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明朝的灭亡
1.(2021·四川荣县·七年级期末)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口号是针对明末以下哪些情况提出的
①土地高度集中
②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③赋税沉重
④物价昂贵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2021·四川大英·七年级期末)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的功能之一。从隋末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共同原因中说明了统治者( )
A.当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B.需严厉控制,坚决镇压
C.应以君为本,加强专制 D.当吸取教训,强化军队
3.(2021·四川沐川·七年级期末)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成为起义的主力军的是( )
A.王二的军队 B.李自成的队伍 C.张献忠的队伍 D.高迎祥的队伍
4.(2021·四川沐川·七年级期末)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他是
A.铁木真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5.(2021·四川雅安·七年级期末)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这主要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A.宦官大肆专权 B.土地兼并严重
C.大臣争权夺利 D.皇帝疏于朝政
6.(2021·四川巴中·七年级期末)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是出自( )
A.陈胜、吴广起义 B.东汉黄巾起义
C.明朝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7.(2021·四川宜宾·七年级期末)《国植》载:“挨肩膀,等阀王,闯王来,三年不上粮。”材料说明闯王得到人民的支持,是因为
A.均田免赋 B.军纪严明 C.英勇善战 D.发粮济民
8.(2021·四川邛崃·七年级期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口号( )
A.“替天行道” B.“均田免赋”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
9.(2021·四川内江·七年级期末)1635年改女真为满洲和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历史人物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0.(2021·四川内江·七年级期末)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这支起义军的领导者是
A.黄巢 B.李自成 C.朱元璋 D.吴三桂
11.(2021·四川射洪·七年级期末)小何同学在元旦文艺晚会上演唱了一曲改编为历史版的《菊花台》,下列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歌词是 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 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 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虎啸沧桑。 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A.隋、宋、元、清 B.汉、宋、元、清
C.秦、宋、清、元 D.隋、宋、清、元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人民赋税沉重,公元1640年李自成起义军进人河南,针对明朝末期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空前苛重的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政治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反对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也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已经发展到要求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新水平,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①③符合题意;②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和④物价昂贵与题干的“均田免赋”无关,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
2.A
【详解】
依据题干“以史为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隋朝的残暴统治,营建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明朝未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再加上当时士地兼并严重,陕西连年大旱,最终导致李自成起义的爆发。故黄巢起义和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暴统治,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因此统治者应以此为鉴,吸取教训,当以民为本,关注民生。A正确;BCD的措施,会加剧农民起义的爆发,不是从起义爆发的原因得到的借鉴,排除;故选A。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主要有李自成的队伍、张献忠的队伍、 高迎祥的队伍等,在各自农民起义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统一女真各部”。A统一蒙古,B统一契丹各部,C统一女真各部,D建立清朝。
5.D
【分析】
【详解】
据“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宮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可知,这句话反映出明朝中后期皇帝沉迷享乐,不理朝政。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如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当时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故选D;A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6.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东汉黄巾起义均没有提及关于土地和赋税问题的口号,排除AB项;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即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没有关于赋税问题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末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因此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钧田免赋”的口号,由此迎合了农民的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故选A;综上所述可知BCD都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选项B符合题意;水浒中,宋江提出的“替天行道”,A排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口号,C排除;“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出自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D排除。故选B。
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D正确;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排除A;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排除B;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排除C。故选D。
1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朝廷政治腐败,陕北地区旱灾严重,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起义部队迅速发展壮大,故选B;黄巢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故排除A;朱元璋是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并建立明朝,故排除C;吴三桂是明朝末年驻守山海关地区的大将,不是农民起义领袖,故排除D。
11.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隋朝时间短;宋朝渡江,南北拆两半;元朝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清军入关;故选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