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宇宙航行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年我国航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2021年将安排超过40次宇航发射任务,其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是重头戏,这标志着我国新一代空,间站建设工作的开启。假定某北斗卫星和建成后的天宫空间站在距地表高度分别为h1和h2的圆轨道上运行时,周期分别为T1和T2视地球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万有引力常量为G。利用上述数据可计算出( )
A.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北斗卫星的动量大小
C.天宫空间站受地球引力的大小
D.北斗卫星与天宫空间站的质量比
2.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2、3相切于P点,M、N为椭圆轨道短半轴的端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三条轨道中周期从大到小的顺序是3轨道、1轨道、2轨道
B.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C.卫星在轨道2上从M P N运动所需的时间等于从N Q M的时间
D.在三条轨道中速率最大的时刻为经过2轨道的Q点,速率最小的时刻为经过2轨道上P点
3.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根据题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飞船应从低轨道追赶空间站,因为低轨道线速度大
B.飞船从低轨道追上空间站时,需要火箭短时加速实现变轨
C.飞船从低轨道切入空间站轨道时,需要减速,以避免超过空间站
D.飞船和空间站自主对接前已经绕地球运行约4圈
4.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执行任务的三名宇航员将在轨驻留六个月。已知甲为地球赤道处的物体,乙为在近地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空间站。则( )
A.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B.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甲的周期小于乙的周期 D.乙的动能大于甲的动能
5.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在完成与空间站高难度的径向交会对接后,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已知天和号核心舱在距离地面高度为400km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和号核心舱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大于7.9km/s
B.载人飞船需先进入空间站轨道,再加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C.空间站运行的速度小于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速度
D.天和号核心舱每天绕地球公转大于15圈
6.2020年7月我国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太空,简化示意图如图所示,探测器在A位置脱离地球被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即标准霍曼转移轨道),运动半个周期,在B位置与火星会合。已知火星公转周期为687个地球日,则下列有关“天问一号”探测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发射探测器时的速度必须大于7.9km/s并小于11.2km/s
B.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A位置时的速度比地球公转速度大
C.探测器在由A到B的运动过程中,太阳引力做正功
D.探测器到达B位置时,地球可能在C位置
7.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开始对火星进行探测。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二分之一,自转周期大约为24小时37分钟,则火星的同步卫星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之比约为( )
A.2 B.3 C.0.5 D.0.3
8.在星球A上将一小物块P竖直向上抛出,P的速度的二次方v2与位移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B上将另一小物块Q竖直向上抛出,Q的v2-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星球A、B的半径相等,若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两星球上均没有空气,不考虑两星球的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星球A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星球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B.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3倍
C.P抛出后落回原处的时间是Q抛出后落回原处的时间的
D.A的第一宇宙速度是B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倍
二、多选题
9.某行星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5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已知地球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 )
A.该行星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3g
B.该行星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6g
C.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D.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0.近地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若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运行周期为T,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 )
A.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远大于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B.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近似为
C.地球的平均密度近似为
D.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近似为
11.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被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接近火星表面的轨道上飞行,其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探测器运行周期为T,火星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火星自转的影响,则根据以上数据可计算出( )
A.“天问一号”探测器的质量为 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D.火星的密度为
12.我国于2020年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它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分别为r、T。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相关数据如下表,已知太阳质量为,则( )
行星 半径/km 质量/kg 公转轨道半径/km 公转周期
地球
火星
A.
B.
C.火星的公转速度大于地球的公转速度
D.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题
13.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一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飞船上备有以下器材:
A.秒表一只
B.质量为m的物体一个
C.弹簧测力计一个
D.天平一架(带砝码)
宇航员在绕行时及着陆后各做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求得该星球的半径R及质量M,已知引力常量为G。
(1)绕行时需测量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填序号);
(2)着陆后需测量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填序号);
(3)利用测得的物理量写出半径R=_________。
14.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以大小为2.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并记录下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O点为抛出点。若该星球半径为4000km,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则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___ ,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5.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某中子星的质量为,该中子星的半径为。求:
(1)此中子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
(2)沿圆轨道运动且贴近中子星表面的小卫星的速度大小。
16.某球形行星“一昼夜”时间T=6h,在该行星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同一物体的重量,发现其在“赤道”上的读数比在“南极”小9%;若设想该行星自转速度加快,在其“赤道”上的物体会自动“飘浮”起来,这时该行星的自转周期多大?
17.一颗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高度为h=3R(R为地球半径),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大于h,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1)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是多大;
(2)卫星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某一时刻卫星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再经过多长时间它又一次出现在该建筑物正上方?
18.如图所示,“天舟”与“天宫”对接后的组合体沿圆形轨道运行。经过时间t,组合体绕地球转过的角度为(弧度),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求:
(1)地球质量M;
(2)组合体运动的周期T;
(3)组合体所在圆轨道离地面高度H。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D
6.B
7.C
8.B
9.BC
10.CD
11.BCD
12.BD
13. 绕行一圈所用时间T A 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F BC
14. 4.0m/s2 4.0km/s
15.(1);(2)。
16.1.8h
17.(1) ;(2)
18.(1)(2)(3)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