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淇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鹤壁淇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14 09:38:39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A 2.A 3.D 4.C 5.B
6.B 7.D 8.B 9.A 10.A
11.A 12.B 13.D 14.B 15.C
16.C 17.C 18.B 19.A 20.D
21.B 22.B 23.D 24.B 25.B
26.(1) 微量 非极性 赤霉素
(2) 沾蘸法 两重性 8×10 6~15×10 6
(3)实验思路:随机选取矮生葡萄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两组(1分),一组用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另一组不做处理(和等量的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1分),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测量并比较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或生长情况或长势)(1分)。
27.(1) 正 神经递质(或包裹神经递质的囊泡) 突触间隙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快速传递
(2)不同
(3) K+ 外流
28.(1) J 无 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迁出率
(3) 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种群数量会增加
(4) 480
偏大
(5) 性别比例 出生率
29.(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
(2) 仓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牧草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 标志重捕法 随机取样 竞争和捕食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开学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时长: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
血红蛋白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B.①②③⑦
D.①②③⑥⑦⑧
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 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
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可以直接进入 A、C
B.O2 、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
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的主要部分
D.当 D 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有所增加
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冬天走到室外后,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
B.人体体温的恒定受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
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在炎热的夏天,正常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4.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

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正常人,
乙的胰岛 B 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 B 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 抗体。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c 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的消耗
量大于产生量开始运动
B.cd 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胰高
血糖素的增加引起的
C.给丙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D.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两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两者明显不同 5.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参与调控运动和情绪等多种大脑重要的生理功能。 神经元接受信号后会迅速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转运载体可以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以 备再利用。毒品可卡因可以抑制多巴胺转运载体的活性,干扰兴奋的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利用,因此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
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使突触后膜的钠离子大量内流
C.可卡因的存在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不利于回收利用
D.可卡因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使人产生愉悦感
6.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可通过飞沫、气溶胶和密切接触等方式在人群中传播, 引起人体发热、肺部严重感染、呼吸困难等症状,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病毒通过接触传播时,皮肤、黏膜可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B.该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免疫调节即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C.机体抵抗该病毒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
D.记忆细胞、B 细胞、T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都能识别该病毒抗原
7.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 表示吞噬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B.b、d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e 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c 特有的抗体基因使其分泌出抗体
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除吲哚乙酸外,吲哚丁酸、苯乙酸、2,4-D 等植物激素也具有促进生长的效应
C.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存在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9.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都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对两种水果植株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B.两种水果的无子性状都可遗传给子代
C.生长素和乙烯均能促进两种果实的成熟 D.获得无子番茄需要用乙烯处理
10.如图实验,甲、乙、丙切去顶芽,丁不切顶芽。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 间后,再将琼脂块置于丙切口上,乙切口放空白琼脂块,甲切口不放任何东西。下列对实验
结果预测不合理的是( )
A.最先发育成侧枝的是侧芽 B.丙的主枝将直立生长
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 D.5 号侧芽比 4 号侧芽先发育成枝条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 1 中生长素( IAA) 和赤霉素(GA) 同时存在对茎切段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
B.图 2 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作为双子叶植物田中的单 子叶杂草除草剂
C.图 3 中幼根 a 侧生长素浓度若为 C 点对应浓度,则 b 侧生长素浓度一定为 E 点对应浓度
D.图 4 中侧芽 b 和顶芽 a 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可对应 A 和 D 点对应浓度
1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
C.在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注意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1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挺水植物芦苇常常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B.调查草地某种植株种群密度时,需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C.在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常用到的调查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估算值将偏大
14.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D.该岛屿可能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1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16.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 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B.大气中 CO2 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 CO2 急剧增加
D.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7.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人类的广泛重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强生态建设守护绿水青山,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C.某些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提高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D.退耕林地发生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只与群落本身有关,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18.有两条食物链: ①玉米→人,②玉米→牛→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长期坚持吃素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C.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减小
D.若土壤中含有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体内比①中的人体内积累的重金属离
子少
19.如表所示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 的能量调查结果: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107 kJ m2 ) 2.50 23.30 19.80 0.28 220.00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图为某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①②③ 分别表示各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定大于① 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
21.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 表示大气中的 CO2 ,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高于冬季
B.通过 a 的吸收,a、b 的呼吸作用、c 的分解作用及 e 的燃烧,实现碳循环
C.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 CO2 量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 CO2 量
D.只需将 d 的含义改为热能,图即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2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是就地保护
C.保护多样性的正确做法是严禁开发利用
D.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3.如图为某人在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
时刻 A 所处环境温度由 8℃突升至 40℃,在时刻 B 所处环境温度又突降至 8℃。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在 A 时刻环境温度变化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只有神经调节
B.在 AB 段时间内,因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 BC 段时间内,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D.在 BC 段时间内,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24.如图表示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 c 表示神经中枢
B.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 d 表示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若该图表示生命活动所需物质的运输过程,则a、b、c 分别表示外界环境、内环境和细

D.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则 a 表示下丘脑,b、c、d、e 分别表示有关神 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
2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
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A、C 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
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 B 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第 II 卷(非选择题)
26.葡萄常采用抨插的方法繁殖,生根是抨插存活的关键,根的生长受多种激素的影响,科 研人员以葡萄一年生枝条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葡萄插条
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
(1)生根粉是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是对植物体的
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_____有机物,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___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 运输,
与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 共同促进细胞伸长。
(2)用生根粉处理葡萄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____和浸泡法,分析预实验的结果可知,生根 粉对葡萄插条生根具有_________,若要进一步探究生根粉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设计的思路是在________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 (3)现有生长素突变形成的矮生葡萄品种,初步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 一是生长素 受体异常(不能与生长素结合发挥作用); 二是植株不能产生生长素(或生长素水平低)。请 写出实验思路来探究矮生葡萄品种产生的原因属于上述哪一种(材料: 矮生葡萄幼苗若干株,
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根据需要其他用品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一般来说,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下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
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细胞 X 在发生兴奋后,兴奋部位
的膜内为____________(填“正”或“负”),当
兴奋沿着轴突传导至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对
Ca2+的通透性增大,使神经递质大量进入突触小
体内,____________(填物质) 向结构①靠近,
并由①处释放。大多数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
但以胞吐作用释放到[②]______________中,该种方式可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神经递质,有 利于____________。
(2)细胞 X 既能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也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细胞 Y 识别兴奋性神经递
质与识别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细胞 Y 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主要对____________(填离子) 通透性增大,该离子
__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 形成静息电位。
28.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 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型,此曲线______(填 “有”或“无”)K 值; 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两个即可)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
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
(3)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 在 1 hm2 范围内,第一次捕获 72 只, 标记并放归; 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 60 只,其中有 9 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 只/hm2 。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 B 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

________
(5)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 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___,从而使
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29.下列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为能量流经仓鼠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
回答问题:
(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中有蚯蚓,从生态系统
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
(2)图乙中能量 C 表示____________;在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A 来自图甲中的______;生 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3)调查图甲中麻雀的种群密度宜采用____________法; 调查牧草种群密度时,要成功的关 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图中麻雀和蝗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狼和野兔,狼能够依据野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 野兔,野兔也能依据狼的气味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的作用。
试卷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