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海水“制碱”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操作或装置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O2性质验证 B. CO2性质验证
C.用玻璃刀裁划玻璃 D.灭火器原理
2.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A.石灰石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
3.化学是改造物质、应用物质的自然科学。下列对物质应用中,主要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
A.葡萄酿成美酒 B.海水晒得食盐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海水生产纯碱
4.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
A.用水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用稀盐酸洗 D.先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
5.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氯化钠 D.硫酸钠
6.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B C D
课外实验 生成炭黑的实验 酸或碱溶液能改变花的颜色 自制汽水
实验结论 说明蜡烛含有炭黑 说明有些花的色素可做酸碱指示剂 说明小苏打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说明组成蛋壳的物质里含有碳酸根
A.A B.B C.C D.D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B.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用来除油污
C.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干冰升华时可以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9.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开幕。运动会期间运动员需要补充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含“钾、钙、镁”等无机盐的碱性饮料以防营养丢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饮料中“钾、钙、镁”指的是单质 B.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生理盐水属于纯净物 D.喝纯净水比喝矿泉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10.下列各组中,对应的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不相符合( )
A.火碱 氢氧化钠 NaOH B.纯碱 碳酸钠 Na2CO3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11.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12.下面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用等质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的质量关系 D.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的水稀释
13.诗句“梅子留酸软齿牙”中的“梅子”含有较多的柠檬酸,柠檬酸具有酸的通性。小华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验证柠檬酸的某些性质,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A. 实验①验证柠檬酸溶液呈酸性 B. 实验②验证柠檬酸能与金属反应
C. 实验③验证柠檬酸能与碱反应 D. 实验④验证柠檬酸能与碳酸盐反应
14.“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 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说: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较小
B.乙同学说:NaHCO3不是纯碱
C.丙同学说:析出NaHCO3固体后的溶液中只含氯化铵和氯化钠
D.丁同学说:从该反应生成的NaHCO3可以加热制取纯碱
二、填空题:
15.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作建筑材料的盐是___________;可用作建筑材料的碱是___________;
(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3)电工师傅使用的“试电笔”中常充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_;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
(6)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____。
16.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自然海区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2020年3月26日,我国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第二轮试采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试采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创造了“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可燃冰是海底蕴藏的巨大能源,其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蕴藏量大,热值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未来能源”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食盐为原料,同时制得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纯碱(如图1)。
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
②氯化铵、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A点的含义是______;20℃时,将氯化铵、碳酸氢钠两种固体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前者______后者(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几种常见的盐
(1)氯化钠(NaCl)
①氯化钠是______的主要成分。______固体,熔、沸点______,______于水,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_。
②用途:______、腌渍食品,生理盐水,制钠、氯气、氢氧化钠、盐酸、纯碱等。
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
(2)碳酸钠(Na2CO3)
①俗名:______、苏打
②纯碱不是碱,是______;白色粉末、______水,水溶液显______。我国著名化学家______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创立______(联合制碱法)。
③用途:______、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3)碳酸氢钠(NaHCO3)
①俗名:______。
②又称为______,白色粉末状晶体,______于水,受热______。
③用途:焙制糕点发酵粉之一、治疗______,______里二氧化碳发生剂。
(4)碳酸钙(CaCO3)
①______、石灰石、钟乳石、贝壳、珍珠、蛋壳、锅炉和水壶的水垢的主要成分。
②用途:建筑材料、补钙剂
18.酸碱盐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列出了部分酸碱盐在20C的溶解性。请你利用此表完成下列的任务。
OH- Cl-
H+ 溶、挥 溶、挥 溶、挥 溶
Na+ 溶 溶 溶 溶 溶
Ca2+ 微 溶 溶 不 微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u2+ 不 溶 溶 不 溶
(1)查:查出氢氧化钡的溶解性_______。
(2)判断: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钙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
(3)找:硫酸能与表中的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找一种盐,写出硫酸与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三、实验题:
19.某同学在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瓶溶液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于是对这瓶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
这瓶溶液是:猜想一:NaCl溶液;猜想二:NaOH溶液;猜想三:Na2CO3溶液
【实验探究】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于是得出结论:该溶液为NaOH溶液,小丽的结论对吗?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
(2)小刚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于是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为Na2CO3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完全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进行如下实验,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_____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
(4)这瓶溶液是_____________。
【探究启示】
(5)实验中取完药品后应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D 5.B 6.A 7.B 8.A 9.B 10.C 11.C 12.B 13.B 14.C
二、填空题:
15.答案:(1) CaCO3 Ca(OH)2 (2)NaHCO3 (3)Ne (4)Al2O3 (5)H2O (6)H2SO4
16.答案:(1) AD
(2) 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2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都为36g。 大于
17.答案:(1) 食盐 白色 较高 易溶 不大 调味
(2) 纯碱 盐 易溶于 碱性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玻璃
(3) 小苏打 酸式碳酸钠 易溶 易分解 胃酸过多 灭火器
(4)大理石
18.答案:(1)易溶于水
(2) 不能 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3)
三、实验题:
19.答案:(1) 不对 因为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2) 气泡
(3) 氢氧化钠敞口放置也会变质,生成碳酸钠 白色沉淀 充分消耗变质生成的碳酸钠,排除碳酸钠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
(4)Na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5)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