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初中美术 年 级 八年级下 册
课 题 让世界更美好 课 型 综合探索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海报构成要素,了解公益海报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基本掌握海报图形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替代、对比、重构等方法,设计一张保护文物的公益海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呼吁大家一起爱护珍惜身边的文物
重 点 学会用替代对比重构等创作方法设计一张海报 难 点 如何利用这些创作方法恰当的完成海报设计
目标序号 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及方式) 学习指导
一、自主观赏,目标感知 视频播放:近期热门话题——巴黎圣母院失火前后的对比 你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想说的? 引出课题,今天让我们在美术课上借助画具,借用公益海报的形式,呼吁大家保护文物,珍爱文明,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二、自主寻疑,合作交流 活动一:教师现场演示有关巴黎圣母院主题“一夜之间”海报制作(把火烧前后的巴黎圣母院用对比的方式组合,由于顶楼电线短路的原因,造成漫天大火,一夜之间,文化不再重来) 问题1:请学生仔细观察,一张海报由哪些元素构成? 问题2:如何对海报海报进行构思立意(一并出示其他三张相同主题的海报)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师生总结: 由情感线——发散联想具体图形——图形组合 构思立意都是来自于内心情感的呼唤。 活动二:好的创意需要合适的创作方法,请学生阅读学习单,完成表格。 用了什么创作方法? 具体表现为 之所以能相互进行替代是因为?火柴的特征?借此,海报表达了什么?屋顶大多由木结构组成,一丁点火苗都能燃起大火,同时说明火灾的严重程度
用了什么创作方法? 具体表现为 泡泡的特征?借此海报表达了什么?虽然美好,但是在这场大火面前尤显脆弱,非常遗憾
用了什么创作方法? 如何进行重构?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打碎借此海报表达了什么?即使有金山银山,也修补不了破碎的文化
活动三:加强互动,展学提升 教师准备不同大小,横竖方向的文字“纵有金山银山,难买为遗产”,让学生上来进行排版构图 学生动手实践,相互学习文字排版的方法 师生总结海报中文字的大小、字体、方向等等位置 作业设计 学生观察,我国文物遭遇了哪些窘境图片。 作业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张保护我国文物的海报,完成后派代表阐述主题及设计理念 同龄人作品欣赏 五、课堂延伸,升华拓展 示泰顺廊桥,因受自然灾害被破坏,感到遗憾 出示商业海报 学生区分不同,虽然目的不同,但是设计方法都是大相雷霆的。希望你们能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让设计为生活增添砖瓦。(了解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指导一:视频观赏为了让学生更直接的了解火灾现场,感受文明被破坏的遗憾。并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作为不同情境的人会有什么感受,为情感渲染铺垫。 指导二: 通过现场演示,直接观察一张海报从无到有的过程,直观认知海报构成要素。 2、学生认真分析三张海报内容,都是出于什么角度出发去设计,知道构思立意的方法。师生总结创意灵感的来源。 指导三: 分组别探讨海报主图的创作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知道海报有哪些创作方法,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借用这些方法,海报的主题又能得到哪些体现。 指导四: 让学生上来对海报文字排版构图,学生分析文字大小,字体,位置,为学生在作业设计中做好铺垫 现场带来之前同龄人做的作业,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别人的优秀作品,能给自己的作业设计做参考。 指导五:在温州,我们身边有什么文物,大家思考。 在生活中,除了公益海报,还有很多的商业海报,学生认知。
课后作业设计: 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为泰顺廊桥设计一张海报。 呼吁身边的人一起关注文物,宣传文物,保护文物。
板书设计: 《让世界更美好》 ——公益海报设计 海报 字 与主图相关 主题语 图 对比 替代 借喻 重构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