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1 认识图形(二)补墙砖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1 认识图形(二)补墙砖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14 12: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一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补墙砖问题》
难点名称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观察墙砖的排列规律,通过规律得出每行砖的数量相等,通过每行砖的总数用减法算式求出所缺砖块的数量,或者根据砖块的排列规律用画图的方法画出正确的图形,再数出缺少的墙砖数量。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容易把半块砖数成一块,错数每行的砖块数,在做题是出现算错的情况,画图的时候容易忽略墙砖规律,画出图形导致砖块数与实际不符出现错误。
难点教学方法 1.问题设疑,引发思考,交流探究。 2.用观察墙砖的排列规律,通过数一数的方法来得出每行墙砖的数量相等。 3.通过墙砖规律画一画,画出完整的墙砖图,再数一数。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用亡羊补牢的故事导入,通过学习故事进入学习主题:补墙砖,通过视频学习亡羊补牢,引出问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听故事,猜想故事进一步的发展。 当故事进行到第一天晚上牧羊人丢羊后提问学生两个问题,问题1:牧羊人为什么丢了羊?问题?等他发现羊丢了后会怎么做?设置选项相应的答案,让学生从中选出自己的心中的答案。(交流互动,加深学习印象) 2.继续听故事,证实自己的判断。 在故事中得到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没有及时修补羊圈。同时引出第问题3:第二天晚上他又丢羊了,他发现后是否修补羊圈?设置选项学生做出判断。 3.听完故事,证实问题3的判断:第二天牧羊人发现丢羊后及时补上了窟窿,并提出问题4:牧羊人是怎么修好羊圈的? 三、在故事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算一算、画一画、数一数的方法来供学生选择解决问题。 1.用“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故事:牧羊人的养圈破了个窟窿所以丢了羊,后来他及时补上了这个窟窿,所以羊从此再没有丢,你们知道牧羊人家的养圈的窟窿补了几块砖吗?数一数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和同学交流一下,用数一数你会怎么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规律,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墙砖的排列规律: (1)每一层砖的数量相等,两个半块等于一整块; (2)第1、3、5、7单数层排列相同,第2、4、6、8双数层排列相同。 引导学生根据不缺砖的一层来判断每层各缺少多少块,然后把各层缺的块数相加,得到砖缺少的总块数。 2、在故事中探索用“画一画”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学们真能干,帮牧羊人算出了需要补得墙砖,不多不少刚好,但是牧羊人是通过画一画算出来的,你知道他是怎么画的吗? 请大家再来观察一下这面墙。先补横线?还是先补竖线呢?应该怎么补才对呢?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 先补横线,再补竖线,补竖线时要隔一层画一竖。 四、学习小结: 牧羊人修好了羊圈,从此,再也没有丢羊,这就是说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道理。从故事中你是否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感谢你们的学习!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五、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故事听完了,“缺了几块砖?”的补墙问题你学会了吗?快来试一试吧! 通过算一算、画一画的方法完成练习。 (1)观察墙面的排列规律,通过墙面规律动手操作。 ①数一数、算一算,把每行所缺的砖都加起来。 ②画一画、数一数,先做好图,再数一数,数出总数。 (2)得出正确答案,完成填空。
小结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请你赶快说一说吧。 1.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故事; 2.学到了知错就改的做人道理; 3.解决问题要仔细观察,多动脑; 4.两种补墙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