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玻尔原子模型基础巩固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一、选择题(共15题)
1.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氢原子从高能级直接向n=1的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光谱,被称为赖曼系。已知可见光的最大能量为3.10eV。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赖曼系的所有谱线中没有可见光
B.赖曼系中光子的能量可能为12eV
C.用13eV能量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可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
D.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3种属于赖曼系的光
2.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光子能量范围为1.63eV~3.10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为红外线
B.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为可见光
C.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和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相比,前者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较长
D.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10.4eV的光子可以实现跃迁
3.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为,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B.波长最长的光是由能级跃迁到能级产生的
C.频率最小的光是由能级跃迁到能级产生的
D.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可见光,并发生电离
4.如图所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发生a、b、c三种跃迁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分别是λa、λb、λ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可表示为
B.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电子的势能减小,氢原子的能量增加
C.若用波长为λc的光照射某金属时恰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波长为λa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D.用12.09 eV的光子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可以发出三种频率的光
5.用能量为E的单色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后,发现氢原子能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单色光的能量E为( )
A.hν1 B.hν2 C.hν3 D.h(ν1+ν2+ν3)
6.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的能级,跃迁到的能级时辐射出某一频率的光,用此光照射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
A. B. C. D.
7.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氢原子处于能级上,可见光的能量范围为1.62~3.11e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处于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B.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C.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出光的波长最长
D.用能量为0.70eV的光子轰击该氢原子,可以使氢原子受激发而跃迁到能级上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基于普朗克能量量子化的假设,提出了光是由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假说
B.黑体既不反射电磁波,也不向外辐射电磁波
C.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并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原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
9.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有两束光,光由图中跃迁①发出的光子组成,光由图中跃迁②发出的光子组成,已知光照射金属时刚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的逸出功为
B.光的频率大于光的频率
C.氢原子发生跃迁①后,原子的能量将减小
D.用光照射金属,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10.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 )
A.能辐射2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光子频率最大
B.能辐射2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频率最大
C.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最长
D.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最长
11.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B处能看到较多的闪光点,C处观察不到闪光点
B.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10.4 eV的光子而发生跃迁
C.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则锌板原来带负电
D.丁图中1为α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很强可消除静电
12.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基态的氦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态氦离子吸收某种光子发生跃迁,当能量为E4=-3.4eV时,氦离子最稳定
B.能量为48.4eV的光子,能被该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
C.一个该基态氦离子吸收能量为51.0eV的光子后,向低能级跃迁能辐射5种频率的光子
D.该基态氦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13.大量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n=1基态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放出能量为的光子 B.可能检测到4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C.核外电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少 D.核外电子的动能一定减少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能使金属钨发生光电效应,已知钨的逸出功为4.54eV,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辐射的光子都能使钨发生光电效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21eV
C.一个钨原子能吸收两个从n=4到n=2能级跃迁的光子而发生光电效应
D.氢原子辐射一个光子后,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减小
15.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光子后从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过程中( )
A.电子的动能增大 B.电子的动能不变
C.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二、填空题(共4题)
16.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E1< 0),激发态能量,其中n =2、3、4…….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真空中光速为c ,吸收波长为__________的光子能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2的激发态;此激发态氢原子再吸收一个频率为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的动能为_______
17.氢原子从能级状态跃迁到能级状态时辐射频率为的光子;氢原子从能级状态跃迁到能级状态时吸收频率为的光子,且。氢原子从能级状态跃迁到能级状态时将要______(填“吸收”或“辐射”能量为______的光子(普朗克常量用h表示)。
18.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______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______的概念,成功解释了______光谱的实验规律。
19.在氢原子光谱中.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发出的谱线属于巴耳末线系.若一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发出的谱线中只有2条属于巴耳末线系,则这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可发出_____________条不同频率的谱线.
三、综合题(共4题)
20.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1=-13.6 eV,氢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En=(n=1,2,3…)。今有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几种不同的光子?其中光子最小的能量是多少?是从哪两个能级跃迁发出的?
2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频率不同的大量光子。用其中频率最高的光子照射图乙电路中光电管阴极K,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不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时,电流表示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者等于时,电流表示数为零。求∶
(1)频率最高的光子能量及该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2)若将图乙中电源正、负极对调位置,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
22.量子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理论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玻尔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1914年,弗兰克和赫兹利用粒子碰撞的方式证明了原子能量的量子化现象。
弗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灯丝K发射出初速度不计的电子,K与栅极G间加有电压为U的电场使电子加速,GA间加0.5V的反向电压使电子减速。当电子通过K-G 空间加速后进入G-A空间时,如果能量较大,就可以克服G-A间的反向电场到达接收极A,形成电流通过电流表。在原来真空的容器中充入汞蒸汽,当电子的动能小于汞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能量时,由于汞原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电子与汞原子发生弹性碰撞;当电子的动能大于汞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能量时,电子与汞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汞原子吸收电子的一部分动能,使自己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汞原子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
(1)求容器中未充入汞蒸汽时电子被加速到栅极G的速度大小;
(2)证明一个运动的电子与一个静止的汞原子发生弹性正碰时,电子几乎不会因碰撞损失能量;(证明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理量请自行设定)
(3)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从图中看出,每当KG间电压增加4.9V时,电流就会大幅下降,请解释这一实验结果。
23.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1=-13.6 eV,氢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En=(n=1,2,3…)。今有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几种不同的光子?其中光子最小的能量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C
6.A
7.B
8.A
9.A
10.C
11.D
12.B
13.C
14.B
15.C
16.
17. 吸收
18. 量子观念 定态和跃迁 氢原子
19.6
20.6, ,n=4能级跃迁到n=3
21.(1),;(2)
22.(1);
(2)设汞原子的质量为M,碰撞前电子的速度为v,碰后瞬间电子和汞原子速度分别为v1、v2,电子与汞原子发生弹性正碰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v1+Mv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联立解得
当m<因此发生弹性正碰时电子几乎没有能量损失;
(3)当K-G间电压达到4.9 V时,电子在到达G极附近时获得的能量是4.9 eV,与汞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有可能把全部能量传递给汞原子,使汞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最近的一个能量较高(4.9 eV)的激发态,碰后的电子无法克服G-A间的反向电压到达A极,因此A极电流大幅度下降;
等到K-G间的电压超过4.9 V较多时,电子在K-G空间与汞原子碰撞而转移掉4.9 eV的能量后,还留有足够的能量,又能克服反向电压从G极到达A极,电流又上升了;
当K-G间的电压是4.9 V的2倍或3倍时,电子在K-G空间有可能经过两次或三次碰撞而耗尽能量,从而使电流再次下降。
23.6种;0.66 eV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