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文档属性

名称 伯牙绝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1 12: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执教:研修班学员松源镇一小  吴红花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这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还可以指导学生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独立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背诵),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1、 借助字典和页下注释理解全文大意,并能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课前准备】
  1、古筝曲《高山流水》。
  2、幻灯片。 
[课前交流]
604班的同学们,你们好,看到你们真是太开心,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 我们这是第几次相见。真是太高兴了,这样吧,我们先做个做一个词语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板书:杨柳依依)你能照样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生说出不同的词语)你们的词语真是太丰富了,看到你们那一张张开心地笑脸,我不由地想起了前年我们在这儿学习的《村居》,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你瞧,这就是文人厉害之处,用文字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而艺术家们也同样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抒发情怀,如画家要表达自己以农村地喜悦之情的话,他就用——(生:色彩),歌唱家擅长用——(生:歌声),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艺术家,他就是用自己的琴声抒发自己的情怀的。
1、 看图揭题。
(课件出示插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的樵夫——钟子期(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题目叫——(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指导读好“弦”)
二、检查预习,指导朗读
1、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正确。(读后评:清晰响亮,字正腔圆,非常棒!)(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如果注意一下那几个字读音会更好,帮助正音:绝、弦、若)(请生再读一遍)
2、这是一篇文言文,要读好它,特别要注意恰当的停顿,这样读出来才会有之乎者也的味道。而读好文言文停顿的秘诀就是准确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古文通常可用哪些方法(板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一边读课文,一边试着像老师一样去标出恰当的停顿。出示大屏幕: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老师并出示第一句停顿。剩下的该如何停顿,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
3、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句中的停顿。
解决难点一:指导2、3句的读法。
解决难点二:“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的正确停顿。(A、听你读,好像没读懂意思,所以在停顿上的处理上出了点小问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第五句,听老师读,注意听停顿,想意思。B、师:老师这样读,你听懂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讲一讲?C、指名试读,再齐读。)
 4、课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你标的是不是跟老师的一样,请生再读一读,再齐读。
三、品读课文,品味知音。
1、师:我们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读到这,俞伯牙和钟子期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善鼓琴  善听)
师:是的,课文第一句就这么说,(出示第一句话,请生读。)
师:伯牙善弹琴,就是说什么?——伯牙很擅长于弹琴,弹琴的技术高超。(补充资料:据历史记载,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称为 “琴仙”。)
师:钟子期善听,就是——(生接擅于听琴)
师:听出来了,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琴,爱好音乐)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好两个“善”字,再读!生读。
2、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告诉我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勾出来。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你从这两句话中哪些字眼让你读出伯牙善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师:能不能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将它说得具体点。(伯牙心里想到高山,琴声就表达出高山,心里想到流水,琴声就表达出流水。)师:能用自己的话形容伯牙的弹奏水平吗。
(出神入化、独一无二、登峰造极)
师:从这两句话中,你又是怎样感受到钟子期善听?
师:(出示两人想遇画面,音乐起)同学们,你们看,此时两人已经完全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了。当伯牙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善听的子期,眼前仿佛会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用上一个四字词。
生:我仿佛看到了气势雄伟的泰山。(读出你的气势雄伟)
师:真是太妙了,气势雄伟的泰山就在我们眼前。
生:我好像看到了高不可攀的泰山。
师:把你的这份感受放入句子中,你也来读读。(指生读)
师:真是太好了,“峨峨”读得高昂、激越,读出了气势。
生:我似乎看到了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泰山。
师: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旁若无人地赞叹。
师:善哉,善哉,铿锵有力、激情满怀。
师:子期之所以能感受着高大,巍峨的泰山,除了他善听,还因为——(伯牙的琴技出神入化。)请由衷地发出你的赞叹吧(请生齐读)
师:伯牙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假如你是钟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
生:我仿佛看到了广阔无边的江河。
师:于是,你会情不自禁地称赞道——(生读)
生:我好像看到了浩瀚奔流的大江。
师:于是,你满心赞叹——(生读)
生:我看到一望无际、广阔无边的江河。
师:于是,你激情满怀——(生读)
师:刚才听的琴声,是《高山流水》的片段,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大家自由读一读。(出示链接,生阅读: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成连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师:他的琴声中除了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还想表现什么?(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宽广胸怀,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的情操)
当伯牙用琴声表现他如高山般情操时,钟子期曰——(生接读)
当伯牙用琴声表现他如江河般宽广心胸时,钟子期曰——(生接读)
师:伯牙真不愧是“琴仙”,琴声里有这么丰富的内涵。那他的琴声肯定不仅仅用“高山流水”来抒怀,除了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有可能用哪些自然场景来抒怀呢?(生说)(看看老师出示图片,你以这样“峨峨高山、洋洋江河”的形式,说说他要表现的场景。请生说出词语: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除了图片上的,还会有哪些场景。理解伯牙的子期听了,又会发出怎样赞美声呢?
出示句式,练习写话: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他们是真正的——(板书:知音)。
4、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就是子期,让我们在一鼓一听的朗读中,感受这奇丽的境界(师生分角色读)。
男同学鼓琴,女同学听琴,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美妙的意境。(男女生争角色读。)
4、学到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伯牙、钟子期是一对相处已久的老朋友,其实,这次听琴,是一次偶然的相遇。
师讲述资料: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心声。有一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山间用琴声来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可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一个打柴的樵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师:多少年寻寻觅觅,他的琴声,他的心声终于有人能懂了,此时假如你是伯牙,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高兴、快乐、欣喜若狂、激动)
师:是啊,知音想遇,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一定非常快乐,非常融洽,现在让我们一齐读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激动与快乐。
四、体会痛失知音之悲。
A、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流水一样相伴而行。这一次相遇,他们洒泪惜别,相约来年的同一时间再在相识地方相见,到了第二年伯牙满怀欣喜乘着扁舟而来,然后等待他的是子期的死迅。(播放音乐:伤离别)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你想到哪一个?(生会说出很多表示难过、伤心的词语。)
B、请带着你们的这些感受读最后一名,读出伯牙的悲痛欲绝。他在悲痛欲绝的时候做了什么 (破琴绝弦)
C、师: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了吗?(失去知音,没人理解,没人懂他了的情怀和志向了。)
D、师:是呀,知音不再,留琴何用?那一曲高山流水弹给何人听,那种种喜怒哀又向何人倾诉呀?(生读)
师:古人云:“志哀则音促”,“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谁来读?(指几名学生读,教师或示范,或点评)
D、子期你听到了吗?如今你一走,再也没有人听懂伯牙琴声了,再也没有人懂得伯牙的心声了,琴随你去,心随你碎呀。——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指名读-齐读)
E、多么让人心痛呀,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使高山流水终成绝响,让山水之间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让我们记住那千古流芳的故事和那段友情。让我们再次伴随着优美乐曲,再一起读读课文。
5、珍惜友情。
 据说,伯牙破琴绝弦之后,将子期的父母接走了,他对子期的父母说:“子期就是我,我就是子期,以后就让我替子期尽孝。”人生苦短,知音难觅。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伯牙绝弦”让我想起了很多交朋友的名言佳句。(课件出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莫悉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五、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以及读读关于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
伯牙      钟子期
善鼓琴 知音 善听
所念       必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