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冯陈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特古日克湖还没有解冻,几只野鸭时而从深草里温暖的巢窝中走出来,在湖岸上páihuái( ),为这草原特有的漫长的寒冷季节,低声唱着忧伤的怨歌。这时一轮圆月从东方冒出头来,向大地撒出土红色的光辉;山川、草原和沙漠沉浸在jìngmì( )之中。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我们班到郊外分组活动,你是参加义务劳动小组呢?还是参加社会调查小组?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C.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长成”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她女儿爱读的《围城》《洗澡》等书。
D.她看上去只有三、四十岁,与她的实际年龄相去甚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专家指出,中国的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B.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改革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
C.王强在某杂志上发表的那篇关于人身保险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D.通过开展文明对话,减少敌意和偏见,消除隔阂和误解,使我们共居的地球永远和平、繁荣、幸福和进步。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原句(10分)
为者常成,________________。
有心载花花不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________________。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________________,微微露出点粉色。
《论语》中表达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一诗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人图景,抒发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
结合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用一句话描述你心目中的汤姆·索亚形象。(2分)
(2)你是如何看待汤姆·索亚的历险生活的?联系现实作简要阐述。(3分)
语综合实践活动(8分)
周末,你班准备举行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综合实践活动。
(1)假如让你做组织者,会前你将做哪些准备工作?(3分)
请你为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50字左右)(3分)
假如你是现场的记者,请设计两个问题向发布人提问。(2分)
问题一:
问题二: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7题(5分)
绝 句①杜甫
迟日②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③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④。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②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③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④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7.(1)这是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杜子谏楚庄王》一文,完成8一11题。(14分)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8.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楚庄王欲伐越 ②王乃止
③臣愚患之 ④此政之乱也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
默而识之 B.学而不厌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吃多少细菌才安全》一文,完成12一14题。(10分)
吃多少细菌才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只要碰上一次有害细菌,就足以令我们寝食难安。其实,人们因吃东西而出现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或者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肉、蛋、奶,都充满了细菌。绝大多数人喜欢的走地鸡、野味、农家肥种的菜、野生的鱼虾等等,携带的细菌比大规模养殖的更难控制。通常的洗涤,可以去掉一部分,但是对大多数细菌来说,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有时用“春风吹又生”来形容,都显得过于保守。细菌的繁殖速度,在适当的条件下,半小时就会增加一倍。换句话说,一个细菌在24小时之后,就可以给全国人民每人分上二十几万个。
③食物中细菌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今天可能还少,放两天却可能变得很多。细菌在食物上的存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菌种的来源,二是保存的条件。细菌的来源更多地取决于环境,卫生洁净的环境中较少,大规模科学种植养殖的食物原料中也较少。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简称)推荐人们食用农场养殖的鱼类,也是出于这种考虑。经过高温处理的熟食中的细菌比原料中少。就保存条件来说,低温不利于细菌生长,所以大家才会把食物放在冰箱中。但是哪怕是零下20℃的冷冻室,也不能杀死细菌,只是让它们消停一下。一些顽强的细菌,在4℃的冷藏室内照样生长。所以,冰箱也只能暂时保存食物,最安全的方案还是尽量加快流通,减少存货。高浓度的盐是抑制细菌生长的有效手段,千百年来,没有冰箱的祖先就是用这种方式保存某些食物的,比如腊肉、咸菜。
④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就成不了气候了。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左右15秒。经过这样的处理,细菌量会被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就前功尽弃了。其他的食物也是如此。比如说鸡蛋,有些人喜欢吃那种蛋黄没有凝固的所谓“流黄蛋”。如果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细菌,或者在满是鸡粪的鸡窝里的鸡蛋,鸡蛋中的致病细菌在蛋黄没有凝固的温度下不会被杀死,这样,“流黄蛋”就比较危险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也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选自《初中生世界》有删改)
12.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食物中的细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3分)
资料链接:近日胥先生打开一罐过期的八宝粥,加热后和儿子一起吃掉,24小时以后父子二人均出现全身乏力、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复视、四肢瘫痪、呼吸衰竭等症状,经抢救后,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而胥先生却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朱自清的《冬天》一文,完成15-17题。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而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你我》
15.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描述三幅画面的内容。(3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16.说说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17.文章题目叫“冬天”,而文中却无一个描写冬天的语句,根据文章内容及主旨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一22题。(20分)
①那年我14岁,自我感觉已经长大,可有些逆反心理,凡事都爱跟父母对着干。尤其是父亲,我最烦他板着脸训我的模样,所以他让我朝东我就偏要向西。
②已经记不清是为了什么和父亲吵架了,只记得父亲气白了脸,顺手拿起一根棍子朝我打来,打得好重,我身上火辣辣的,心头也火辣辣的,赌气之下便夺门而出,跑到了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躲了起来。
③不知过了多久,我隐隐约约听见父亲在喊我的名字,我摸着手臂上的淤血,一声不吭。我暗暗发誓,再也不要回家,再也不要看见父亲。父亲的声音渐渐远去,我松了口气,却又有点失落。夜越来越深,树影摇晃,风声呼啸.黑暗中似乎有可怕的东西在窥视我,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毛。我挣扎了好久,终于决定回家。
④走进巷口,远远地,我就看见家里的灯亮着。已经半夜了,这一盏孤灯在一片漆黑中显得分外明亮。我迟疑地推开半掩的家门,抬头一看,心头像突然被蝎子蜇了一下,天哪!父亲就坐在门口旁的一张椅子上,直勾勾地盯着我呢!我知道逃跑已经来不及了,索性也直勾勾地盯着父亲,哼,要打就打吧!
⑤父亲站起身,走近我,他的神色憔悴,眼里满是血丝。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感觉神经就像紧绷到极限的琴弦,仿佛一瞬间就会断裂。我等待着想象中即将来临的一顿痛打。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举起了手。他要打我了吗?我本能地缩紧了身子。父亲的手颤抖地、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他就那么一言不发地抚摸着我,叹了一口气,转身走了。我慢慢回过神来,突然觉得很惭愧。
⑥多少年过去了,我已经成家立业,我的儿子一转眼也到了当初我那个年龄了。不久前,因为他做错了事被我批评了几句,他非但不认错还跟我顶撞,我一下子火了,打了他一巴掌,就在妻子拉扯我的当口,儿子跑出了家门。妻子责怪我太粗鲁了,按照通讯录给儿子的同学打电话找人,我虽然在口头上极力维护自己做父亲的威严,要妻子别再找那臭小子了,可是我的心一直七上八下的,儿子不会出事吧?千万不要出事啊!
⑦天黑了,还下起了雨。我再也坐不住了,拿了一把雨伞就出门寻找。去了儿子平时常去的几个地方,都没找到,我只好漫无目的地在街上到处转,喊着儿子的名字。我的心情越来越焦虑,并且很愧疚,懊悔自己打了他。儿子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不知道过了多久,妻子打我的手机,说儿子回家了,淋得跟落汤鸡一样,已经让他去洗澡睡觉了,让我也赶紧回家。
⑧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水和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多年以前,父亲也曾经这样四处喊着找我,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和他憔悴的神情——原来,父亲曾经也这样默默守候着我的成长,让我安然走过青春叛逆期!
(选自《课外阅读》)
18.选文中“我”有怎样的经历?在此经历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理解第④段中两个加点问语“直勾勾”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父亲就坐在门口旁的一张椅子上,直勾勾地盯着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逃跑已经来不及了,索性也直勾勾地盯着父亲,哼,要打就打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文第⑧段中写到“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水和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结合全文回答“我”为何流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正值青春期的你,也一定有过叛逆。请结合自身经历,说说你的亲人(或老师或朋友等)是怎样守候你的成长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在成长的路途上,你尊敬的人的一声夸奖,会让你神采飞扬;你爱戴的人的一次鼓励,会使你更加坚强;你敬仰的人的一点欣赏,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期盼别人的肯定,期盼别人的赏识,这是每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心灵的呼唤,……
请以“好想得到你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处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21.听到儿子回来后,所有的牵挂、焦虑、愧疚、懊悔等情感得以释放(或宣泄);想到当年的父亲也和如今的“我”一样(或想到当年父亲布满血丝的眼睛,憔悴的神情),“我”深深地悔恨,并理解了父爱,为之感动而落泪。
22.能结合自身经历,有具体事例。语言连贯、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