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2021·四川内江·七年级期末)魏征曾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话进谏
A.隋文帝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2.(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某班在探究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武周时期(武则天)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百姓生活富裕,不再受剥削
C.民族和谐,没有发生过战争
D.大力推行佛教,寺院遍布全国
3.(2021·四川沐川·七年级期末)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4.(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七年级期末)如图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5.(2021·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据《资治通鉴》编译载:“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唐太宗虚心纳谏 B.唐太宗知人善用 C.唐太宗以史为鉴 D.唐太宗勇于革新
6.(2021·四川东坡·七年级期末)“‘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出自《易·系辞下》意为以正道示人。唐太宗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上文所述,属历史评价的是
A.“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 B.唐太宗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
C.“贞观”意为以正道示人 D.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
7.(2021·四川甘孜·七年级期末)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被誉为
A.开元盛世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贞观之治
8.(2021·四川荣县·七年级期末)时序性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历史的时序能帮助学生打开时空,发现历史的美好瞬间。与下面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实行郡县、统一全国 B.定都成都、发展西南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9.(2021·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伶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
A.稳定社会秩序 B.忧伶百姓
C.维护地主阶级长久利益 D.完善各项政策
10.(2021·四川仁寿·七年级期末)“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以上材料共同说明唐朝( )
A.兴盛的原因 B.割据的结果 C.衰落的过程 D.农业的发展
11.(2021·四川雅安·七年级期末)与“国之命在人心”思想内涵一致的说法是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刑乱国,用重典 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2.(2021·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治世局面,它的形成与下列哪位皇帝有着直接关系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13.(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据《贞观政要》(卷一)记载,唐大宗曾说:“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喂)腹,腹饱而身毙。”下列最能反映唐太宗“先存百姓”治国理念的措施是
A.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 B.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C.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D.减轻劳役,减省刑罚
14.(2021·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15.(2021·四川泸县·七年级期末)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应是( )
A.武则天 B.唐太宗 C.慈禧太后 D.唐玄宗
16.(2021·四川大英·七年级期末)《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17.(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强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强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用严刑酷吏监督控制官员 B.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在位期间设置了通判,防止了地方叛乱
18.(2021·四川甘孜·七年级期末)诗歌能反映历史现象。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
19.(2021·四川泸县·七年级期末)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20.(2021·四川苍溪·七年级期末)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描绘出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商贾云集、胡汉交融、宗教宽松、歌舞升平的景象,剧中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花钿妆容纷纷“出圈”,此剧反映的治世局面被后世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1.(2021·四川邛崃·七年级期末)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C.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D.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22.(2021·四川内江·七年级期末)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出现过很多盛世局面。唐朝统治者“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以此形成了“开元盛世”局面,这位统治者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高宗
23.(2021·四川雅安·七年级期末)下列表述与唐玄宗相关的是
A.平定隋末农民起义,建立唐朝 B.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
C.创立殿试制度,重视发展生产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鼎盛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故选C;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唐高祖李渊灭隋朝,建立唐朝,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唐玄宗执政时期,政局稳定,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史称“开元盛世”,但后期他开始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故排除D。
2.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期出现开皇之治,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武周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三者的共同点是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故选A;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不符合隋文帝时期的开皇之治,排除。
【点睛】
3.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描写唐太宗的,故A符合题意;“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描写的是武则天,故B不合题意;“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描写的是唐玄宗,故C不合题意;“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描写的是赵匡胤,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唐太宗、贞观之治”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4.A
【详解】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他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宣布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故选A;只有武则天提及了农业的发展措施,排除B;唐太宗到唐玄宗这一时期是唐朝逐渐兴盛的过程,故C错误;题干说明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并不存在有关割据势的信息,故D错误。故选A。
5.A
【详解】
根据题干“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唐太宗虚心纳谏。唐太宗在位时期,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唐太宗的知人善任、以史为鉴、勇于革新的内容,排除BCD。故选A。
6.D
【详解】
依据所学,历史评价是指把所评价人或事放在较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趋势,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重在考察其较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题干由材料唐太宗的措施,被评价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D正确;题干“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是具体事实,A排除;唐太宗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是唐太宗采取的措施,B排除;“‘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出自《易·系辞下》意为以正道示人。唐太宗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反映了唐太宗采取“贞观”为年号,是以正道示人的意思。C排除;故选D。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被称为贞观之治,故D项正确;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光武中兴是在东汉时期,康乾盛世是在清朝,排除ABC。
8.D
【详解】
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反映的是唐朝,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D项正确;秦朝时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唐朝时期定都长安,排除B项;隋炀帝时期开凿运河、创立科举,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依据题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的信息可知,材料的大意是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更想让你们这些大臣能够长守富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和大臣们都是代表统治阶级即封建地主阶级,因此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C正确;ABD都与本质不符,排除;故选C。
10.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他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宣布咸菜的政策,人称她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三则材料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A正确;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没有出现割据局面,排除B;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是唐朝的强盛时期,排除C;材料只有武则天设及农业,排除D。故选A。
1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唐太宗多次引用,意思是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荀子、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故A正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的内容,意思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就不会有危险,故B错误;“刑乱国,用重典”意即治理新兴的国家,刑罚可以从轻;治理动乱的国家,刑罚必须加重;治理太平的国家,采用常行的刑罚即可,指刑罚要根据社会情况而定,语出《书·吕刑》,故C错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谓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综上答案A。
12.B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史称“贞观之治”,故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B。
13.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喂)腹,腹饱而身毙。”可知,唐太宗“先存百姓”治国理念是“以民为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减省刑罚,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选项D符合题意;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A排除;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与教育文化措施相关,B排除;重用贤能,与知人善任相关,C排除。故选D。
14.C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的中央行政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因此,三省六部制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故选C项;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内阁制都没有实现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故排除A、B、D三项。
15.A
【详解】
根据所学,武则天是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故A项正确;BD项不是女的,排除;C项不是皇帝,排除;故选A。
1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在690年自立为武周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故选项A符合题意;“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反映的是她的执政能力,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反映的是她完善科举制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重用有才能的人”是她的执政措施,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According to what we have learned, Wu Zetian’s reign followed the reign of Emperor Tai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reign of Emperor Xuan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during which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inued, reuse talented people, are her as a concrete performance, so ACD are not in line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question. So B.
1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执政时期,继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推动了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史称“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因此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通判是在宋朝时期出现的,D排除。故选B。
1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大意为:稻米、粟米雪白如流脂,无论国家还是私人的粮仓里,都盛得满满当当,这两句描写唐玄宗开元时期农业生产繁荣,国富民丰的情景,符合材料中“开元盛世”的景象,D符合题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诗句,大意为:贵族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只好让它腐烂发臭;黎民百姓饥寒交迫,悲惨地死在路边,不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A不符合题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人们不畏艰险,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B不符合题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扬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不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 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C
【详解】
根据材料“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商贾云集、胡汉交融、宗教宽松、歌舞升平的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物产丰富、物价低廉、店铺众多、商贸繁荣、人口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情况,被誉为“开元盛世”。故选项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选项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开元”一词符合题意;“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是中唐时期刘禹锡的作品,不符合题意;“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是中唐时期王建的作品,不符合题意;“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是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战争惨况,选项D不符合题意。
22.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形成了“开元盛世”局面,故C符合题意;唐高祖建立唐朝,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设立蒙池都护府,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助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D正确;李渊平定隋末农民起义,建立唐朝,他是唐高祖,故A错误;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故B错误;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重视发展生产,故C错误。综上答案D。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