纹识别技术的基础之上,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
解析: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ABD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
答案:C .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乙的波形疏密程度相同,丙的最密;甲、丙的波峰到波谷距离相同,乙的最大(图中波突起的最高点就是波峰,凹陷的最低点就是波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音调相同
B .甲和乙的音调相同
C .甲和乙的响度相比,甲的响度大
D .甲和丙的响度相比,丙的响度大
解析:A.读图可知,甲和丙波形的振幅相同,因此它们的响度相同;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因此音调不相同。故A错误;B.甲、乙、丙中,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B正确;CD.甲、乙、丙中波形振幅最大的是乙,因此,响度最大的是乙;甲与丙的振幅一样,因此甲与丙的响度-样。故CD错误。
答案:B
知识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例3:在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下列方式是通过“吸声"来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
B .影剧院里装饰板做成蜂窝状
C .给机动车辆排气管加装消音器
D .学校附近禁止鸣汽车喇叭
解析:
A.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措施是隔声,故A不符合题意;
B. 影剧剧院里装饰板做成蜂窝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此措施是吸声,故B符合题意;
C.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此措施是消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学校附近禁止鸣汽车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此措施是消声,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变式训练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声现象的相关课程后深刻理解了噪声的防治方法。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居民区周边工地晚上禁止施工
B .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
C. 在矿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解析:
A. 居民区周边工地晚上禁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属于防止噪声产生,故A错误;
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属于阻断噪声传播,故B正确;
C. 在矿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属于防止噪声入耳,故C错误;
D. 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答案:B
2.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 )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
解析: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分析。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测量噪声的大小,不能改变噪声大小,故C符合题意;
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置,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答案:C
知识4:耳与听觉
例4:请看图中并用序号回答问题: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________。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收集声波,声波进入[________]外耳道,在传播过程中,由________将声音的振动放大。
(4)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________张开,使______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解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听觉。
(1)耳郭是收集声波的,①是耳郭;(2)有的人晕车与半规管和耳前庭有关,③是半规管,而④是耳前庭,(3)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听觉。而②是外耳道,由听小骨将声音的振动放大,⑧是听小骨; (4)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咽鼓管张开,使鼓室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因为咽鼓管由鼓室通向咽,而⑥是咽鼓管,⑨是鼓室。
答案:(1)①;(2)③;④(3)②;⑧;(4)⑥;⑨
◆变式训练
1.请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回答:
(1)有些人晕车,与耳的前庭、________有关。
(2)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________,防止胀痛。
(3)听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___。
解析:外耳包括①耳廓和②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收集声波并传至鼓膜.中耳包括⑨鼓膜、⑦鼓室和⑧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③半规管、④前庭和⑤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⑤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1)、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所以晕车与其有关。
(2)、外耳道收集声波并传至鼓膜.中耳包括⑨鼓膜、⑦鼓室。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防止胀痛。
(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答案:(1) 半规管 ;(2) 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3) 大脑
1.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 空气、水、铜 B. 铜、空气、水 C. 水、铜、空气 D. 铜、水、空气
解析: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分析解答。
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传播的速度v固>v液>v气 , 因此声音传播速度的排序为:铜>水>空气,故D正确,而A、B、C错误。
答案:D。
2. 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声学相关课程后深刻理解了有关知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液体可以作为声源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知识分析即可。
A.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答案:C。
3.下列物体中,属于声源的是---( )
A. 教室里通电的电铃 B. 音乐教室里的钢琴
C. 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 D. 静止的树叶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有振动的物体才是声源。
音乐教室里的钢琴、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静止的树叶都没有振动,不可能发出声音,不属于声源;而教室里通电的电铃,可以振动发出声音,属于声源。
答案:A。
4.如图所示,A 为信号源,B 为接收器,AB 之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 A 分别发射出超声波、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信号时,接收器 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 超声波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无线电波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光也是电磁波,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它们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即都能在真空中传播;只有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超声波。
答案:A。
5.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解析:(1)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器人的声音也是由振动产生的,A不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不合题意;
C、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C符合题意;
D、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D不合题意。
答案:C。
6.近段时间一首名叫《惊雷》的喊麦歌曲刷屏各大短视频平台,“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同学们争相模仿,其中小乐同学的模仿受到大家的称赞,堪比原唱。“堪比原唱”称赞的是他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波长
解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堪比原唱”称赞的是他的声音特点和原唱十分相似,因此指的是音色,故B正确,而A、C、D错误。
答案:B。
7.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解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据此分析判断。
“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小,因此二者都是指的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而B、C、D错误。
答案:A。
8.“胜哥”的家乡——金华正在建设金义东轻轨,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 声源和人耳处减弱噪声 B. 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解析: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分析判断。
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D正确,而A、B、C错误。
答案:D。
9.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相等 B.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毛细胞 D. 防止听小骨和听神经受损
解析:解答时可以从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方面来切入。
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巨大的气流会使得鼓膜内外气压不等,会损伤鼓膜,嚼一块口香糖,这时会使得咽鼓管张开,能够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A符合题意。
答案:A
10.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解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据此分析判断。
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特点,也就是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答案:C。
11.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 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________Hz,人的听觉范围在________Hz到________Hz之间,人类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解析:(1)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即;
(2)根据人类的听觉范围分析。
(1)这种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
(2)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人类能听到该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答案:300;20;20 000;能
12.白居易有诗词写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人们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识别出“琵琶声”的。“琵琶声”是靠弦的________产生的。
解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征叫音色;
(2)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据此分析解答。
(1)白居易有诗词写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人们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识别出“琵琶声”的。
(2)“琵琶声”是靠弦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音色;振动
1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有诗云“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的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大潮产生的声音是由潮水的________产生的,大潮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的。
解析:根据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解答。 大潮产生的声音是由潮水的振动产生的,大潮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答案:振动;空气
14.人或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处于其听觉频率范围________(填“之内”或“之外”),且听觉范围要广得多,频率分布的这种特点便于同类交流并与环境互动。同时播放宋祖英和降央卓玛演唱的歌曲《映山红》,人们仍能分辨出他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解析:只有发声频率处于其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类或动物才能听到声音;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利用音色能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只有人或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处于其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才能便于同类交流并与环境互动。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之内;音色。
15.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解析: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靠音色;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物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分散程度有关。
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是根据声音的响度大小,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
答案:音色;响度。
16.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1)1是________;2是________,它们构成了________。
(2)3是________;4是________;5是________;它们共同构成了________。
(3)9是________,它和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________。
解析:根据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解题,据图可知,1是耳廓、2是外耳道、3是鼓膜、4是听小骨、5是鼓室、6是中耳、7是半规管、8是前庭、9是耳蜗、10是咽鼓管。
解:(1)据图可知,1是耳廓、2是外耳道,它们构成了外耳;
(2)据图可知,3是鼓膜、4是听小骨、5是鼓室;它们共同构成了中耳;
(3)据图可知,9是耳蜗,它和前庭、半规管共同构成了内耳;
答案:(1)耳廓、外耳道、外耳;(2)鼓膜、听小骨、鼓室、中耳;(3)耳蜗、前庭、内耳。
17.梵高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
(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的哪一部分结构?________。
(2)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 )
A.丧失 B.减弱 C.不变 D.增强
解析:(1)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廓;(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减弱。
答案:(1)耳廓;(2)B
18.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璀璨的焰火在黄浦江畔绽放,各种烟花争奇斗艳,但是细心的小刚发现他总是先看到烟花,过一会儿才听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这种特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你再举一例:________
解析:(1)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稍小一点,因此,我们可以近似认为空气中的光速也为 3×105 千米 / 秒。(2)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 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 1℃ , 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 0.6米。
(1)小刚发现他总是先看到烟花,过一会儿才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2)在生活中还有“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该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也能体现这种特点。
答案:(1)光速大于声速;(2)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该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19.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________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议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解:舞曲是扬声器纸盆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建议将音箱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 振动;空气;声源
20.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棉花堵住耳朵睡。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为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索性用棉花把头蒙住睡,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 (2020 嘉兴)事物总是在变与不变中相统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压改变时,空气的密度一定不变 B. 温度改变时,玻璃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
C. 位置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一定不变 D. 介质改变时,声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解析:(1)根据气压和体积的变化关系分析; (2)根据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分析;
(3)根据质量的特性分析;(4)根据声速的影响因素判断。A.当气体的质量不变而气压改变时,气体的体积肯定改变,那么空气的密度一定改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常温下的玻璃为绝缘体,当温度达到熔融状态时,玻璃会变成导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答案:A
2.(2020 宁波)下列四幅图片都来自于课本,对它们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甲图实验中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
B. 乙图可以表示四冲程汽油机中的压缩冲程
C. 丙图实验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D. 丁图可以表示至今所建造的核电站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燃烧气体是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向下做功,应该是做功冲程。压缩冲程时应该是活塞向下压缩气体;3、图丙中外部电路有电源,所以线圈中通有电流,在磁铁的磁场中受力运动,是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A: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空气被抽出后声音越来越弱,描述符合实际,A正确;
B:乙图可以表示四冲程汽油机中的压缩冲程,错误,应该是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是做功冲程,B错误;
C:丙图实验中外部有学生电源,线圈中已经有电流通过,所以研究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情况,不是电磁感应现象,C错误;,
D:丁图表示的是核聚变反应,而核电站中主要是核裂变反应,D错误。
答案:A
3.(2021天津)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传播
C.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D. 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解析: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噪声产生,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答案: A
4.(2021四川眉山)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解析: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故C错误;
D.声音的三特性有:音调、响度、音色。“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故D错误。
答案:B
5.(2021山东东营)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
B.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疾病的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音调
D.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故A错误;B、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疾病的,故B正确;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6(2021江苏泰州)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C.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 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A.禁鸣喇叭是禁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声),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隔墙有耳”说明墙可以传播声音,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b 115.4Hz 279.0Hz
c 120.5Hz 282.8Hz
7.(2021江苏南京)小明和小华读出a、b、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A. 小明声音音调低
B. 小明声音响度大
C. 小华声音音调低
D. 小华声音响度大
解析:表中单位是Hz,所以测的是频率,反映了音调,小华声音频率高,音调高,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答案:A
8.(2021湖北武汉)关于声现象 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
B. 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时间和方位判断昆虫的位置,故D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9.(2021山西)"五四"青年节期间,学校举办了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唱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将音箱音量调大改变了合唱声的音色
解析:合唱声是由人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量调大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答案:B
10.(2021山东泰安)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降低音调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C错误;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答案:D
11.科学方法是开启大自然奥秘之门的钥匙。
(1)如图所示,用鼓锤分别重敲和轻敲鼓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铜鼓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可以通过乒乓球反弹的高度,来显示出鼓面振动的情况。通过实验可知:鼓面振动的 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为了便于描述光的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播路径和方向,科学上引入了光线的概念,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为了形象地表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强弱和方向,科学上引入了________的概念,实际上它也并不存在。
解析:(1)根据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解答; (2)根据磁感线的定义和用途分析解答。 如图所示,用鼓锤分别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敲和轻敲鼓面,铜鼓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可以通过乒乓球反弹的高度,来显示出鼓面振动的情况。通过实验可知:鼓面振动的幅度(或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为了形象地表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强弱和方向,科学上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实际上它也并不存在。
答案: (1)幅度(或振幅) (2)磁感线
12.(2021湖北宜昌)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解析:(1)噪声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大小的单位是分贝。
(2)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 (1). 响度 (2). 声源
13.(2021河南)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______而发声;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
解析:(1)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振动而发声。(2)声可以传递信息,告诉我们这是《花木兰》选段。
答案: ①. 振动 ②. 信息
14.(2021安徽)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析: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答案:响度。
15.(2021山东淄博)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____________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_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__。
解析:(1)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因为力度不同,物体的振幅不同,响度则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
(3)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使烛焰熄灭。
答案:(1)物体振动(2)响度 音调(3)能量
16.(2021重庆A卷)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解析: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振动;不能。
17.(2021江西)为了庆况建党100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小明问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选题“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
解析:(1)男女声的区别是男声音调低,女声音调高,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区别男女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答案: (1). 音调 (2). 空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