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4 21:2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单选题
1.欧共体成立后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块跳板来减少美国关税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这反映出
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区域集团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美、日、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D.跨国公司推动资本的全球扩张
2.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
A.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
B.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C.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
D.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
3.下表所示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 )
1978年 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专题报道《美国硅谷的日本人间谍》。
1982年 美国商务部启动对日本芯片在美倾销的调查,并要求日本公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研究组合”的1000余项专利。
1983年 美国《商务周刊》发表长篇特稿《芯片战争——日本的威胁》。
1986年 《日美半导体协定》签署,日本承诺扩大开放本国半导体市场,并监控出口到美国的半导体产品价格。
1987年 与1985年相比,日本三家主要半导体公司销售额增速如下:日立从11.95%变为-3.2%,夏普由20.2%转为-9.7%,富士通从25.3%降为4.5%。
A.美国遏制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 B.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由盛转衰
C.媒体促成了美国贸易霸凌政策 D.单边主义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4.2022年1月1日,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圣彼得堡—曼海姆)跨境电商专列首列迎新起航,可实现每周发车2列至3列去程。此专列的开通( )
A.顺应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要求 B.践行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C.推进了“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D.推动了区域集团化的深入发展
5.二战后,“现代化”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还有学者认为:不同于苏联史学界,在西方学术界,使用ModernTimes(现代)时,一般泛指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历史概念。它包括了中国学术界现在习惯采用的“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材料表明这一“现代化”概念
A.就是“西方化”“工业化”,专属于西方社会
B.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世界近代以来的深刻变化
C.与苏联,中国传统史学观点既相近又相背离
D.其本质就是强调世界范围内全面资本主义化
6.有学者认为,从客观上看,后冷战时代以美国模式的全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也带来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
A.全球治理体制亟需变革 B.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
C.全球化的弊端十分严重 D.多极化格局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7.1980年至2016年,欧美国家前1%的富有群体收入增长约200%;新兴国家劳动者收入增长约100%,与此同时,欧美国家后90%的群体平均收入只增长了50%。劳动回报率不足给发达国家“沉默的大多数”带来了不平等感,这些中产和底层劳动者对经济一体化的态度逐渐演变成政治上的本国优先主义。对此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南北国家贫富分化状况不断加剧 B.世界经济一体化明显违背平等原则
C.经济全球化趋势正面临严峻挑战 D.各国积极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8.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屡次“退群”可谓是21世纪全球化进程中影响较大的事件之一,然而特朗普并非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退出国际组织的总统。美国屡次退群说明
A.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冲突严重 B.全球化传统格局受到了挑战
C.全球化已违背世界发展潮流 D.欧美始终主导着经济全球化
9.据下图可知,2017年以来( )
A.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B.各国经济持续衰退
C.国与国之间矛盾加深 D.经济民族主义盛行
10.下图是1962年的一幅荷兰漫画,题目为“大不列颠不会独自来”。漫画中英国人带着“英联邦家庭”一同进入欧洲联合体,法德等国表现出惊恐的神情。该漫画意在
A.揭露马歇尔计划的真实意图 B.警示西欧各国提防英国控制
C.呼吁欧洲各国尽早实现联合 D.说明多极化格局已经出现
11.面对美国在欧洲影视产品市场的垄断,法国主张强化欧洲影视配额制度,严格限制美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在法国的推动下,1995年欧盟建立支持欧洲影视产业的信贷保证基金。然而美国坚持文化产品应跟其他产品一样自由流通。美欧的这一争端体现了
A.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欧洲共识
B.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利益角逐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进一步分化
D.政治多极化与文化多元化冲突不可调和
12.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以上材料主要阐述了
A.第二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C.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 D.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13.截止到2020年,总部位于杭州的连连国际逐渐搭建起遍及全球的新支付网络,支持全球20多个电商平台,覆盖了100多个国家,支持10多种币种,累计服务50万跨境电商卖家。这反映出
A.“一带一路”打造了国际区域合作新平台 B.中国已打通了跨境电商“走出去”的瓶颈
C.跨境电商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D.贸易、金融现代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机遇
14.如图是1990~2016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统计图(单位:%)。这表明
A.世界经济总量呈现萎缩态势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C.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渐变趋势
D.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
15.有的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第一动力是交通和通讯的日益发达;也有研究者认为,市场经济是全球化的另一个重要动力;又有学者提出,全球问题日益严重同样是全球化的主要推手。这些认识
A.违背了唯物史观基本原则 B.存在尖锐的对立和矛盾
C.拓展了研究全球化的视角 D.缺乏与其他领域的对比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中的一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和其他中国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又称“丝一银对流”或“丝一银贸易”。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有利条件及国际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以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为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极富洞察力地提出:“我们的时代”的根本特征和基本标志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生产全球化促进了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财富的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
——摘编自李志军《人类历史发展大势不可阻挡》
材料二 2019年8月24至25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G7)在法国南部度假城市比亚里茨(Biarritz)举行。24日,大批杭议者在附近进行反G7示威游行,爆发了激烈的警民冲突。参与者的人数约在9000至15000人,至少有68人被捕,其中有38人被拘留。据路透社报道,反全球化人士、环保活动家、法国“黄背心”和巴斯克(Basque)民族主义者都在游行队伍中,共同抗议世界领导人没有实践自己的诺言,他们的无所作为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据媒体报道,示威者的诉求还包括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气候变迁、女权主义等。
——摘编自钱蜻《反全球化运动背后的另一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B
6.A
7.C
8.B
9.A
10.B
11.B
12.B
13.D
14.C
15.C
16.(1)白银大量流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明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一条鞭法);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2)条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开启全球化的新时代;有利于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化新模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优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了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17.(1)评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一方面,它促进了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国家间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加速了世界和各国经济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引发了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环境污染、气候变迁、女权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原因:经济全球化带来分配不均、环境污染等问题;个别大国的霸权任性和责任缺失;民族主义思想抬头。应对: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致力于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