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28 09:2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我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东北沦亡后,东北人民背井离乡,到处流浪。那时流行的《松花江上》歌曲,唱出了他们的思乡之情:日军进驻沈阳城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日军对中国平民的大屠杀
学生举行抗日游行沈阳九一八博物馆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
民族的怒吼
西安事变第18课(一)“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
来参予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
“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试一试: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背景1、侵华是日本既定国策(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2、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3、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4、蒋介石政府的“剿共”给了日本可乘之机(中国内战)一、九一八事变时间:
借口:
经过:
态度: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不抵抗东三省沦亡;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影响: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日本侵略军侵略
中国东北,为什么
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免冲突。
      ——1931年8月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蒋介石的态度:不抵抗东北军不能抵抗撤入关内东北沦陷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义勇军抗日中国共产党:组织游击队坚决抗日中国人民 局部抗战开始东三省沦亡二、民族的怒吼九一八事变扩大侵华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激起反抗 1935年,日本迫使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与日军华北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何梅协定》,其中要求中国驻军撤出河北省和平津地区。图为当时的报纸揭露出了这一卖国行径。 签订《何梅协定》的何应钦与梅津美治郎。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与军警搏斗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   “反对防共自治运动!”   “反对卖国的对外政策!”   “立即停止内战!”   “立即向日本宣战!”   “人民!武装你们自己!”   “用武力保护华北!”   “打倒卖国贼!”   “打倒卖国贼殷汝耕!”   “中华民族万岁!”   “为祖国自由而奋斗!”   “没收卖国贼的财产救济受灾人民!”   “反对军队南调!”   “反对苛捐杂税!”   “反对抓捕中国人民的日本强盗!” 一二九运动的一些口号: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著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三、西安事变
背景: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根本原因2、民众抗日呼声日益高涨,全国出现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3、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4、张杨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5、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到西安亲自督促张杨进攻红军直接原因三、西安事变时 间:
地 点:
人 物:
目 的: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经 过:
结 果:
性 质:
意 义:1936年12月12日西安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不同意联共抗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逼蒋抗日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推动了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后,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探讨与交流何应钦主张武力讨伐张杨;
宋美龄等主张与张杨谈判;
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 我是小小评论员
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
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的目的也是逼蒋抗日。蒋介石毕竟是当时中国的领袖,处死蒋,中国可能会发生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和秦邦宪、叶剑英等亲赴西安,首先与张杨沟通;然后又与蒋谈判。中共通过谈判,促成事变和平解决。蒋: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只要蒋先生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电影《西安事变》剧照议一议:从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件事看,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 看到了共产党不计前嫌,以民族利益为先的博大胸怀。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看到了共产党的高瞻远瞩。
联合抗日已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
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看到了中国抗战取胜的希望。
看到国共对峙的关系在日本人面前自然地联合起来,共同对外。对峙接近尾声。……
西安事变是全民抗战的序曲;
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先导;
是中国共产党战略境遇的重大转折;
70年来,西安事变留给国人的思考远未结束。小结日本侵略:中国抗争: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扩大侵华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西安事变练 兵 营
1、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中国军民的亡国之痛和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它出现的背景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 “.八 ?一三”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日寇之手。其根本原因是( )
A、日军的攻势太猛 B、东北军防守不力
C、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 D、张学良为了保全东北军的实力
3、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 )
A、七七事变 B 、 “八 ? 一三”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九一八事变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如果你编写《西安事变》剧本,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西安谈判的场景中?( )
A、毛泽东 B、蒋介石 C、张学良 D、杨虎城
5、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中,其主导作用的是( )
A、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
B、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爱国热情和行动
C、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积极奔走营救蒋介石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A

C

D

A

A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美  
国逝世,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其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的一生。
(1)张学良将军在20世纪30年代为中国做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2)该事件在当时对于中华民族利益来说,有何积极意义?
(3)从该事件中,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的什么精神?参考答案
(1)发动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3)以民族利益为重,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课件制作:唐山市第五十三中学 李静再 见 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   9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向全党指出:“立刻发动与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是党的中心任务,特别在满洲应组织武装力量,“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并连续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声讨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揭露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独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一些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北平、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太原、广州、济南、福州等地的大中学生和市民纷纷集会游行,通电抗日救国,并结队赴南京请愿、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