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二单元之《声声慢》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二单元之《声声慢》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0 13: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属婉约派词人。早期生活优裕,生活美满。但是,金入侵宋朝时,李清照和丈夫赵明成南迁避难。后赵明诚病死,至此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写故国之思与身世之叹,情调感伤,凄苦深沉。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名《漱玉词》传世。声声慢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迷惘地东寻寻西找找,可怎么也找不回失去的东西,见到如此冷落凄清的环境顿觉心里冷冷清清的,心头涌出了凄清、悲惨、忧伤之情。特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生息了。本想借酒御寒、浇愁,但几杯薄酒下来,根本就抵挡不了晚上的狂风。正在我伤心的时候,只见一群大雁正往南飞过,(回想起过去曾与丈夫赵明诚雁足传书,互通音信的事来,这大雁不就是当年给我们俩传书的那只雁么!),雁却是老相识了,(如今却与丈夫阴阳相隔,家乡的音信也不可复得),真是越想越伤心啊!地上到处堆满了零落的黄花,都已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叫我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地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呢! 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若有所失寂寞冷清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酒秋风雁黄花雨梧桐间接抒情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酒结论:酒是“愁”的象征雁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结论:“雁”有离愁的象征雁足传书黄花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雨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梧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愁(1)全词语言通俗自然,浅俗易懂。
(2)抒情为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艺术特色一、背诵并默写全词。
二、搜集李清照的词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