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39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3 17:3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华。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不久赵挺之因病去世。死后三日,蔡京使私党弹劾赵挺之生前有贪污之嫌,几至遭受灭门之祸。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返回山东青州故居,过了十余年的隐居生活。此时,李清照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此时,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和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后期多身世之感,故国之思,情调悲伤。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表现了故国之思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眼
(一)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品味:叠字的妙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富有
音乐节奏感。
2. 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心境
若有所失心神无主内心空虚
寂寞凄清形单影只
凄苦无告悲怆凄惨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自己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的孤苦,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且富于音乐节奏感。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情景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秦观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黄花
梧桐
(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结论:
  酒是“愁”的象征,借酒消愁愁更愁,秋风迅疾更增添愁思。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作者从北方流寓南方,大雁也从北方来,
所以说“旧时相识”。但更深的一层含义
是,当年丈夫数度任职在外,夫妻俩常
鸿雁传书,互表情意。如今,旧时相识
的大雁飞来了,家乡的音信却不可复得,
特别是“寄锦书”的丈夫,再也不能回来
了。亡国之悲,丧夫之痛,如潮涌来。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结论:
  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
结论: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结论: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中心思想: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语言通俗,贴切自然,具有音乐性
词人多次运用口语,如;“窗儿”、“怎生”、
“这次第”、等明白如话的语言,绝无矫情造作
之感;
词中多处用叠词,听起来有明显的音乐美,
充分体现出词的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
写作特色
1、以抒情见长,情景交融。
2、层层铺叙,线索分明。
3、大量运用双声叠韵与唇齿两声的词字。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
课后作业:
查阅唐诗宋词,试找出几个被赋予特定含义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意象
我所了解的意象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