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盛唐气象
一、选择题
1.(2021·四川沐川·七年级期末)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2.(2021·四川巴中·七年级期末)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A.
B.
C.
D.
3.(2021·四川泸县·七年级期末)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
A. B.
C. D.
4.(2021·四川大英·七年级期末)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5.(2021·四川青川·七年级期末)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6.(2021·四川荣县·七年级期末)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①文字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图②透露了西周朝时期青铜制造业的发达
C.图③反映了唐朝手工业水平的高超和开放的社会风气
D.图④技术是隋唐发明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7.(2021·四川仁寿·七年级期末)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B.
C. D.
8.(2021·四川沐川·七年级期末)下面两幅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
A.社会政治状况 B.科举选才标准
C.手工制作水平 D.思想开放程度
9.(2021·四川仁寿·七年级期末)曲辕犁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曲辕犁发明并推广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0.(2021·四川雅安·七年级期末)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高超,又能体现各民族间交往盛况的图片是
A. B.
C. D.
11.(2021·四川宜宾·七年级期末)下列四件出自唐朝的文物,集中体现了
A.手工业的高超 B.制瓷业的精致 C.丝织业的精美 D.商业十分繁荣
12.(2021·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水机轮转,众兜汲水,日夜不息……”反映出唐代在农业生产方面使用了哪种生产工具
A.筒车 B.曲辕犁 C.秧马 D.耧车
13.(2021·四川大英·七年级期末)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2021·四川荣县·七年级期末)奶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相传唐太宗将一位公主嫁到吐蕃(今西藏)以后,喝不惯当地的牛奶,便在牛奶中加入煮好的茶然后再饮用,而奶茶也成为汉藏民族的交往见证。下列史实可以与这段传说相印证的是
A.金城公主入藏 B.驻藏大臣的设立
C.册封达赖和班禅 D.文成公主入藏
15.(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七年级期末)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是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
16.(2021·四川仁寿·七年级期末)下边是七年级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提纲。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1.文成公主入藏 2.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3.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A.唐朝的民族关系 B.唐朝的对外交往
C.唐朝的经济发展 D.唐朝的政治制度
17.(2021·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事件中,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玄奘西游天竺 B.昭君出塞 C.鉴真东渡日本 D.文成公主入藏
18.(2021·四川开江·七年级期末)“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反映了( )
A.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
B.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C.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D.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
19.(2021·四川仁寿·七年级期末)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20.(2021·四川东坡·七年级期末)“清乐”是源自汉代乐府的一种清雅音乐,魏晋以来肃河西走廊一带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时的清乐经过改编后由“胡人”演唱;隋朝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了魏晋以来
A.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C.政权分立阻碍文化发展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21.(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歌反映了唐朝
A.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B.社会经济极其繁荣
C.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生产科技引领世界
22.(2021·四川青川·七年级期末)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下面唐诗创作风格的描述属于“诗仙”的是
A.飘逸洒脱 B.淳朴厚重 C.通俗易懂 D.委婉细腻
23.(2021·四川苍溪·七年级期末)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诗中主人公被誉为
A.诗仙 B.诗鬼 C.诗圣 D.诗史
24.(2021·四川巴中·七年级期末)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屈原
B.杜甫
C.辛弃疾
D.关汉卿
25.(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曹雪芹
26.(2021·四川沐川·七年级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27.(2021·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体现劳动场景的是( )
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8.(2021·四川内江·七年级期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受安史之乱的悲怆情怀。他被后人称为
A.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仙
29.(2021·四川荣县·七年级期末)宋欧阳修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欧阳修称赞的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柳公权 C.颜真卿 D.欧阳询
30.(2021·四川大英·七年级期末) 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用下图表示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中国绘画约每200年出现一个高峰期。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徐渭
二、填空题
31.(2021·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李白因其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称为“____________”。杜甫被誉为“诗圣”,由于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___________”之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C
【详解】
依据杜甫的诗歌“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可知描述的是一种灌溉工具。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在大轮子上绑上一个个小竹筒,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图C是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C项符合题意;图A是西汉时期,南方人民发明的“秧马”,用于插秧,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A项不合题意;图B是曲辕犁,是用于农作物耕种的工具。B项不合题意;图D是汉代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3.C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的信息中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是唐朝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所以C项符合题意;耧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与题干所描述的不一致,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曲辕犁,是唐代发明的耕犁,适用于精细耕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与题干描述不一致,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秧马,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与题干描述不一致,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C
【分析】
【详解】
题中对工具的介绍,有个别关键词,比如“竹筒”,“灌溉”等,由此结合所学可知,此工具为隋唐时期的筒车,由于农业灌溉,也反映出当时古代农业的发达,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秧马”、②为“筒车”、③为“耧车”、④为“曲辕犁”。唐朝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因此,②④是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C项正确;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耧车是西汉出现的新型播种工具,均与题干“唐朝”不符,因此,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D项。故选C项。
6.C
【详解】
观察题干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图③唐三彩反映了唐朝手工业水平的高超和开放的社会风气,C项正确;图①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排除A项;图②司母戊鼎透露了商朝时期青铜制造业的发达,排除B项;图④技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7.A
【分析】
【详解】
骆驼载乐俑是唐朝文物,属于唐三彩制品。唐三彩,是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体现了陶瓷工艺在唐朝的一次新发展。骆驼载乐俑的主体造型是人物演奏西域乐器的形象,又生动反映唐朝中外的交流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C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时期的,排除A项;兵马俑是秦始皇时期的陶制品,排除B项;渔樵耕读碗属于青花瓷,青花瓷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唐舞马街衔杯银壶、唐三彩女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唐朝陶瓷器、金银器是其典型代表。C项正确;社会政治状况,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科举选才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思想开放程度,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
唐朝时期新型耕犁曲辕犁发明并推广,促进了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0.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造型精彩,色彩亮丽,骆驼载乐俑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鼓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却是大都从西域传来的乐器,这反映了当时各民族间交往,故B正确;兵马俑是秦朝的,故A错误;冰裂纹瓷碗是宋朝瓷器,故C错误;青花人物扁壶是明朝瓷器,故D错误。综上答案B。
11.A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涉及的唐三彩、蜀锦、陕西秘色瓷、白瓷,可知反映的是手工业领域。结合课本所学,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纺织业品种繁多,尤其以丝织品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还有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A正确;制瓷业的精致、丝织业的精美表达是图片中某个方面,不全面,BC排除;图片的文物没有涉及商业,D排除;故选A。
12.A
【详解】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据材料“水机轮转,众兜汲水,日夜不息”可知,这是对唐朝出现的筒车的描述,反映出唐代在农业生产方面筒车增加了灌溉的面积,A符合题意;曲辕犁是唐朝时期的耕地工具,B排除;秧马出现在宋朝,C排除;耧车出现在汉代时期,D排除。故选择A。
13.C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反映唐朝兼收并蓄外来文化,双向交流的史实。四个选项中,②③④三项都属于唐朝兼收并蓄外来文化,双向交流的史实,①和亲结盟反映唐朝的民族关系。故答案选C。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D项正确;金城公主入藏发生在唐中宗时期,排除A项;设驻藏大臣、册封达赖和班禅是在清朝,排除BC项。故选D项。
15.B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郑和下西洋,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戚继光抗击倭寇;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交流,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因此选择的人物是文成公主。选项中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A
【分析】
【详解】
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等,因此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唐朝的民族关系,故A符合题意;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的经济发展、唐朝的政治制度都在示意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BCD。故选A。
17.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曾经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表明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选项D反映的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而AC则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流相关史实,应排除;昭君出塞是发生在汉代,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18.A
【详解】
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的“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题干“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题干诗句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故A符合题意;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不是唐诗主要反映的内容,排除B;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不是唐诗主要反映的内容,排除C;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故选A。
19.D
【详解】
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据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说的是少数民族学习中原人种植农作物;“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说的是中原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骑射等,这体现了民族交融,相互学习,D符合题意;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文教昌盛,人才辈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故选D。
20.B
【详解】
依据材料“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河西地区的清乐与 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等信息可知:清乐成为“华夏正声”经历了比较长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民族的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中原地区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交融,而非中原传统文化的消亡,排除A项;C项以偏概全,只符合材料个方面的信息,故排除C;南北朝文化的主流仍然是“汉代乐府的俗乐”,排除D项。故答案为B。
21.C
【详解】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唐朝的社会生活。根据材料的大意,非汉人的音乐、马骑、妆容,五十年来纷至沓来,直接指出了唐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融合、交流,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故C选项正确;唐朝时胡音、胡骑、胡妆都被汉人接受,说明社会开放,故A选项错误;胡音、胡骑、胡妆等是民族风俗,未强调经济繁荣,故B选项错误;这是民族之间的交流,未体现生产科技引领世界,故D选项错误。
22.A
【详解】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藐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赞誉,A符合题意;BCD项与李白的诗歌风格不符,排除。故选择A。
23.A
【详解】
根据材料“《寻李白》”,可知诗中主人公为李白,而李白被称为“诗仙”,因此A项正确;李贺被称为“诗鬼”;诗圣是杜甫;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因此排除BCD三项,选择A项。
2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C项是南宋的词人,D项是元代的戏剧家。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5.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史”指的是杜甫诗歌中的内容,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瞄准现实,一方面表现自己流落江湖的事实,另一方面,更多地描写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的悲惨事实,所以B符合题意;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所以A不符合题意;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以C不符合题意;曹雪芹清代学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所以D不符合题意。
2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D项正确;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儒家思想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B项;中央集权,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
27.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A正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排除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描述的是泰山,排除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排除D。故选A。
2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其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由盛转衰,诗歌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其诗歌被称为“诗史”,其本人被誉为“诗圣”,故选C;画圣指的是吴道子,书圣指的是王羲之,诗仙指的是李白,故排除ABD。
29.C
【详解】
根据材料“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颜真卿,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C。
30.B
【详解】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文化。观察图可知,第一个高峰出现的时间是600-800年,即公元7-8世纪左右,此时中国属于唐朝时期.唐朝时期在绘画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这里只有吴道子,所以只能选择B。而A顾恺之生活于东晋时期;C张择端是北宋画家;D徐渭是明朝画家,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31. 诗仙 诗史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李白因其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称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由于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