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1、岩石具有可溶性:石灰岩、硫酸盐岩、岩盐都是可溶的,但由于硫酸岩、岩盐分布范围小,石灰岩分布面积大,所以喀斯特地貌只在石灰岩地区才发育典型。
2、岩石具有透水性:因为不透水的岩石,只能在岩石表面产生溶解和沉淀,不能深入到岩石内部。这样也就产生不了丰富的地下喀斯特地形。
3、水具有溶解力:这取决于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数量多少、有机酸无机酸的数量、水的温度高低。温度高反应快,溶解石灰岩的数量就多。
4、水具有流动性:不流动的水会很快饱和而失去溶解力,只有不断的流动,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才会变化,产生碳酸钙的沉淀或重新溶解。
2.类型
(1)喀斯特溶蚀地貌
类型 特 征
溶沟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峰林 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 100米
孤峰 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溶斗 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塌陷的喀斯特漏斗又称为天坑
地下 溶洞 富含CO2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天坑
溶洞
【合作探究】 2016 年 11 月,陕西省在汉中发现了超大规模天坑群。这是我国大陆亚热带岩溶区发现分布最北的天坑群。图为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图说出塌陷型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
(沉积和固结成岩在地表形成石灰岩)石灰岩先经地下水溶蚀、侵蚀形成溶洞,后溶洞上方岩层因重力塌陷露出地面形成天坑。
(2)喀斯特沉积地貌:
①类型: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②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而形成。包括钙华坝、钙华湖等。
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
钙华
a.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区分溶洞和石钟乳、石笋、石柱的成因:
溶洞流水侵蚀(溶蚀)形成,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
石柱等是流水沉积(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形成。
石钟乳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实践链接在一篇旅游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自古以来桂林就有着‘山水甲天下’美誉,那么桂林的风景到底有多么美呢 在这里有平地拔起、千姿百态的高山,还有蜿蜒曲折、明洁如镜的漓江……”文字中所说的“平地拔起、千姿百态的高山”属于哪一种喀斯特地貌 为什么
提示:峰林或孤峰。周围为地势平坦的洼地,才有平地拔起之感;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高山。
我国范围内: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就省份来看,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和云南。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喀斯特地貌有哪些类型 各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探究:乘船进入山洞,头顶色彩绚丽、外形独特的钟乳石给人极大的震撼。乘船不久就来到一个大厅,大厅内石笋、石柱十分美丽,两边还有多个各有特色的小洞,洞的奇巧让人叫绝。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中的山洞和各有特色的小洞是如何形成的 载船的河呢
提示:山洞和各有特色的小洞为地下溶洞,是流水溶蚀形成的。载船的河为地下河,也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2)材料中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属于哪类喀斯特地貌 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属于喀斯特沉积地貌。在溶洞内,含有Ca(HCO3)2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2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3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关键能力
1.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2.喀斯特地貌类型
类 型 形 态 成因
喀斯特溶 蚀地貌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丘 溶蚀
水平方向: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垂直方向:溶斗→落水洞→地下河 溶洞 喀斯特沉 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沉积
喀斯特地貌类型示意图
峰林
溶蚀洼地
石柱
地下湖
石钟乳
落水洞
石笋
石芽
地下河
地下瀑布
溶洞
地下喀斯特
2. 在上述世界自然遗产地,形成了地表、地下两重美丽的风景线。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喀斯特地貌地表、地下景观各三例,并描述其特点。
溶洞、地下河(湖)
石柱、石钟乳、石笋
地表喀斯特
峰林、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
溶蚀
溶蚀
沉积
类型
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和喀斯特沉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类型
以地表为界,喀斯特地貌又可分为地表地貌(溶沟和石芽、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落水洞、天坑、地表钙华堆积)和地下地貌(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两部分。
典例剖析
例题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貌的发育主要是受
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 A )
A.流水溶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2)关于该地貌发育的石钟乳和峰林的成因关联正确的是( C )
A.石钟乳——侵蚀作用 峰林——侵蚀作用
B.石钟乳——侵蚀作用 峰林——堆积作用
C.石钟乳——堆积作用 峰林——溶蚀作用
D.石钟乳——堆积作用 峰林——堆积作用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第1~2题。
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 C )
A.石灰岩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 )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冰川沉积 D.波浪沉积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第3~5题。
3.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D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波浪堆积
B.流水堆积、退潮时波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波浪堆积
D.流水堆积、涨潮时波浪堆积
4.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A)
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C.呈下降趋势 D.反复升降
5.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B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3.选择题
读图,完成第(1)~(2)题。
(1)此图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 ( B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泰山风光 D.长白山天池
(2)该地貌景观的成因主要是( B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波浪侵蚀作用
读岩溶洞穴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地形单元中广泛分布有图中地貌景观的是( D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2.形成溶洞的岩石是( B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
1、简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由溶洞顶部渗漏下来时,(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少,水中二氧化碳逸出,)水中的碳酸氢钙析出,生成碳酸钙沉积在溶洞顶部,形成钟乳石。
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
2、指出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游客的呼吸;
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释放;
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
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
3、推测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
地下水开采增多;
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由于工矿城市的建设,下渗减少;
降水减少;
地下河下切侵蚀。
4、简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物浓度增加;
地下水中矿物质含量增加。
二、海岸地貌
1.海岸带: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2)类型
①海蚀地貌:甲海蚀崖,乙海蚀平台,丙海蚀柱。
②海积地貌:丁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海岸地貌示意
海蚀崖
sea cliff
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称为海蚀崖。
海蚀平台
submarine platform
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称之为海蚀平台。
海蚀柱
marine stack
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成为海蚀柱。
潟湖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其类型有海滩、潟湖(xì hú)、沙嘴、水下沙坝、离岸堤等。
海滩
Beach
海滩是指由海水搬运积聚的沉积物沙或石砾,堆积而形成的岸。海滩根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激浪流携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就是离岸堤。
沙嘴是沿岸漂移的沙砾绕过突然转折的岸段,一部分沙砾逐渐沉积下来,形成一端衔接海岸,一端沿着漂移方向伸延入海的狭长堆积地貌。
关键能力
1.海岸地貌的成因及主要类型
海岸地貌 成 因 主要类型
海蚀地貌 岸边岩石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形成的 海蚀穴、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海积地貌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的 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2.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活动:
1. 读图 2-42,完成相关任务。
(1)指出图中的海蚀、海积地貌,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
提示:海蚀崖属于海蚀地貌,其为高出海面的陡崖。海滩、沙嘴、离岸堤属于海积地貌,沙嘴指从陆地突入水中的状似尾巴的狭长沙滩;离岸堤是海浪挟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
活动:
1. 读图 2-42,完成相关任务。
(2)海滩是海岸边缘的沙砾堆积体。砾石组成的海滩坡度较大,沙质海滩的坡度则较小。沙质海滩往往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提示:海滩是指由海水搬运的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岸,海滩可分为砾石滩、粗沙滩和细沙滩。当沉积物来自悬崖或附近的沿岸山脉时,海滩主要由这些岩石矿物颗粒组成,粒度相对较粗,多为砾石。当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远距离搬运时,海滩的沉积物质较细,是因为只有颗粒较小的粉沙与黏土粒级的沉积物才容易输运入海。沙质海岸其滩肩常由干燥的沙子组成,是进行阳光浴、沙滩排球、烧烤、篝火晚会等的理想场所。滩面的沙子湿而坚硬,是跑步者喜欢的地方。
活动:
1. 读图 2-42,完成相关任务。
(3)水下沙坝是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常为保护海岸免遭波浪冲刷的一道屏障。议一议,如果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利后果?
提示: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会加剧海浪对海岸带的侵蚀与破坏作用,造成海岸带基础设施的损毁以及海水倒灌现象,还会加剧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对海岸带的破坏程度。
思考感悟在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石老人村西侧海域的黄金地带,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故得名“石老人”。尝试从波浪、岩石性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提示:波浪长期侵蚀和冲击;“石老人”石柱岩石硬度大,周围岩石被侵蚀掉了。
海岸地貌有哪些类型 各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探究
“哗!哗!……”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了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海浪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又恋恋不舍地退回,一次又一次永远不息地抚摩着,在沙滩上划出一条条的银边……
结合材料探究:
(1)海边的礁石往往形态各异,试判断其主要成因。
提示:波浪的侵蚀作用。
(2)滨海的沙滩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波浪的堆积作用。
典例剖析
例题2马耳他共和国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著名景点“蓝窗”就位于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蓝窗”景观属于( C )
A.流水堆积地貌
B.风积地貌
C.海蚀地貌
D.海积地貌
(2)“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形成的地貌为( B )
A.海蚀崖 B.海蚀柱 C.海蚀平台 D.海蚀洞
右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石,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时,海浪拍打这个岩洞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因此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第3~4题。
3.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
A.波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4.图中由波浪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C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三、冰川地貌
1.冰川
(1)概念: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
冰体。
(2)类型
(3)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划分依据 类型 分 布
冰川的形态和规模 大陆 冰川 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
格陵兰岛上
山岳 冰川 发育在高山上,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2.冰川地貌
(1)概念: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2)类型: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和刃脊等。
(3)现代冰川地貌
①分布: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特别是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很多地区。
②典型地貌:冰蚀湖、峡湾等。
③作用:研究环境演变的依据。
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冰川槽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 字。
01
ONE
冰川地貌图
冰川在山坡上不断刨蚀,形成围椅状的洼地,是为冰斗。
在两个相邻的冰斗之间,岩石通常被侵蚀得很薄,形成狭窄的山脊。由于它很像锋利的刀刃,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刃脊。
冰斗继续侵蚀,数道刃脊狭路相逢,就形成了险峻的角峰。喜马拉雅山脉也有很多典型的角峰,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冰蚀槽谷
冰川期也并非持续稳定的寒冷,仍有冷热的交替。
当温度升高时,冰川开始部分消融,结构变得不太稳定,破碎的冰山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形成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 U 字。
冰蚀湖
在高纬度地区,冰川常能伸入海洋,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U型谷,当气候变暖,冰川撤退,海水倒灌进U型谷里面,就形成了峡湾。
冰碛地貌
冰碛地貌是冰川堆积形成的地貌,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总称冰碛地貌。
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主要的冰碛地貌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
2.常见冰碛地貌及其特征
冰积地貌
冰积地貌是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冰水堆积地貌因分布位置,物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冰水扇和冰水河谷、外冲平原、季候泥、冰砾阜和冰砾阜阶地、锅穴、蛇形丘等几类。
冰蚀地貌有哪些类型 各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探究
松恩峡湾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204千米,最深处达1 308米。两岸山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垂直上长,直到1 500米的峰顶。两岸山峦起伏,层林叠翠,忽而云雾缭绕,虚无缥缈,忽而白雪皑皑,寒气逼人。峡湾的水清澈透明,水面如镜。坐船行驶在峡湾里,如入仙境。
结合材料探究:
(1)峡湾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纬度高、终年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烈,形成U形谷;后地壳下沉(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U形谷而形成。
(2)常见的冰川地貌有哪些
提示: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冰蚀地貌主要有冰斗、U形谷、角峰、刃脊、峡湾和冰蚀湖等;冰碛地貌主要有冰碛垄和冰碛丘陵等。
典例剖析
例题3读某高纬度高山地区局部等高线分布图(该山地有冰川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处为典型的冰川地貌,应是( B )
A.角峰 B.刃脊 C.冰川 D.U形谷
(2)按成因图中的湖泊是( B )
A.构造湖 B.冰蚀湖 C.火山湖 D.堰塞湖
U形谷和V形谷
U形谷谷底一般较平直而宽阔,两壁陡立。冰川沿由地面滑动侵蚀形成的沟谷,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不断加深、加宽,山嘴部分因阻挡冰川流动而被刨蚀掉。
V形谷两壁较陡峭,谷底狭窄。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侵蚀作用大,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在横断面上呈V形谷。
蛇形丘是一种冰碛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其延伸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
A.湖泊 B.冰面河
C.塌陷沉积 D.冰下河道
7.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典例探究:
【解析】
第6题,在冰川消融期间,高山冰雪融水很多,沿着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在隧道中的高山冰雪融水会挟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因而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冰下河道。
第7题,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因夏季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以沙为主,堆积量较大;冬季冰川停止消融,高山冰雪融水断流,湖泊沉积物主要为黏土和有机物,堆积量较小。
答案:6.D 7.B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下图为小王同学在学习地理时看到的某种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据图推测,形成该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A )
A.冰川作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波浪作用
6.下列景观与该地貌成因一致的最可能是( D )
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及其沿海地区海岸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中丙处地貌名称及形成原因。
(2)丙处地貌有哪些利用价值
答案:(1)峡湾地貌。冰川侵蚀形成槽谷;后来地壳下沉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槽谷。(2)港口、渔业、旅游观光、军事用途等。