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14: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选择题
1.(2021·四川开江·七年级期末)美国建筑学家贝肯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北京市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保护古都风貌和历史文物,使北京城的格局得以留存。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
A.金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2021·四川东坡·七年级期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作为“王权”的集合体,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最杰出的代表
B.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C.故宫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
D.故宫体现出“王权至上”的设计理念
3.(2021·四川沐川·七年级期末)“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A.都江堰
B.隋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故宫
4.(2021·四川内江·七年级期末)下图是先后经过18次修筑后的长城示意图,其东起
A.山海关 B.鸭绿江 C.嘉峪关 D.黑龙江
5.(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下面材料描述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6.(2021·四川巴中·七年级期末)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
A.
B.
C.
D.
7.(2021·四川泸县·七年级期末)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①阎立本——《步辇图》②毕昇——活字印刷术③罗贯中——《西游记》④李时珍——《本草纲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2021·四川苍溪·七年级期末)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由明代李时珍撰写,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的主要著作是
A.《农政全书》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9.(2021·四川遂宁·七年级期末)中医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更是在今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明代的一本医学著作流传到欧洲之后,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该医学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扁鹊内经》
10.(2021·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下列科技著作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和《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D.《千金方》和《水经注》
11.(2021·四川仁寿·七年级期末)“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材料描述的这部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12.(2021·四川沐川·七年级期末)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 )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13.(2021·四川邛崃·七年级期末)明朝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该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4.(2021·四川内江·七年级期末)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冢是
A.徐光启 B.李时珍 C.宋应星 D.罗贯中
15.(2021·四川巴中·七年级期末)“这部著作详尽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A.《史记》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6.(2021·四川甘孜·七年级期末)它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A. B.
C. D.
17.(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对知识进行分类,有助于总结和归纳。下列对知识的梳理分类目录里①处应该填写的是分类目录
第一类:李白、杜甫、白居易 第二类:《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 第三类:《本草纲目》《天工开物》①
A.《送子天王图》 B.《西游记》 C.《长生殿》 D.《农政全书》
18.(2021·四川青川·七年级期末)它系统总结了明末以前农业、手工业的技术经验和科学方法,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科学巨著,其中除蕴藏着丰富的科技含量外,还包含着传统工艺秘笈和凝聚的“工匠精神”。材料中的“它”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梦溪笔谈》
19.(2021·四川雅安·七年级期末)要想了解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应查阅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20.(2021·四川开江·七年级期末)陈支平在《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中写道:“明代时期,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的积极应对,并不限于基层商人的层面。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同样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几何原本》 D.《梦溪笔谈》
21.(2021·四川宜宾·七年级期末)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2.(2021·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上功不可没。________是我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明朝的药物学著作《________》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被 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三、综合题
23.(2021·四川宜宾·七年级期末)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示意图
(1)指出材料一各图所示制度的时期。.
材料二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2)概述材料二所体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指出农业“频至丰稳”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古代重大工程示意图
(3)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分别简述这两大工程的作用。
(4)综上,试分析材料一所示制度与材料二、三成就之间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明成祖时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也成为了此后清王朝的都城,故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明朝。故选C,排除ABD。
2.D
【详解】
根据材料“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作为“王权”的集合体,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材料强调“中心”“王权”“身居九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体现出故宫的王权至上”的设计理念,反映了故宫是封建皇权的的象征和封建王朝权利中心点,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最杰出的代表,但材料未体现,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证明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故宫的文化价值及实用价值,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明长城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故C符合题意;都江堰、隋大运河、北京故宫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4.B
【详解】
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200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余公里,故选B;山海关在1990年之前是长城的东方起点,由戚继光负责修筑,明末山海关就不是长城的东方起点了,故排除A;嘉峪关是长城的西方起点,故排除C;黑龙江与长城并没有关系,故排除D。
5.C
【详解】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被誉为“东方医学宝典”,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C符合题意;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排除A;《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排除BD。故选C。
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7.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阎立本是唐朝著名画家,其代表作是《步辇图》;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因此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①②④,D项符合题意;而③元末民初的罗贯中著有《三国演义》,明朝的吴承恩著有《西游记》,排除。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明代李时珍撰写,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的主要著作是《本草纲目》,英国李约瑟称赞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所以D项符合题意;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9.B
【详解】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B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故选项C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两者不属于同一领域,选项A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而《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故两者不属于同一领域,选项B不符合题意;《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故两者不属于同一领域,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选项C正确;《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B项;《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排除D项。故选C。
1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D项正确;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排除A项;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B项;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代医药学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了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选项D正确;《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选项A排除;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选项B排除;唐孙思邈著《千金方》,选项C排除。
14.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代名家辈出,其中,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对后世影响深远,故B符合题意;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项是我国第一部现存的完整的农书,C项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6.B
【详解】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药学巨著,A排除;《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关于农学方面的,CD排除。故选择B。
17.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类中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诗代表,第二类中《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都是词的代表,第三类中《被草纲目》是医学著作,对我国医学的总论著,《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著作,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重要成就和经验,与此相类似的是《农政全书》,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D项正确;《送子天王图》是唐代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纸本墨笔画,与材料中第三类部分,A项错误;《西游记》是明清小说,与题意不符合,B项错误;《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属于戏剧,与《天工开物》等不属于一类,C项错误。
1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因此材料中的“它”是《天工开物》。选项A符合题意;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B排除;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C排除;《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编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D排除。故选A。
1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该书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C正确;《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故A错误;《农政全书》是农业科学巨著,故B错误;《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的著作,故D错误。综上答案C。
20.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明代时期,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的积极应对”“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可知,该著作体现了中外文化交融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是我国明代科学家,他曾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农政全书》是徐光启所著的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农业、手工业科技著作,不是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特点,AB排除;《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科技著作,与题干“明代时期”不符,D排除。故选C。
2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结论中的雕版印刷说法错误,A排除;医圣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B排除;《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排除;《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是我国明末的重要的农业巨著,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2. 张仲景 本草纲目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两汉时期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涌现出了张仲景、华佗等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第一空应该填写张仲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调查,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不断努力,编写出的《本草纲目》这部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因此第二个空应该填写《本草纲目》。
23.(1)隋或唐;元;明朝。
(2)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社会状况;统治者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完善三省六部制等。
(3)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连接的纽带,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明长城有效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入侵。
(4)隋唐朝的三省六部,行政机构之间相互制约,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唐朝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政治基础;图三六部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修筑明长城奠定了基础。
【详解】
(1)依据图一皇帝之下设立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三省之下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可知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结合课本所学,隋朝时设三省六部制。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进一步完善;图二枢密院、御史台、中书省、行省可知是元朝的制度。元朝建立后,在中央,由中央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图三没有丞相,可知是明朝的机构。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
(2)依据材料二“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大意反映了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获得大丰收,牛马遍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结合课本所学,唐太宗统治时期,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完善三省六部制;文化上,增设科举考试科目等。
(3)依据材料三“中国古代重大工程示意图”左图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可知是反映的是隋朝的大运河。结合课本所学,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连接的纽带,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右图上“明”,可知是明朝的建筑物。工程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可知是明长城。据所学,明朝建立后,先后18次修建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明长城有效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入侵,巩固了明政权。
(4)依据材料一,图一是隋唐朝的三省六部,图二反映了唐朝经济的发展,政局的稳定。据所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行政机构之间相互制约,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唐朝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政治基础;图三是明朝的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修筑明长城奠定了基础。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