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金与南宋的对峙
1.(2021·四川荣县·七年级期末)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B.商品经济发展,交子出现
C.海外贸易兴盛,市舶司的设置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2021·四川沐川·七年级期末)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3.(2021·四川泸县·七年级期末)和南宋长期对峙的金国,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女真 B.契丹 C.党项 D.蒙古
4.(2021·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等政权,因此北宋的局部统一区别于大一统的汉唐。材料旨在强调这一时期
A.政权并立 B.国家统一 C.民族交融 D.分裂割据
5.(2021·四川雅安·七年级期末)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唐朝至元朝),图中的☆处应是
A.后周 B.北魏 C.陈 D.金
6.(2021·四川大英·七年级期末)郭靖和杨康都是金先生《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丘处机给他们起名勿忘“靖康之耻”,他们出生时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7.(2021·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这体现了南宋统治者什么样的心态
A.立志收复中原 B.与金对峙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D.向往和平
8.(2021·四川甘孜·七年级期末)“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与诗歌描述相关的人物是
A.岳飞 B.文天祥 C.忽必烈 D.宋太祖
9.(2021·四川邛崃·七年级期末)在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称呼主要是:戎、狄、蛮、夷、胡。按位置大体分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而“胡”一般是对所有非汉民族的称谓。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唐诗 宋词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 【作者】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党项、契丹 B.匈奴、蒙古
C.犬戎、女真 D.匈奴、女真
10.(2021·四川内江·七年级期末)下列朝代和其都城搭配正确的是
A.隋朝——余杭 B.元朝——上京 C.南宋——临安 D.北宋——兴庆
11.(2021·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宋辽、宋夏、宋金之间“和议”的相同点是
①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②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③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④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21·四川苍溪·七年级期末)比较公元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公元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推广了占城稻的种植
C.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D.减轻了中原人民负担
13.(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关于辽宋、宋夏及宋金等和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少数民族政权都向宋王朝称臣
B.客观上有利于边界生产与贸易
C.从此彻底结束了双方武力对抗
D.是宋朝软弱的表现应完全否定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国家是分裂状态,故A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故B不符合题意;为了加强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置了市舶司,故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故排除D项。故选A。
2.C
【详解】
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排除D项,C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辽、宋、西夏、金不属于诸侯国,排除AB项。故选C项。
3.A
【详解】
女真是靺鞨部落的一支,居住在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女真族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各部后,1115年于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4.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以及汉人建立宋朝,各民族政权并立,互相攻伐,有战有和,因此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故A正确;北宋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故B错误;“民族交融”说法片面,故C错误;“分裂割据”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综上答案A。
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1234年,蒙古灭金,故D正确;ABC时间都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D。
6.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的都域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微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郭靖和杨康是为了勿忘“靖康之耻”,发生靖康之变之后。1127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此时金在北方,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1234年蒙古灭掉金;11世纪前期,党项族建立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D项符合题意;1125年北宋灭亡,辽朝被金所灭。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7.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诗句即反映了南宋建立后,统治者苟安南方,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8.A
【详解】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对其爱国激情与志向的写照。故与诗歌描述相关的人物是岳飞,A符合题意;BCD项人物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A。
9.D
【详解】
唐朝时期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汉时期,其中“胡”指的是匈奴;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抗金英雄。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故D符合题意;党项族建立的是西夏政权,排除A项;蒙古族是元朝时期建立政权,排除B项;犬戎是西周时期的少数民族。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故选C;隋朝的都城是长安,故排除A;元朝的都城是大都,而上京是辽国的都城,故排除B;北宋的都城是东京汴梁,而兴庆府是西夏的都城,故排除D。
1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据此可知,宋辽、宋夏、宋金之间“和议”的相同点是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宋金达成和议,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因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
1005年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所以,宋辽的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都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C项正确;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与澶渊之盟无关,排除A项;推广了占城稻的种植与澶渊之盟不符,排除B项;澶渊之盟的签订加重了中原人民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宋与夏议和,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因此 关于辽宋、宋夏及宋金等和议的说法正确的是“客观上有利于边界生产与贸易” 。选项B符合题意;少数民族政权都向宋王朝称臣,不符合宋朝史实,A排除;彻底结束了双方武力对抗,不符合宋朝史实,C排除; 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能完全否定,D排除。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