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海水“晒盐”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结晶法就可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 B.KNO3和NaCl
C.MnO2和KCl D.CaCO3和河沙
2.下列因素:①溶质种类;②溶剂种类;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温度;⑥压强;⑦搅拌、振荡。其中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 )
A.①②⑤ B.④⑤⑥⑦ C.③④⑥⑦ D.⑤⑥
3.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该实验无法探究的因素是( )
实验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1 蔗糖 水 20℃
2 蔗糖 水 40℃
3 食盐 水 40℃
4 食盐 植物油 40℃
A.溶质种类 B.溶剂种类 C.溶液温度 D.颗粒大小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等于20mL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D.加热饱和石灰水,会变浑浊
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形成的微观实质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中
B.碘几乎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
C.某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下降,该物质可能为硝酸铵
D.洗涤剂去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6.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吸附污水中的悬浮杂质——悬浮杂质易溶于活性炭
B.蒸馏法分离水和酒精——水和酒精的密度不同
C.用结晶法提纯纯碱——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
7.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温度不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在海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B.①为蒸发池,②为结晶池
C.①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D.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8.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
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
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
D.气温高、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9.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B.打开汽水瓶盖会听到“呲呲”的响声,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C.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
D.NaCl 在 20℃时的溶解度为36g,意思是在 20℃时,100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g NaCl
10.“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
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 ℃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20 ℃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
D.20 ℃时,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11.物质A、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A 110 117 126 139
B 31.6 63.9 110 167
A.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B.从A溶液中得到A晶体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20℃时A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用玻璃棒搅拌会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1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探究分子之间有间隔 B.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
C. 将河水转化为纯净水 D. 证明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13.下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10℃时,分别用10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用甲的质量多于乙
D.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4.欲使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氨气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方法是( )
A.减少压强,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C.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升高温度
15.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结构 B.空气组成(按体积分数)
C. pH与溶液酸碱性 D.溶解性与溶解度关系
二、填空题:
16.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A.干冰 B.火碱 C.熟石灰 D.酒精 E.活性炭 F.稀硫酸 G.碳酸钠
①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_;②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____;
③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
⑤既可作燃料又可用于消毒的是____;⑥侯氏制碱中的“碱”指的是____。
(2)试选用“>” 或“<”或“=”填空。
①酸雨的pH__________正常雨水的pH;
②氯原子核内质子数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
③20°C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__________80°C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④能够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在工业上大量制备氧气的原因是由于氮气的沸点____氧气的沸点。
(3)市场上有一种“即热饭盆”,其原理是在饭盒底部有两层,一层存放水,另一层存放镁和铁的混合物。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即发生以下反应:Mg+2H2O=X+H2↑。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饭盒底部“即热”的原理是将___能转化为热能。
②已知X是一种碱,则X的化学式是____。
③上述化学反应属于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7.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
(2)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_______。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1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
(4)水可参与许多化学反应。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的反应原理是:在通电条件下,氯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1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图1是a、b两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回答:
①曲线上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②温度_____20℃时(填“>”或“<”),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
③将b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
④如图2所示,试管1、2中分别盛有20℃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底部有等质量的a、b固体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 。
A.试管2底部的固体减少
B.a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a溶液中溶剂质量等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D.变化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等于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8.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
(2)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t3℃时,将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
(4)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进入贮水池中的海水,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母液中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19.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家用净水器中活性炭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
(3)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选填“杀菌”或“使悬浮物沉淀”)。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P点的含义是______。
②t2℃时,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③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④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下图),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
(5)试回答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水的作用。
A.集气瓶中的水______;B.烧杯中的水______;C.量筒中的水______。
三、实验题:
20.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小林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探究溶质的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_。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溶质的质量。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 __________。
(2)探究温度(以硝酸钾为例)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和质量、______。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D 6.C 7.B 8.C 9.C 10.C 11.B 12.B 13.A
14.C 15.A
二、填空题:
16.答案:(1) E F A C D G (2) < = > <
(3) 化学 Mg(OH)2 置换反应
17.答案:(1) 肥皂水 吸附 (2)溶液具有稳定性 (3)450
(4)
(5) 20℃时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 > 加入溶剂 降低温度 BD##DB
18.答案:(1) 丙<乙<甲 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80
(3)< (4)C
19.答案:(1)肥皂水 (2)不能 (3)使悬浮物沉淀
(4) 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75 b>a>c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c物质的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
(5)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测定集气瓶中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三、实验题:
20.答案:(1) 溶质的种类 温度 溶剂的种类和质量 不同种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 温度 溶剂的种类和质量 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中(或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