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13 20: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2.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就能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
B.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同,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4.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重敲一下,在长钢管的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声音,其道理是( )
A.回声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快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6.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在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7.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快,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打雷时,就会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
B.百米赛跑时,听枪声计时比看白烟计时还要准
C.超音速飞机到现在也无法研制出来
D.轻声说话也会产生“震耳欲聋”的效果
8.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判断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10.如图所示,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1.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
A.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B.每个人的远近不同
C.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区分不同同学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
C.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小室外噪声的产生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的 “小石块”,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
二、填空题
13.不同物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时,________传播最快,___________传播最慢。
14.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15.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
16.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次.
17.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
18.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又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
三、简答题
19.拿一面锣来,将它敲响。用力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20.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钟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米/秒,则:
(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有______米。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有______米。
四、探究题
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1)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 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经常用到,叫做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A
4.C
5.D
6.B
7.D
8.A
9.B
10.B
11.C
12.B
13. 固体 气体
14.振动 声源
15. 20Hz 20000Hz
16.1308
17.音色
18.振动 线和手指(固体)
19.用力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故锣声消失
20. 850 875
21.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或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合理即可) 转换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