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写作 怎样选材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选材的方法。
02
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03
目 标
01
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PART.01
学习准备
每天上放学的路上注意观察积累素材
参考如下:
1. 路边的景色;
2. 路上遇到的行人或同学结伴而行的情景;
3. 父母接送自己的情景;
4. 偶遇一个陌生人,观察并记录;
5. 发现一处平时没太注意的建筑或陈设;
6. 公交车里的场景;
7. 连续观察上学或放学时天上的云彩;
8. 连续记录自己的心情。
PART.02
第一课时
丰富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所以不能闭门造车,应当从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素材。
写作如何从生活中取材?
阅读日记片段
“红色的圈圈杂乱无章地点缀着那令人心酸、无比单薄的纸。每次交纸都要顶着那种在下一秒就会被碎尸万段、挫骨扬灰的压力。不过这同时也锤炼了我的勇气,造就了我脸皮的厚度。而在交上去‘订正’,发下来‘再订正’的情况下,我也是无比崩溃,头皮发麻的。一开始的‘订正’仿佛已是跌入谷底,而接下来的‘再订正’则让我明白了:当你认为跌入谷底时,不要伤心,不要难过。因为接下来,有可能是谷底中的谷底……”
点评:绘声绘色,既细腻又妙趣横生。
结论:丰富的积累正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点点滴滴的关注
学习取材于生活
学会观察生活 积累所见所闻
学会观察细节,不断转换角度深入;
结合所见所闻,用心感悟,体验、反思,升华认知;
根据写作的要求筛选零散生活片段。这些片段可以是留下鲜明印象的,触动心灵的。
《散步》
关注到了生活里极平常的一件小事:散步。全家有老有小,一起散步,所见景,所历事,都是最熟悉的场景,也最容易表达。
《驿路梨花》
虽是小说,但取材于作者真实经历,在云南深山大岭里看见少数民族人民为过往行旅建设的小屋,大家自发接力维护,让作者感慨良深。
写平常生活
写自身特殊经历
都是在细节上下功夫
要善于观察生活细节,把人的言行纳入事件中,把事件置入景内。
单单积累事件素材还是不够的,亲身体验之后,还需要用心感悟,思考、反省人、景、事里蕴含着的深意。
反省素材深意
以《散步》为例
写人称强调“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初春时满含生命活力的场景表明作者对大病初愈的母亲美好的期望和祝福。
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中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孝顺,母亲对孙儿的疼爱。
作者诙谐地用民族英雄面对抉择表明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意识,也体现了亲情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作为家庭核心的中年夫妇背起一老一小走过崎岖的地方好像夫妇俩背上的一老一小是整个世界。
每一个细节,作者都用心琢磨,认知到理,感受到情,简单的小事才有了隽永的魅力。
以《驿路梨花》为例
虽然是小说,除故事架构外,事件和人物都是有真实生活来源的。
作者早年在云南生活过,了解了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在深山大岭里自发的互助体系,被这样热心互助的民族传统所感动,油然而生钦佩和赞美之情。
多年后,结合对雷锋精神的宣传,触动了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民族传统与雷锋精神宣传相结合,便诞生了这样一个饱含浓郁民族风情与时代热点相结合的故事。
从人、景、事的感受出发,情与理达到了高度统一。
学会筛选素材
积累素材
筛选素材
注意观察和思考
能够让自己入眼入耳入心
《散步》
《驿路梨花》
取材于印象深刻的事情
平常小事中出乎意料的波澜
有所触动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
课堂小结:如何选材
取材强调亲历,以突出真实性。
取材新颖:①选自己独特的经历;②平常素材翻出新意,表达独特的体验与感悟。
很多身边的小事能通过以小见大、感悟深刻,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课后写作:《熟悉的陌生人》
PART.02
第二课时
如何围绕中心进行选材
写作意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先生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和敬仰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先生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围绕中心选材考虑三个方面:首先考虑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其次考虑材料安排的详略;最后要考虑材料的切入视角。
材料的典型性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景仰之情。
精心选材
生活上与人宽厚谦和
工作上要求自己谨言自律
立体丰满地表现叶圣陶先生为人做事的高风亮节。
《阿长与〈山海经〉》把重点放到长妈妈对自己的成长意义上。
既粗俗好事、迷信无知,又乐天安命、简单率性。(真实)
先抑后扬
精心选材
买《山海经》,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成长渴求
纯朴善良、仁厚慈爱的本性,得到了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尊重,让读者动容。
材料安排的详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详写内容:叶圣陶先生修润文章;因为作者上门求见时不在家事后书信道歉;分辨“做”与“作”的用法等。
详写缘由: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能够直接表现叶圣陶先生与人做事的品行。
《阿长与〈山海经〉》
详写内容:阿长元旦坚持做古怪的仪式、讲长毛故事、买《山海经》这三件事情。
略写内容:多为转述,或印象简略;补充和辅助中心。
详略效果:阿长的迷信无知、乐天安命及纯朴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
材料的切入视角
空间视角转换多用在写景散文中
人称视角多用在写人叙事文章中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阿长与〈山海经〉》
同 都是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我”,表达亲身的感受与经历。
异 除了第一人称的经历外,还转述了他人的经历。 自身经历与他人经历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叶圣陶先生的高尚人格也更具说服力。 切入视角比较复杂
《阿长与〈山海经〉》切入视角
视角 情感 称呼
孩童 孩子式的厌烦与不屑 阿长
成年 同情与怜悯 长妈妈
作者逐渐理解她的处境,尊重她乐观善良的秉性。
展现对同一对象认知的成长,不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也展示了长妈妈对我成长的意义所在;
展现了社会、时代对人的影响,从而把一篇简单的怀人之文推向更深更宽广的境界。
感受选材过程
题目:《我的一天》
任务一:围绕题目,可以选择什么材料来写。
要求:
1. 将你想到的材料(主要是事件)用一两句话或几个词写出来。
2. 至少写出八则材料或事件,独立思考,越多越好。
示例(一)
(1)起床磨蹭,被妈妈唠叨。
(2)爸爸送我上学,路上鼓励我。
(3)校门口遇到老师,热情问好。
(4)早餐时,在拥挤的过道同桌给我递来餐盘。
(5)英语课听写不过关很着急,老师找我谈话。
(6)语文课学习了新课文轻松愉快。
(7)下午课间学校发了美味的面包,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
(8)音乐课上学习吹陶笛很有趣。
(9)放学时值日尽职尽责。
(10)错过了公交车与同学拼车回家。
示例(二)
(1)早自习我们班继续排练;
(2)上课前排练出现错误全班都很着急;
(3)换上演出服特别开心;
(4)数学课上到一半去化妆;
(5)朗诵活动开始了,八年级的表演特别精彩;
(6)轮到我们班候场了很紧张;
(7)老师鼓励我们,挥手送我们上舞台;
(8)第一小节朗诵完音乐没有配上,很担心;
(9)后面的三个小节朗诵得精彩,感到自信;
(10)焦急地等待成绩,终于获奖。
感受选材过程
题目:《我的一天》
任务二:给已经列出来的材料简单分类。
要求:
1. 思考以上材料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思考的,并分出它们分别属于的角度。
2. 分析材料所属角度,并将各个角度写出来。
分类角度
父母亲情
老师教导
同学交往
课堂学习
课间趣事
学校新事件
放学路上
排练准备
紧张候场
表演经过
成绩公布
示例一
示例二
感受选材过程
题目:《我的一天》
任务三:围绕一个作文题目,从多个角度思考
要求:
1. 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帮助自己想出更多的材料来。
2. 认真思考,将你所想到的角度写出来,至少写出四个。
示例:①时间角度;②地点角度;③心情变化;④一天的收获。
在所选择的材料中,你认为哪几个材料比较好?为什么?
合作讨论
课堂小结
让材料涌现,然后围绕中心根据需要精挑细选。
顺着一个思维发散点对材料进行分类和整合,再进行挖掘和选择。
在打开思路的基础上再次对材料进行挖掘,对接生活,挖掘生活中独特的经历。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