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10: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2021·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2021·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状态?(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羌族
3.(2021·四川泸县·七年级期末)“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4.(2021·四川沐川·七年级期末)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5.(2021·四川荣县·七年级期末)下图纪录片所讲述的历史事件使
A.辽宋保持长久的和平局面
B.辽宋之间的对峙局面形成
C.宋夏保持长久的和平局面
D.宋金之间的对峙局面形成
6.(2021·四川荣县·七年级期末)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契丹、西夏文字的笔面,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B.礼乐文明的确立
C.汉唐盛世文化重现 D.各族文化的交融
7.(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七年级期末)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 800 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8.(2021·四川甘孜·七年级期末)《栾城集》中记载:“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从这段材料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A.北宋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B.辽的军事实力大为削弱
C.北宋人民经济负担加重 D.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9.(2021·四川巴中·七年级期末)七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在讨论宋朝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时,出现了“宋真宗、漕州城、寇准、议和、岁币”等内容,你觉得会是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10.(2021·四川东坡·七年级期末)从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所进行的战争结果来看,无疑都是相似的,虽然在与西夏政权的议和中,挽回了一点面子,但究其实质与辽没有什么不同。在宋与西夏政权的议和中,哪一项使北宋“挽回了一点面子”( )
A.收回燕云十六州 B.元昊向宋称臣
C.宋给西夏岁币 D.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1.(2021·四川沐川·七年级期末)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建立西夏王朝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12.(2021·四川甘孜·七年级期末)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某班前去参观“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展”。如果按照朝代顺序,他们依次进入的场馆应是
①元明清馆
②隋唐五代馆
③辽宋夏金馆
④魏晋南北朝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有关,澶渊之盟是在宋辽之间,“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和金之间。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和渔猎生活。题文中“行营到处即为家”是说契丹人四海为家,过着游牧的生活,“一卓穹庐数乘车”是指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是说契丹人依靠打猎为生,所以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故选择A。
3.B
【详解】
根据“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和所学可得出,“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故B项正确;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此盟约并不完全平等,排除A项;C项不是材料的重点,材料强调的是和平局面的形成,排除C项;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
4.C
【详解】
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排除D项,C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辽、宋、西夏、金不属于诸侯国,排除AB项。故选C项。
5.A
【详解】
依据图片中澶渊之盟以及所学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该盟约的签订促使辽宋保持长久的和平局面,A符合题意;辽宋对峙是10-11世纪间辽朝与宋朝两个割据政权的对峙局面,澶渊之盟并不是促使辽宋之间的对峙局面形成的盟约,B不符合题意;澶渊之盟是辽和北宋之间签订的盟约,不是宋夏以及宋金之间签订的盟约,C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四十余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6.D
【分析】
【详解】
许多契丹、西夏文字的笔面,是仿照汉字创造的,反映出西夏、契丹和汉族的文化的交融,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百家争鸣,排除A;材料信息与礼乐文明无关,排除B;契丹建立的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与汉唐盛世文化无关,排除C。
【点睛】
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退,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故这次宋辽盟约称为 “澶渊之盟”,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8.D
【详解】
1004年秋,辽军南下,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临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史称澶州之战。1005年1月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宋辽订立的和议,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据“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从安居,不乐战斗。”可知,从这段材料中能得到的信息是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符合题意;北宋军事实力大为增强表述与史实不符,A排除;辽的军事实力大为削弱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北宋人民经济负担加重,但材料中没有体现,C排除。故选择D。
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战事之中,宋真宗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符合题意,故选B项;宋夏和议的主要内容有:宋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宋岁赐绢十三万、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宋金和议中没有体现“宋真宗、漕州城、寇准”等内容,故排除C项;辽金议和与宋真宗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10.B
【详解】
根据材料“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所进行的战争结果来看,无疑都是相似的,虽然在与西夏政权的议和中,挽回了一点面子”结合所学可知,在宋与西夏的义和内容中,北宋“挽回了一点面子”指的是西夏皇帝元昊向宋称臣,但每年宋朝要给西夏岁币,以换取相对和平局面,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立国三百一十九年的宋朝最终没有将燕云十六州收复,A项错误;宋给西夏岁币体现材料“但究其实质与辽没有什么不同”,材料中“挽回了一点面子”指的是元昊向宋称臣,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在宋与西夏的义和内容中,北宋“挽回了一点面子”指的是西夏皇帝元昊向宋称臣,而不是宋夏边界贸易兴旺,D项错误。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西夏的建立者是羌族的分支——党项族,D项正确;契丹族建立的是辽政权,排除A项;匈奴族在汉代以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逐渐减小,排除B项;鲜卑族建立了魏晋时期的北魏政权,排除C项。
1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元明清馆,元朝是1271年建立的;②隋唐五代馆,隋朝是581年建立的;③辽宋夏金馆,辽是916年建立的;④魏晋南北朝馆,三国时期魏国是220年建立的;因此按照朝代顺序正确排列是④②③①;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