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27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27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08:4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便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
哥伦布大交换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的迁移
原因
概况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①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
②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③大洋洲、非洲、亚洲等地区也有族群混合现象。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②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③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④由欧洲国家主导。
探究题: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的特点:
新航路开辟导致了人口格局的调整与重组
影响
①积极影响:改变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出现族群混合现象;促进世界物种交换;促进美洲经济开发。
②消极影响: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印第安人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罪恶深重;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史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人口的迁移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2.物种交换





小麦
大麦
燕麦
橄榄
葡萄
裸麦
马铃薯
玉米
番茄
可可
南瓜
花生
甘薯
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原因
概况
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今日世界食物总量中几乎一半的作物是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而白人只是在1542年以后才知道它们。 ——历史学家艾尔文·约瑟非
材料三: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影响
积极:人类饮食结构得到了极大改善、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文明交融等。
消极: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伴随殖民掠夺等。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3.疾病传播
原因
表现
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天花病毒世界病毒排行榜NO.1
在16世纪是天花病毒在美洲大陆上的“肆虐”注定无法在医学史中被忘却。天花病毒是由欧洲殖民者带到美洲大陆的,传染性非常强,在当时的医学条件下,无疑是绝症。
材料: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而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3.疾病传播
影响
①传染病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②使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主线和支线
印度洋贸易的
南方大洋里的“干线”航线在几乎属于欧洲人的盖伦船,沿海的贸易则仍然由印度洋沿岸的国家的商船进行
1.印度洋贸易
①欧洲商人与阿拉伯商人竞争,并逐渐占据优势。
②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经济重心转移)
2.大西洋贸易
①欧美贸易(欧美直接贸易)
②三角贸易
出程:
从欧洲港口载上廉价货物(枪支、纺织品、果酒、烟草、杂货)到非洲“换取”奴隶
中程:
运奴隶到美洲贩卖
归程:
从美洲运金银、烟草蔗糖到欧洲
三角贸易的影响
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 造成非洲长期落后;
为美洲的开发提供劳动力;
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洲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原始积累
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 例如16世纪的奴隶贸易。
资本积累
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积累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积累
概念辨析
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剥削。
3.太平洋贸易
欧洲各国
印度
果阿
澳门
美洲
墨西哥
菲律宾
马尼拉


大量白银
大量白银
丝瓷棉
丝瓷棉
葡萄牙主导
西班牙主导
丝银之路


日本
在这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以澳门为中转港的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以澳门为中心,开拓了三大航线:
澳门一果阿一里斯本:澳门一长崎:澳门一马尼拉一墨西哥
在“丝银之路”中,澳门成为世界性的丝绸贸易中枢,逐步形成了一个世界规模的丝绸市场,获利甚丰。在这三大航线的回流中,大量贵金属流向澳门,澳门成了世界获取贵金属的中心。更多的白银还是流入了中国大陆。
材料: 西班牙帆船到中国来进行贸易,中国史料记载很多。明末时人记载,"其夷佛郎机也,其国有银山,有夷人铸作;银钱独盛。……若贩吕宋,则单得其银钱。"关于明代流入中国白银的估计,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
——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白银存量从1550年的1.5亿两提升到1830年的7亿两,基本上实现了货币和赋税的白银化,中国传统的货币政策终结,国家丧失了对货币主权的掌控。明朝末年国家实行一条鞭法,国家赋税从事物劳务为主变成白银货币为主。国内的工商业市镇和商帮得到长足发展。传统的封建政府在货币金融领域的缺位,加速了社会的失序。
明朝开始,美洲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最先进行殖民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01
16世纪葡萄牙
02
16世纪西班牙
无敌舰队
03
荷兰17世纪
海上马车夫
04
英国18世纪
日不落帝国
三、早期殖民扩张·表现
美洲、菲律宾
建立殖民地,
掠夺金银,
黑奴贸易。
亚非、巴西
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垄断商路,
欺诈贸易。
(1)15—16世纪:西(无敌舰队)、葡时代
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垄断商路,
欺诈贸易。
葡萄牙殖民方式
建立殖民地,
掠夺金银,
黑奴贸易。
西班牙殖民方式
(2)17世纪:荷兰时代(英法崛起)
兴起的原因(条件):
①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商业革命的受益者;
②经济基础较好(经商和手工业传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较早);
③1581年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政权保障)
殖民范围:
非洲:夺取好望角;
亚洲:印度沿海建立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
占领中国台湾;
美洲:建立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殖民形式: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
参与殖民争夺
结果:17世纪成为世界范围的商业殖民帝国
(海上马车夫)
(3)18世纪:英国时代
形成方式: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和伦敦公司),发展海外贸易,在印度和北美拓展殖民地
形成过程:
①英vs西:1588打败无敌舰队,开始殖民扩张;
②英vs荷:17C,三次英荷战争,取代荷兰
③英vs法:1756~1763年七年战争,打败法国
结 果: 18c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日不落帝国”
西、葡以及荷兰衰落的原因
1.葡萄牙、西班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殖民掠夺得来的财富都用来购买奢侈品,并未转化为资本;(封建的政治制度阻碍了资本的扩张)
2.荷兰重商业而忽视工业和海军建设,军事力量不够强大。
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皈依基督教,并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安的列斯岛原有300万印第安人,1514年减至1.4万人,最后只剩下200人。
美国学者杜波伊斯估计:16-18世纪欧洲奴隶贩子向美洲大陆贩运的黑奴共计1500万人。他认为,每运一个黑人到美洲,至少有5个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加上贩运到其他地区的黑人,总计使非洲损失了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三、早期殖民扩张·影响
1、对殖民地的影响:
中断了美、非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客观上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在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 ——摘编自卡萨斯《西印度毁灭述略》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2)对欧洲
①商业革命:贸易规模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多,经营方式的变化,商贸中心的转移。
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国所取代。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内容 表现
商品种类 增多,如美洲的烟草、咖啡、玉米、马铃薯等,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欧洲的山羊、毛织品
经营方式 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
贸易中心 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贸易范围 扩大,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殖民扩张
商业贸易
大量金银
流入欧洲
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封建领主
资产阶级
收取固定地租,购买力下降
转卖商品获取暴利,实力上升
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16世纪时,西班牙称霸欧洲,盛极一世。大量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这次物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所以在经济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②价格革命:金银大量流入,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封建领主没落,资本主义发展。
黄金和白银大量流入西欧市场
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价格革命”
依靠固定货币地租为生的封建主收入大大减少
实力大大削弱
封建制度进一步衰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欧洲社会转型
从事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资产阶级收入大大提高
实力大大增强
经济结构变化
阶级关系变化
社会转型
③社会变革
全球
联系
的初
步建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人口迁移
动植物交流
疾病传播
传统印度洋贸易
新兴大西洋贸易
新兴太平洋贸易
改变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改变世界贸易格局
早期殖民扩张
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荷、英、法的殖民扩张
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世界逐步连为一个整体
本课小结
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逐步形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