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3 20:02:3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竹里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联想与想象,运用语言描写诗中的景。
3.把握意象“竹”的文化意蕴,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难点
把握意象“竹”的文化意蕴,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点
通过联想与想象,运用语言描写诗中的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吟诵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任何美味与青翠浓郁的修竹相比,都是无足轻重的,宁可不吃肉也要在居所里种上竹子。爱慕竹子的何止苏东坡一人?古往今来,数不尽的诗文、画作,都清楚的表明中国人对竹子怀有一种特殊的热爱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看看作者在这一片竹林里寄托着怎样的情趣。
(二)知人论世
检查学生搜集查找到的关于王维的生平事迹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资料:王维,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吟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大约在四十四岁时,为其母亲崔氏有奉佛习静之所,营造蓝田辋川别墅。王维自己也在这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一直到他五十六岁那年,长安失守,被安禄山所俘,暂告一段落。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参禅悟理,学庄信道,有“诗佛”之称。
(三)感受节奏
学习诗歌朗诵少不了,朗诵时我们首先要把握诗歌的节奏,下面请小组内讨论交流这首诗节奏的划分。
竹里馆
[王维]
独 坐/幽 篁/里,
弹 琴/复/长 啸。
深 林/人/不 知,
明 月/来/相 照。
古典诗歌本身是可以和乐歌唱的,到现代虽然不再有乐谱,但是它的这种音乐的韵味,还是可以通过音长和音调的升降在朗读过程之中体现出来。
给5分钟的时间去合作探究这首诗的音长和音调升降的特点。要求,大声朗读揣摩。示例: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 → ↗ ↘
弹-琴---复--长--啸-。
→ ↗ ↗ → ↗
深-林--人---不-知--,
↘ ↗ → ↗ →
明-月---来--相--照-。
→ ↗ → ↗ ↗
(四)诗中有画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揭示了王维的诗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征。绘画是以线条、颜色为媒介,以具体的形象,使观画者直接感受到;诗歌是以语言为媒介,无法直接被读者感受到,但是诗歌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自行在脑中描绘一幅有色彩、有形貌的图画,而且因个人的兴趣、想象力、文字敏感度的不同,有时甚至能赋予诗歌更丰富高远的意蕴。
通过联想与想象,试着把自己脑海里形成的画面,用文字或图画展现出来。5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完成。
示例:一片茂密修长的竹林中,幽静空寂,一人闲坐抚琴,打破林中寂静的是那悠远的琴声和自得的长啸,不论有无朋友的到访,这些都不要紧,因为皎洁的月华映照身上,以月为友便不孤单。
(五)景中含情
白居易《养竹记》中总结竹有“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的特点,明白地指出人们之所以爱竹,主要是由于精神文化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竹子自身所特有的生长习性、自然形态等与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精神有许多契合之处。
竹子在生长习性和自然形态上有什么特点?
耐寒、有节、根固、心空、笔直
这些特点和中华民族哪些优良的传统精神契合?
傲骨:《说文解字》说“竹,冬生草也”,可见竹子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耐寒,每当寒冬来临,百草凋零,而竹子确实一派苍然之色,这种迎风傲雪,自强不息的气质与儒家倡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非常契合。所以竹子的耐寒,象征着人要有傲骨。
气节: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对气节十分重视,人应有气节,而竹子生来有节。所以竹子有节象征着人要有气节。
志坚:“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郑板桥把竹子作为坚定信念、理想人格的化身来赞美。
虚心:空,虚也。竹子空心,象征着人要虚心。
正直:刘禹锡《爱莲说》“中通外直”象征着君子正直通达,那么“竹”的笔直也是象征着人的正直。
竹子所象征的这些传统精神,在两类人身上体现的较为尽致,一是君子,二是隐士。下面请你们根据诗歌的内容来探究:诗人是想借竹子来表现君子之美的还是想表现隐士之风?
总结:当社会动荡,个人命运凶险难卜时,竹林便自然而然成为寄身的理想之地。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就是最好的例证。王维中年时期,奸臣李林甫独揽朝政,朝中政治黑暗,竹林作为黑暗现实的对立面而显得宁静平和,“独坐”“弹琴”“长啸”“明月相伴”,创造了一个清净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内心的淡定与幽寂的竹林融合在一起,安闲自得、超然洒脱,充分表现了一个隐者形象,表达了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六)课外拓展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自选角度,谈谈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心境一致:“空山”“深林”“青苔”,也是一个隐者形象,都表现了作者安闲自得、超然洒脱的心境。
手法一致:以动衬静。“人语响”衬托空山安静,弹琴与长啸衬托幽篁的寂静。
(七)作业
从松、梅、兰、菊、莲中,任选一项去探究其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和中华民族哪些优良的传统精神契合?
(八)板书
竹里馆
王维
知人论世:王孟 诗佛
感受诗韵:音长 音调
诗中有画:联想 想象
4.景中含情:君子 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