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10: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9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四川大英·七年级期末)以下一组数据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某一主题。这一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朝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C.汉唐时期的民族大交融 D.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
2.(2021·四川荣县·七年级期末)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史记》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持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
B.《宋史》记载:“天下根本,仰给东南”
C.宋代民谚:“苏湖熟,天下足。”
D.《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3.(2021·四川广安·七年级期末)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4.(2021·四川大邑·七年级期末)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5.(2021·四川中区·七年级期末)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A.黄河流域的开发 B.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三国鼎立的确立 D.江南地区的开发
6.(2021·四川甘孜·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中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7.(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下表为西汉、唐朝和北宋南北方人口对照表。该表反映出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江南经济开发 B.中外交流频繁
C.君主专制强化 D.经济重心南移
8.(2021·四川仁寿·七年级期末)下表呈现了西汉至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北方财富增长 B.中央集权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 D.城市生活繁荣
9.(2021·四川泸县·七年级期末)宋朝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谚语说明了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城带
A.气候宜人 B.交通便利 C.商业繁荣 D.成为丰饶的粮仓
10.(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袁隆平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被人们永远怀念。两宋时期,具有直接类似贡献的是
A.大运河的开通 B.筒车的使用 C.占城稻的推广 D.茶树的种植
11.(2021·四川邛崃·七年级期末)下列选项与下图在用途上相同的是( )
A. B.
C. D.
12.(2021·四川泸县·七年级期末)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1·四川东坡·七年级期末)“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据此可知两宋时期
A.乡村文化繁荣 B.夜市经济繁华 C.海外贸易活跃 D.交子开始使用
14.(2021·四川开江·七年级期末)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这么写道:“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 )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
C.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成为粮仓 D.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15.(2021·四川东坡·七年级期末)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政府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A.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B.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16.(2021·四川东坡·七年级期末)下面为宋朝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表(单位:万贯)。表中信息可以说明宋代( )
时间 总收入 农业收入 农业占比% 工商业收入 工商业占比%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3559 2321 65 1238 35
宋熙宁十年(1077) 7070 2162 30 4911 70
宋天禧五年(1021) 5723 2762 48 2936 52
A.经济繁荣程度超越了唐代社会 B.政府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C.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7.(2021·四川荣县·七年级期末)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一位市民,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使用景德镇的瓷器 B.用“交子”购物
C.到夜市游玩 D.仅可在东、西两市经商
18.(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市处,通宵不绝”,据此,与唐朝相比,宋朝商贸活动发生的变化是
A.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商帮 B.居住区与商业区严格区分
C.海外贸易超过前代高度发达 D.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
19.(2021·四川仁寿·七年级期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块我国宋代的广告印刷铜版,上面刻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字样。从该“铜版”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广告已经在全国各地普及 B.济南地区大量生产钢铁
C.宋代出现了纸币“交子” D.宋代已经出现广告了
20.(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子昂故里,诗酒之乡”是射洪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在打造杭州城市名片时,专家抽取了许多素材,你认为最适合的素材组是
A.故都大相国寺 B.临安瓦子 C.故宫博物院坊市 D.大相国寺瓦子
21.(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历史极其重要的方法,研究宋史,下列材料中最合适的是
A.《水浒传》 B.《资治通鉴》 C.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D.紫禁城
22.(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七年级期末)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23.(2021·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据记载,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农业税占全国税赋总收入的30%,工商税占70%。南宋绍兴末年,政府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而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的关税收入就达200万贯。由此可知宋代
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C.自然经济己开始解体 D.农业不再是主要生产部门
24.(2021·四川仁寿·七年级期末)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宋朝在主要的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这一机构是( )
A.宣政院 B.市舶司 C.澎湖巡检司 D.驻藏大臣
25.(2021·四川邛崃·七年级期末)12世纪末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先到……办理相关手续。这里的省略号指的是( )
A.三司 B.市舶司 C.转运使 D.十三行
26.(2021·四川巴中·七年级期末)《宋史·食货志(下)》记载:“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一经济现象出现在
A.三国时期蜀国
B.三国时期吴国
C.唐朝四川地区
D.北宋四川地区
27.(2021·四川东坡·七年级期末)“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迈前代的情况下,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前期的川蜀地区率先登上商品交换的历史舞台。”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铜钱分量重、价值低 B.北宋时期造纸业发达
C.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北宋政府的强力推动
28.(2021·四川甘孜·七年级期末)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北宋,下列情景有可能遇到的是
A.占城稻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
B.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
C.人们可以在瓦子中观看京剧
D.四川地区已开始使用“交子”
29.(2021·四川苍溪·七年级期末)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转变是货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四川商民自行印发的“交子”,出现于( )
A.秦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0.(2021·四川大英·七年级期末)《宋朝事实》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改变宋朝四川商贸交易货币携带不方便的是( )
A.白银的普及 B.“交子”的出现
C.货币的统一个 D.勾栏的出现
31.(2021·四川青川·七年级期末)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情况折射出( )
A.对外交易频繁 B.文学艺术璀璨 C.民族战争不断 D.商品经济发展
32.(2021·四川邛崃·七年级期末)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最先出现于( )
A.唐时江南一带 B.五代时开封地区
C.北宋时四川地区 D.南宋时关中平原
33.(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某电视剧有一个镜头是“朱元璋高坐龙椅,臣子上奏本时称朱元璋为太祖皇帝。”其实这样称呼当朝皇帝是错误的,这种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叫“穿帮”。以下镜头没有“穿帮”的是
A.唐高宗带领群臣欣赏昆曲《桃花扇》
B.宋朝富商在四川使用“交子”支付货款
C.明成祖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军情
D.清朝康熙帝亲征,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4.(2021·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两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关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表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B.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C.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二、综合题
35.(2021·四川巴中·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固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什么时候完成?
(2)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6.(2021·四川宜宾·七年级期末)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图一、图二所示的生产工具名称,并结合所学,谈谈生产工具的革新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
(2)结合所学,完善表格。
材料三 南方经济发展示意图
(3)结合所学完成思维导图,并用史实说明“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至少两个史实)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看出从西汉到北宋,北方户数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南方逐渐上升,且到北宋时期,南方所占户数达到62.9%,人口的南移带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由此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A正确;唐代大一统反映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多方面,排除B;汉唐民族交融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双方影响,排除C;材料包含西汉与唐代,故“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错误且概括不完整,排除D。故选A。
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项描述的是当时江南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说明经济重心还没有南移;B项“天下根本,仰给东南”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南方了;C项“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但是没有完全转移到南方;D项是指南朝时江南地区农业的刚刚开发。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B
【分析】
【详解】
根据表格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所占比例高于北方,说明南方经济地位重要,故选B项;此时国家相对安定,故排除A项;文化重心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C项;北民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D项。
4.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A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5.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经济重心的南移
6.C
【详解】
根据图表信息:两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量(户数)、财政收入的比重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经济重心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在唐朝中期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天上天堂,地下苏杭”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北方人口南迁,A项错误;图表和宋朝社会生活无关,B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思是宋朝经济重心南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D
【详解】
根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该表反映了从西汉、唐代到北宋北方人口比例下降,南方人口比例大增,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再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使宋代南方农业迅速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故D项正确;题干表格反映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没有涉及江南经济开发、中外交流频繁和君主专制强化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8.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西汉至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的数据明显可以看出,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由西汉时期的19.8%增长到北宋时期的62.9%,与此同时,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逐渐下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所占比重的增加说明南方经济逐步得到发展,即经济重心南移,故选C,排除A;从人口户数的变化不能说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城市生活繁荣,排除BD。故选C。
9.D
【详解】
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0.C
【详解】
宋代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故C选项符合题意;大运河的开通是在隋朝,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排除;筒车的使用最开始不是在宋朝,故排除B项;茶树的种植不符合时间,故排除D项。
11.A
【详解】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示反映的是唐朝的曲辕犁,主要用于耕种,它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图A反映的是宋朝的秧马,它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拔秧的工具,与曲辕犁同属耕种工具,故选A;图B反映的是司南,它是辨认方向的工具,故排除;图C反映的是元朝的火铳,它是用于战争的火器,故排除;图D反映的是清朝的金瓶掣签,用于西藏宗教事务,故排除。
1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宋代商业繁荣,在瓦子里可以看杂技;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所以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与题干城市繁荣,商业兴盛无关,排除A、C和D。故选B。
13.B
【详解】
据材料“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可知,买卖昼夜不绝,直至天明,这反映了夜市繁荣,故B正确;A与材料无关;材料未涉及海外贸易,C错误;材料未涉及货币“交子”应用,D错误。
14.D
【详解】
依据题干的“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繁荣,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故D符合题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属于农业发展的表现,排除A;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是在唐朝,排除B;太湖流域成为粮仓与农业有关,排除C。故选D。
15.B
【分析】
【详解】
宋代“坊市制”瓦解导致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城市秩序混乱,为此宋朝政府专门采取措施进行管理,这说明宋朝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故B正确;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错误;收取杂税是对材料的误读,故C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政府的国策,宋代只是有所放松,故D错误。
16.C
【详解】
根据图表信息,由“工商业占比35%到5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宋代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选项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没有出现唐朝,A排除;政府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不符合史实,B排除;宋朝与民族政权并立,D排除。故选C
17.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限制,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只能在东、西两市进行;到了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早市、夜市、草市以及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普遍出现,D项符合题意;宋代时期,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市民可以使用到景德镇的瓷器,排除A项;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人们可以用它购物,排除B项;宋代时期,夜市中的活动丰富多彩,人们可以到夜市游玩,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分析】
【详解】
根据“夜市”“通宵不绝”可知,材料反映宋朝商业繁荣,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故选D;明清出现各具地域特色的商帮,排除A;宋朝打破了居住区与商业区的区分,排除B;材料信息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C。
【点睛】
19.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结合图片信息,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特别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这件文物,说明宋代已经出现广告了,故选D;A从广告印刷铜版不能体现,排除;从材料中铜版的信息不能体现济南生产钢铁,B错误;从广告印刷铜版不能证明宋代出现纸币,C错误。故选D。
20.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都城是临安(今杭州),都城商业繁荣,并且有娱乐场所——瓦子,故选B;大相国寺在开封,即北宋都城汴京,排除AD;故宫博物院在北京,排除C。
【点睛】
21.C
【详解】
根据材料中对原始史料的概念解读可知,原始史料是目击者的亲身经历,与事件同时期的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等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史料形式,一般主要是考古挖掘等实物史料最具有说服力,据此可知,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是历史考古挖掘,是最能作为研究宋代历史依据的,故C项正确;《水浒传》属于文学作品,不能作为最直接主要的依据,故排除A项;《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的文献史料,不是作者亲身经历,故排除B项;紫禁城是现存古代建筑,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22.B
【详解】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的机关,故B符合题意;都护府是汉、唐等时代中原王朝为监护边境各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排除A;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C;枢密院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排除D。故选B。
23.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农业税占全国税赋总收入的30%,工商税占70%”可知,商品经济发达,根据“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可知,海外贸易发达,B符合题意;AC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择B。
24.B
【详解】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机构市舶司加以管理,类似于今天的海关,B正确;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宗教事务并管辖西藏地区,A排除;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C排除;清朝雍正年间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管辖,D排除。故选B。
25.B
【详解】
根据材料“12世纪末期”可知,此时正值宋朝,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发达,为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在港口城市设立了市舶司,所以外商来到泉州需要先到市舶司办理相关手续,故选B;三司通常指的是明朝设置的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故排除A;转运使指的是宋朝为集中财权而设置的掌管地方财赋的机构,故排除C;十三行指的是清朝掌管对外贸易的机构,故排除D。
26.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携带方便,北宋时期使用铁钱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三国时期蜀国、三国时期吴国、唐朝四川地区没有出现纸币,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代纸币交子的出现的相关知识。
27.C
【详解】
根据材料“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迈前代的情况下”可知,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品交流的频繁,原有的铜钱难以满足需要,推动了纸币“交子”的出现,故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可知,纸币“交子”出现的原因有铜钱分量重、价值低,但这是纸币出现的推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B项和纸币的出现没有直接联系,不是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纸币“交子”最早是由民间发行,且D项不是纸币发行的根本原因,D项错误。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宋朝的纸币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纸币出现的原因,注意根本原因和经济发展有关。
2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在东南地区推广,还未在黄河流域推广。故A不可能遇到,不符合题意;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当时南宋与金对峙,故辛弃疾的词作传唱大江南北的情景不可能遇到。故B不符合题意;京剧的形成时间是清朝的道光年间,在北宋还未出现京剧。故C不可能遇到,不符合题意;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D可能遇到,符合题意。故选D。
29.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初年,四川用铜钱,体重值小,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铜钱流通,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故B正确,ACD错误。综上故选B。
30.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最早的纸币。B正确;白银携带不方便,A排除;货币的统一,不改材质也不能解决携带问题,C排除;勾栏是瓦子里面专供演出的圈子,D排除;故选B。
3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因此,纸币的出现折射出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纸币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活跃,不能反映对外贸易、文学艺术和民族战争的情况,排除ABC项。故选D项。
3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贸易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因此镜头没有“穿帮”的是“宋朝富商在四川使用‘交子’支付货款”。选项B符合题意;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A排除;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C排除;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D排除。故选B。
3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符合题意;ABD项表述与史实相符,排除。故选择C。
35.(1)国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南宋
(2)政治因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技术因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经验。自然因素:南方有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
政策因素: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详解】
(1)根据材料从“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到“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苏湖熟,天下足”可得,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国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经济重心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2)根据材料“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可得,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这是政治因素;根据材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可得,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经验,这是技术因素;根据材料“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可得,南方有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这是自然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等。
36.(1)图一:曲辕犁;图二:秧马;作用:生产工具的革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进步,为社会进步提供经济基础。
(2)①为农田水利法;②丈量土地,按照土地收税;③丈量清楚了土地,增加了纳税的土地面积,提高了税收。
(3)①人口南迁;②经济重心移到南方;史实:苏湖足天下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南方的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北方。
【详解】
(1)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为曲辕犁;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为秧马;生产工具的进步首先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作为经济基础,它的变动会引起经济基础的变化,即推动社会进行革新。
(2)根据所学知识以及材料“兴修水利”可知①反映的是农田水利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方田均税法的主要内容是丈量土地,按照土地收税;宋代实行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这就导致宋代土地兼并严重,大地主们占有大量土地却不纳税,占有少量土地的农民却需要纳税,方田均税的实行改变了这一局面,他厘清了大地主们所占有的土地使得他们也要纳税,这就大大提高了国家的税收,当然也极大地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成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3)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南迁,所以①为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方面,这三方面的发展构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南方经济彻底超过北方,所以②为经济重心移到南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体现,所以用史实说明“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就是列举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史实,即苏湖足天下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南方的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北方。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